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再度被迫交鋒的緬甸政變(上)〉結束時提到,緬甸多元社會的瓦解是從1942年日本人入侵開始。日本之所以對緬甸特別感興趣,是因為緬甸蘊藏的大量石油、稻米和其他商品。另外就是日軍最高司令亟欲切斷經由緬甸北部支援蔣介石軍隊持續對日抗戰補給線的戰略考量。

然而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對緬甸的進犯無疑也受到爭取獨立的大緬族份子的鼓動慫恿。他們急切的想要尋求盟友來幫助他們擺脫英國統治。到了1940年的時候,和英國抗爭已十年的各色學生團體,已經合併成為「自由同盟」的統一陣線。而自由同盟的總書記就由年輕的學生、也是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擔任。其他的學生領袖還有吳努,緬甸獨立後的第一位首相,以及後來的軍政府獨裁者奈溫。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莫博士。

1937年英國將緬甸從印度分出來,在印緬分治的新憲法下,巴莫博士於1937-39年出任緬甸首任總理。但他反對緬甸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被殖民當局以煽動叛亂罪逮捕入獄。巴莫也最先和仰光的日本領事接觸,他試探日本對緬甸爭取獨立的態度。日方表達認可。日本人為了日後進犯做準備,也急於獲得更多情報、爭取更多同盟。在當時冒充為仰光的日本新聞特派員、大名鼎鼎有「日本的阿拉伯勞倫斯」之稱的鈴木敬司上校的安排下,緬甸民族主義者和日本的結盟更形強化。雖然和日方搭起了這些聯繫,翁山仍舊在1940年八月離開緬甸,為爭取獨立尋求外援......

每月 NT$89 元訂閱《世界很不政經.com》,接收 4 篇國際關係、政治經濟深度長評,2/24 前凡付費訂閱享早鳥優惠,額外再獲一個月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