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生活
Helga Christina on Unsplash
你說民眾無知嗎?大概是吧!自以為不懂裝懂嗎?有一部分吧?當我想買「口罩」時,抱持著「如果能買到就買」的心態隨處看看,也沒有特意一間一間去追問,就按照我平常的購物習慣——如果有看到就買吧!——結果我在結帳時看到櫃檯有口罩,幾乎沒有人去拿一包放在購物籃中,我就順手拿了一包,我這個舉動,被一群婆婆媽媽,還有阿伯等人看見了!紛紛搶著買口罩,不到三十秒,大約十包吧?就只剩下空盒子,一旁則還有活性碳口罩,那時候才開始有人買......
「口罩之亂」,不,應該說衛生紙之亂開始說起,後來的 499 之亂,隨後來了個什麼「恐慌之亂」,大家搶著買一樣商品,開始囤積,開始排隊,開始擔心自己有一天買不到,辦不到該怎麼辦?
這是台灣人的心態,好康大家搶,有利大家都要,每一個人都怕死,每一個人都希望不要死於非命。於是各種專家,各種無知開始攬上身,我們到底怎麼了?
因為衛生紙的原物料即將上漲,所以漲價之前,大家搶買衛生紙,我記得走遍大賣場,衛生紙的貨架空空如也,要等到好幾天才恢復正常供貨,而 499 ?則是因為五大電信業者賣力促銷,加上 5G 即將上路的這一波空擋,開始努力宣傳,本來是母親節檔期,但因為太熱門,只至於其他業者也紛紛搶進,造成了申辦人數超乎想像地多。
我們到底怎麼回事?恐慌造成的效應,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超乎難以的負荷。每一個人都在擔心什麼,因為生活本身比去維持生活本身更重要,我們只想生活,並且努力去維持該有的意義,於是生活的那一個樣子,就成了「生活」上的唯一寫照。
也因為如此,生活本身的樣子,造就了我們期待上的樣子,於是要努力去維持,在生活的基本台上,我們缺生活品質上的必需品,水電,瓦斯以及網路缺一不可,而生活的其他層面,如飲食,生活常用的任何物品,例如菜刀、鍋碗瓢盆、筷子、各類餐具、盥洗用具等等,就是某種生活最該有的層面象徵。回歸生活,而那該有的意義現況是,我們要生活,所以去讓生活像「生活」。
生活的本身是「Living」,而非「Life」,因為活著的基本節奏是要維持該有,而生活是當下的基本活著,也就是說,我們若是連生活本身不了解,那就只是為了維持而去維持,就成了某一中心的傻子,努力前進,卻忘了什麼前進?我是說,你只是把生活的品質維持在那某一端點,於是「害怕」跌落下來,因為你一旦跌落,就幾乎什麼都不會。
所以生活本身的重要逝去大於維持該有的意義。如果你生活本身不了解,那麼我們就只是享有而去享有高品質的生活意義,但那何謂高品質的生活品質?當我們住進高級大樓,有電梯,有管理員保全等等,有一流的建材與裝潢,那就是你渴望上的生活品質嗎?看看現在的建案,幾乎都是如此,裝潢美侖美奐,每一個人都想要,但同樣的,每一個人也同樣「買不起」。
努力維持,其實是很累的。因為維持高端的生活「品質」,你只會換來更想要的一流品質水準,就像吃慣了某種「高級」料理,很可能吃起原住民烤的「簡餐」,會不敢恭維,除非你是冒險家,有嘗試的精神。
然而,看看「貴婦」,看看開瑪莎拉蒂的企業家,或是「收藏」好幾台跑車的貴公子,我們真能明白高級的生活品質與低端的生活品質造成了某種「自以為」順差,就是生活「品質」該有的意義道理?我是說,當我們比較這兩者,也會才知道,越是高端,越是奢華,越是輝煌,就越是在那水準之上去維持該有。
看看富二代,炫富不是重點,重點是當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今天,我們只看到越是華麗高貴,就以為讓人更加嚮往更樣子的生活「品質」。松露因為稀有,所以昂貴,米其林因為有口碑,所以價格實在讓人乍舌。然而,真正的意義若是在五星級的最高標準的最高品質之上,我們也似乎以為高端的生活品質——也就是富麗堂皇的「樣子」才是我們「要的」。
你去看看貧富的差距,也或者看看我們那底下的無知,如果不是因為有利可拿,否則也很難讓我們信服真的有利可以享,而可享,也變成了不去真正「想」,就像瘋狂的人們採用的購物節,這種瘋狂會造成了一窩蜂地去搶購,決不罷手。人是無知的群聚現象,過去的中世紀,走到了現在的「新世紀」,好像從來沒有變過。人不是瘋狂,就是為了癡迷而更加瘋狂。於是我們這種不自覺的人來瘋,可說是世界的一股潮流。
無知一直以來是很恐怖的武器,就像擁擠的人們,越是怕自己跟不上流行,就越是要參一腳,對女巫的害怕,對各種東西的戒慎恐懼,不知道的更加人不敢靠近,到底是精神疾病?還是惡魔附身?
Atoms null on Unsplash
而這是人們的行為。研究人們這麼多年,我還沒有為此「瘋狂」過,深怕有一天「買不到」該怎麼辦?為了擔心什麼,就瘋狂搶購?我當然有遇過「想要」買的東西,甚至在我的電腦裡的購物車上,等著我按下「結帳」按鈕,但我沒有「馬上」按下,因為我不是擔心買錯,而是近一步思考,這到底是衝動型購物,而是我買了只是一種想要的現象需求?人真應該思考,我們每一次的行為上的產生的責任,都應該為此付出一點,不要想著好,有需要,有可能會用到,就下單,就真的去「搶」,不斷按「重新整理」鍵。
無知的原因不外乎自己跟不上社會的腳步,這種恐慌的心理,我可以理解。從眾來看是自己的盲目,自己的無知所造成,他們會說:「難道你就不怕嗎?」我當然怕,問題是,越是「恐慌」,就越是看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者是說,思考你自己生活的行為時,你也不會想過那維持的階段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人應該真的多點思考,了解自己的生活模式與意義,而非只是為了忙碌而忙碌。我們的生活若是真的「健全」,想必不會有人思考填補生活上的空缺意義,也或者我們生活若是齊全,也不會去思考我們想要的方向就是為了更完全,讓它更完全。人當然沒有從真想過,或是說,從真想過我們生活當中有的意義為何而活?那真摯的目的,說穿了是三享生活上所產生該有的意義價值,你只是負責把它發揮出來而已。
那是生活嗎?還是只是為了品質而去發揮的品質真理?真的去想想我們的中間點,例如生活的該有什麼,都會讓我們以為生活就是那樣形成的,我也真的以為是那樣看待。畢竟,你也已經習慣了,不是嗎?我們真的不能沒有水,不能沒有電,更不能沒有網路,因為無法聯繫外界,無法了解怎麼過濾水,無法真正瞭解沒有電要怎麼「生活下去」?
這也往往是兩種世界不同發揮的「正常怪現象」,相信我,當我們把生活意義發揮久了,都以為那是唯一標的了!買機票搭機很正常,到另一個國度旅行很正常,但我們的過去,也或者再往後推一點生活常態,這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光是國內的旅遊,可能就舟車勞頓,把自己搞得累死,現在全世界能夠共通,甚至還有一個共通語言,你有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嗎?學英文的目的不是為了「世界交流」,而是去了解整個文化的共榮圈,總有個方向與前進,語言是一回事,但能夠真正透過語言之外的交流,不是音樂,而是真正理解與尊重包容的彼此不是,如果這點做不到,我們不會有「地球村」這名詞出現。
人應該真的多點思考,了解自己的生活模式與意義,而非只是為了忙碌而忙碌。我們的生活若是真的「健全」,想必不會有人思考填補生活上的空缺意義。
然而,在保守派的這一端,或是另一邊的自由端,相信我們都有不自覺保護的理由,作為人類,相信人類應該為何而活,為什麼要去存活的某種理由是相信自己可以說服,神或許很偉大,但終究比不過人類的聰明才智,畢竟,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取代神——雖然極端保守派會抗議——但是道德自由派的某一種遵從,會讓我們遊走在道德很有爭議上的繩索,作為道德信念的一部分,相信我們會怎麼樣做,是嚴守道德戒律,還是破除一定的道德法規?
說了再多,生活中的道德意義,也終究來自某種無知,相信為何存在而活,也是有太多資訊,以及恐慌上的意義讓我們去相信現有的存在意義,即使那普遍不「存在」。來說謠言,或是扭曲上的證實,雖然用流行病學的角度去看,我們確實很需要「消滅」細菌,可是用廣義的大眾觀點去看,我們確實需要去與他們和平共存,「超級蟲」是我們極力對抗的活體(英文直接翻譯),而在流行病學或是醫學的角度去思考某種生活上的存在無知,我們也不得不交涉這其中的反差與矛盾——因為細菌存在是正常,消滅也是正常,維持一定菌落存在才有意義,不過消毒——或是恐箘症的人們來說,千萬個細菌讓他們總是有嚴重的不自在症狀,我們卻是只看見某種無知以及某種生活存在的現象,以及對於社會大眾多數共有的知識作最齊平的散播。
也就是說,一旦了解我們對於知識裡面的普遍性不足,就會造成精神上的惶恐,另外社會上的文明傳播也同樣重要,而作為文明上的第一線標準,也就是生活品質的基本提升該有的水平,我們也就更難了解生活上的該有的意義,所以才會普遍去維持那高度信念。
不過,你可能不會這麼想,人們的生活品質,所謂的文明知識,該有的基礎建設——國家常常說的「代名詞」,我們也是否真的了解所謂的基礎建設真的就是文明唯一的象徵嗎?文化有差異,人民習慣有差異,還有整個社會帶領的進步腳步也有所不同,雖然普遍來說,同樣類似,作為民主自由開放社會的前線,也沒有人去駁斥這樣是對還是錯看式的烏托邦型態?我是說,民主自由或是反烏托邦樣式——是否真讓我們思考一切存在的現象是生活該有的進步水準,給我們的意義前端,而人們不再無知與盲目思考?
看起來很難,無知是對,也是錯,因為我也可能是錯,也可能是對——因為我無知真正的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