國債大量增加:美國為何沒有通貨膨脹?美元為何沒有貶值?
有些人注意到美國國債的大量增加,就預期美元會貶值,美國會有通膨。當然這是預測,不是指現在。
疫情發生之後,美國大量刺激經濟,推動赤字預算,大規模發行國債,然後再由美國聯準會買進,釋放出強力貨幣,這樣一來,根據傳統經濟理論,美國不是應該有通貨膨脹嗎?美元不是應該要貶值嗎?
但其實,美元不會如他們所預測的那樣貶值,美國也不會有通膨,這樣的預期將會被市場修正回來。
為什麼呢?
以貨幣政策來說,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推行了好一陣子的量化寬鬆,但是美國確實沒有通貨膨脹的問題,當時這樣的現象就已經對傳統經濟理論提出挑戰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信用擴張並沒有真正把貨幣推向市場去流通,去促進消費與投資,而是留在金融部門去修補許多銀行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於是,我們沒有看到實體經濟的過熱,出現通膨,而是看到金融部門的過熱,出現資產泡沫。
現在,有人把這個擔心延伸到美元,擔心美國國債的大量發行會造成美元的大幅貶值。過去幾個月,美元指數確實有下跌,但是今年一月開始出現反彈,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可能也是短期現象而已。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並不是只有美國在大量增加國債!美元指數的主要成分,歐元與日圓,他們的中央銀行都有在推動量化寬鬆,甚至於比美國還更早進入零利率。很多擔心美元要貶值的人好像以為只有美國在大量增加國債,搞「財政赤字貨幣化」 (monetization of fiscal deficits),沒有去看歐洲與日本的赤字預算與發行國債的情況比美國嚴重,他們的央行的超級寬鬆比美國搞的還早,也還厲害,所以他們的貨幣應該要對美元來貶值才對。結果當然是美國大量增加國債之後,美元的貶值並沒有預期得嚴重。
這裡的重點是,觀察美元是否貶值或升值,不能只看美國經濟,以及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還要看歐洲與日本!所以匯率動向是相對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概念,並不是美國自己大量增加國債的發行,就表示美元會不值錢,會貶值,因為與此同時,歐洲與日本那邊早就在大量增加國債了。
分析美國經濟與美國金融,不能光看美國自己的數據,還要看看歐洲與日本那邊的情況,這個原理需要你有國際視野。
美國會增加國債的發行,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其他國家需要持有美國國債來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對美國國債有很大的需要。以安全資產來說,美元資產的確是首選。如果美國不增加國債的發行,那麼其他國家對美元資產的爭奪,就會造成美元的過度高估,對美國經濟不利。所以美國增加國債發行來滿足全球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其實有穩住美元匯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