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個軍普基礎概念,希望各位能夠對所謂戰爭,以及面對戰爭、進入戰爭狀態,大概會發生何種情況,出現哪種事態,又應該怎樣面對,有點了解。

首先,各位腦袋想到的現代戰爭,若是出現在台灣,究竟會是怎樣的情況?請花個十分鐘想一想,看看符合下列幾點,然後找張紙記一下,來做個簡單小測驗,測驗自己的戰爭常識到底可以拿到幾分。

  • A. 漫天砲火,城市陷入火海。
  • B. 槍林彈雨,城鎮宛如無人禁區。
  • C. 貿易中斷,一切生活物資都極難取得。
  • D. 缺水斷電,生活無比艱辛困苦。
  • E. 資訊斷絕,跟外界訊息全斷。
  • F. 士兵充斥,不分敵我雙方士兵在殘酷的市鎮與鄉道上廝殺。
  • G. 資源短缺,取得不了所有可用的資源導致工業停頓。
  • H. 沿街屠殺,背負意識形態的敵方士兵到處抓人吊路燈。

可以多想想,不要太快往下捲動。

1945年3月10日後,被大空襲所摧毀的東京。日本写真公社・深尾晃三

城市飽經砲擊、轟炸而陷入火海,難道不是現代戰爭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之一?《裝甲戰役》遊戲桌布。

槍林彈雨的場面在多數戰爭電影中必不可少。《火線衝突》電影畫面,imfdb

斷垣殘壁、放眼無人的景況,是不論立場的戰地記者都會留下的影像。 Christiaan Triebert@flickr  CC BY-NC 2.0

戰火過後的城鎮還能夠進行商業行為嗎? Mahmoud Hosseini/Tasnim News Agency  CC BY 4.0

軍隊或民兵發生街頭遭遇戰不斷廝殺?《黑鷹計畫》電影畫面,imfdb

  • 編按:以上的影像包含虛構與紀實,但紀實影像也只是攝影者在「特定狀況」能拍到的,有限的瞬間。而台灣是否會進入前述題目描述的情況,和這些影像的真實性與否也沒有直接關係。



答案揭曉,ABCDEFGH以上皆非,一個都沒有出現。

A.漫天砲火不存在?

這種想像大概是二戰電影看太多,那種情況基本上屬於攻城戰,還得看地形決定,一個很容易讓步兵攻入的城市,沒有必要先用大量炮擊跟火箭把城市打爛。決定是不是要使用大量砲火將一個城市打成廢墟、燒成火海,近代戰爭都是要考慮狀況的。

二戰中,會要把整座城市燒掉,主要是後期英美空軍使用燒夷彈,要對德日的大後方都市進行機能性毀滅。而且針對的都是工業都市,就算是有些將軍喪心病狂(還真有這種狂人),想要對一個純農業、商業都市進行無差別空襲,都要找一堆理由證明這座商業都市其實很多軍火工業。

換句話說,想像有大量火炮集中攻擊城市,多屬於電影幻想,陸戰要這樣做,是要先考慮很多狀況。最優先的問題,就是這座城市值不值得你這樣做,砲彈要錢的,生產砲彈要時間的,好好的把一座城市炸爛是發神經嗎?

各位要想想,對於攻擊方來說,一個完全失去功能,跟保留部分機能的城市,哪一個較具有重要性?以及,為何我們現在需要對這座城鎮進行無差別的炮擊,理由何在?

筆者要聲明,不是沒有這種管你三七二十一,先火炮開個兩輪再說的案例,只是有條件。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是理性行為,就算你很冷血無情,或有深仇大恨,也得算帳本合不合。

到底要不要把城市炸爛?想都不用想,城市保留原有機能可以用,絕對比毀掉來得好。戰爭本就是要得到資源,城市是一種資源處理跟集散地,重建的成本搞不好比發動戰爭還要高。

況且,城市若無敵軍駐守,你打爛幹嘛?有敵軍那更不能打爛,斷垣殘壁的城市對進攻來說非常困難。你設身處地,是一名進攻的軍官,兩旁房屋看起來有敵軍駐守,但至少是可以預測的,門窗是否為槍眼,敵軍可能從哪放冷槍。但如果是廢墟,就是完全無法預測,尤其是炸到連房屋都不成樣子的那種,每一處磚瓦凸起處的背後,都可能有敵軍,想像不到的斷瓦殘片中就有子彈飛過來。

換句話說在台灣,解放軍要執行這種全城燒毀的攻擊,基本上是不可能。光是火炮要怎樣運來台灣就是大問題,打個比方台北港被攻下,每一艘運輸船可以送幾門大砲?砲彈幾發?多一門砲跟備彈就是少幾個增援士兵。你要把大砲拉到哪裡才是良好的射擊點?台北市的話,台北港就是鄰近的觀音山,你要用什麼拉上去?這不是打電動,按個鈕就會一格格前進。

真的給你放到觀音山上,擺個兩打火砲的陣地好了,要射擊台北市的哪裡?假設台北市有數萬軍隊防禦,你知道哪邊有藏守軍嗎?覺得筆者唬爛的,自己想想看,高度城市化的地方,你怎麼確定哪裡有敵軍。亂打一通一點都不合理,解放軍殺了數萬民眾但軍隊死傷兩百,自己彈藥用盡後就是等著幾乎完整無傷的軍隊逆襲,智障膩?

歷史上的案例,在二戰的東線戰場比較常見,但各位要注意,德軍進攻初期,城鎮以無傷攻下的居多,俄軍一戰即潰的不少,來不及城市設防的也不少,根本沒必要把城鎮打爛。是戰爭到了後期,俄軍開始反攻,面對設防強固的德軍城鎮,火炮當然是先開幾輪下去再說,反正俄軍的人力成本很低,要打城市戰死傷不是問題。

其他的例子,韓戰跟越戰都有過,但那個情況比較像是,城市一點都不大,發展度跟歐洲比差太多。但就算這樣,韓戰的首爾攻防戰來回好幾次,雙方也都不是無差別轟幾輪再講。因為首爾有相對良好的交通網,打爛對自己也沒好處,而首爾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城市,狀況也不大相同。

總之,如果你遇到有人,想像的是台北、台中、高雄等大城,被解放軍數以百計的火砲圍攻,你可以拿一盆水潑下去。先算一下幾百門火砲跟彈藥,要幾艘船跟運多久好不好。真走到這步,他要擔心的絕對不是躲在家裡會被砲彈砸死。

B.沒有槍林彈雨?

嗯,真的沒有,就算是二戰,除非是前線城鎮,不然一般城市鄉村,都沒有槍林彈雨的場景。理由很簡單,子彈要錢、要補給,而且你沒事朝空曠的街道射擊幹嘛?

不懂筆者的意思嗎?戰爭的狀態會有一個前線,即便是兩軍混戰,也不會混亂到連隔壁是誰都不曉得。作戰會有單位,戰場很難遇到單兵亂跑,你需要有人守護背後,再怎樣都是3–5人小組,而台灣到處都是城鎮,解放軍是需要先登陸,集結後才會朝向港口前進,搶時間的狀況下,不會想要突然殺進隔壁城鎮造成大混戰。

這有點難解釋,基本上就是敵我雙方都有控制區,而大體上雙方都知道,哪些地方是安全區域,哪幾個區域是爭奪熱點。如果你家正好在雙方駁火的激戰區,該做好的就是緊閉門窗,找些堅固的家具把自己圍起來,萬一遇到破門的士兵,舉雙手投降不做抵抗就是。

而在台灣若你遇到解放軍,應該就死定了,所以在台灣若發現自己住在可能的戰區,請早點想辦法移動。

意思是,你住在槍林彈雨的城鎮,表示你家正處在激戰區,但即便如此也不會每條街道都是子彈亂飛。二戰中大概只有史達林格勒柏林圍城戰,那種確定敵人就在你附近,跟俄軍進來可能屠城,只能死守到最後的案例。多數狀況,指揮官要的是區域控制,士兵衝進這間房屋,不是要搶劫,是要奪下據點,或是穿過前進,你會死是因為正好擋在路中間。

到了波灣戰爭後三十年,這種狀況也幾乎沒出現過,即使是被美軍稱為血腥戰役的法魯加,也是確認整城都是一堆恐怖分子神經病,才會去逐屋清理。在美軍進攻伊拉克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小城鎮都是被跳過,就算打進去也沒有多大抵抗,英軍在南部的巴斯拉圍城戰,其實比較接近跟城市內部取得默契,以及不想死傷太多,所以才會在外圍緩慢打掉伊軍設防工事。

戰場是一個龐大的物流系統,筆者必須讓各位了解,並不是你派了一組士兵,進駐了一個區域,他就有無限彈藥可以開槍下去,這不是《世紀帝國》。基本上,不管多少防線防區,有多少的設防工事,士兵的彈藥跟糧食都並非無限,而在戰場的高壓環境下,士兵發現可能的敵軍蹤跡,第一反應就是先射擊掉一個彈夾。

近代的攻城戰都沒有講這些,所以讀者都忘了,為何英美以及俄軍,不管大小戰役,初期常常透過包圍的方式,而非全線進攻?不是欠缺火力,主要理由是要抓到整個防守方的「圖像」,透過各種試探攻擊、威力偵查,可以抓到佈防的狀況,消耗敵方彈藥,敵方就勢必要補給,此刻要查出整個補給網路就不困難。

然後你才知道,「應該要在哪裡槍林彈雨」,理由你應該想到了,不是為了大規模殺傷,而是要阻斷物流。在槍林彈雨的街道中要行進非常的困難,更何況是要攜帶補給到前線,此時才會在我方判斷需要阻斷的街道區域,安置射擊點跟監控的射手。城鎮若是廢墟反倒麻煩,主要大樓街區都還在的話,補給方總得要橫越街道,暴露在射手視線內,斷垣殘壁下要找地方躲倒簡單,這又回到A的敘述,其實亂轟一通對進攻方真的才討厭。

所以,你真的不用擔心,一開戰後台北處處都是子彈,躲在家裡都有流彈射進來。別鬧了,先不提解放軍都還沒來,雙北社區大樓動輒20–30層,其他城市也都10層大廈到處蓋,這種地形對解放軍進攻來說根本是惡夢。就算數千解放軍登陸上岸,攜帶的彈藥都是有限的,沒事朝你家15樓的窗戶射擊幹嘛?

再說,如果都廣播告訴你解放軍快進攻了,你還會躲在離戰區這麼近的住家,需要擔心的不是到處槍林彈雨好恐怖。這時候還會出門,或是家裡沒堆物資導致需要出門,這等腦袋怎麼活到今天的問題比較嚴重。

總之,真給你遇到這種狀況,沒事別出門就是了,住一二樓或是透天厝的可能麻煩點,社區大樓的基本上別擔心太多,你該擔心的是物資不夠多,不是外面子彈亂飛。還是很擔心,那就窗戶釘上木板,外頭有槍聲就別靠近窗戶,子彈向上射擊的動能衰減很快,要打破現在的雙層隔音氣密窗,再穿破你釘上的夾板,還可以進來打死你。

這運氣應該好到早就中彩卷頭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