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二十多年,香港的政局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特首更是「園裡選瓜,愈選愈差」。

每任特首上場,都會重覆以下情況:縱使不是普選,卻都是相對高民望上任;蜜月期內,鴻圖大計,躊躇滿志;但解決不了經濟問題,民怨日增;遇上政治或公關危機,處理失當;經濟問題引爆政治危機,民望急瀉,黯然收場。

其中最明顯的病因,便是特首及其司局長團隊只有技術行政能力,欠缺政治才能,未能如臂使指駕御公務員團隊以發揮政府力量,故未能擺平既得利益集團,又故未能緩解貧富懸殊,最終危機爆發。

當人們不斷圍繞選出特首的方法討論,不斷爭拗選舉、協商,甚至委派等方法的優劣。又或是批評特首的管治團隊不濟,多數司局長由公務員轉職擔任,是換湯不換藥。筆者認為選出特首的制度不是不重要,管治團隊的如何組成亦同樣重要,但就算有最好的制度,但沒有及格的人選也沒用。這些年來,香港選來選去,「千揀萬揀,揀個爛燈盞」,原因便是香港本來就沒甚麼優秀的政治人才可揀。

一、香港只有行政官僚和利益同盟

其實這難題正是英國殖民者有意為之。在殖民地時代,英國從未視香港為本土。無論手法是懷柔還是強硬,或是兼而有之,殖民地的本質都是從當地掠奪資源以供應本土。就像劫匪衝入銀行,以武力脅持銀行職員一樣。無論劫匪如何善待人質,甚至比起刻薄的銀行經理對他們更好,令人質出現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但其威脅人質生命安全及暴力不義的本質並無改變。

以此為前提,為了把利益最大化,並減少管治成本,英國殖民地部(後改為「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採取了間接管治的方式,在嚴格保安審查下,只培養技術和行政官僚或擔任管治伙伴的利益同盟,招募華人公務員,或邀請有影響力華人擔任公職或議員,給他們分出部份殖民者的權力,令他們產生優越感,但同時亦令他們與中下層人民及內地產生疏離隔膜,既是柔懷措施,協助管治,同時令其與本地人和內地分化,成為另類特權階級。這和奴隸主從奴隸中提拔監工,監工再反過來協助奴隸管理和欺壓同胞並無分別。

另一方面,港英為了節省精力,亦避免威脅殖民地管治,並不會培養政治人才。這令到香港本土只有行政官僚或施政顧問,缺少能守牧一方,獨當一面的政治才能,亦造成他們缺乏政治遠見、意志、手腕及魅力。

舉一個例子:2010年發生了菲律賓人質事件。當時港人透過電視直播,親眼看著謝廷駿在車頭被擊斃,看著機槍在車內橫掃,看著菲律賓當局笨拙的處理和營救,卻只能白白地着急。結果以8名港人死亡,7名受傷的悲劇落幕。

事件發生後,社會上下除了悲傷的情緒外,亦有人提出正面的建議來疏導情緒,例如:愛護香港、做好本份、珍惜眼前人、和家人好好相處、坐地鐵時盡量走進車廂裡面,以方便其他人上車等等。當時香港社會空前團結,政治上來說正是民心可用!

可是當載著港人遺體及傷者的包機到港時,在機場發言的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卻只是機械式的讀稿。然而作為任何一個有政治意識的從政者,此時除了要安慰民眾、疏導情緒外,更要鼓勵和引導民心!將這股心氣引領向正面的方向!既可趁機提出改革制度,又可以挑戰舊難題,卻絕不是那樣不痛不痕的讀稿!

二、香港只是權貴們眼中的「公家雪櫃」

這些年來很多公務員或是擔任公職議員的知名人士,只當香港是公司裡共用的「公家雪櫃」,只要不干擾到自己,不影響自己的利益,裡面就算有發臭的牛奶也不會出聲。他們更不會為此而擔責冒險、主動執拾,卻會揣摩上意、拖宕誤事、因循苟且、以自保謀私為先。

《詩經·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

這句說的便是:人民都如蟬落沸鍋,當政者則大小事情皆不濟,但仍是自行其事、一副與我何干的樣子。

歸根結底,香港現在很多從政的人(公務員、擔任公職或議員的人),從來沒有為香港當家作主的意識,把香港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雖然政府體制依舊,但沒有由英國委派的港督監督,那些人便尸位素餐,敷衍塞責,反而成了社會只要權利卻不擔責的寄生蟲。

三、政治人才規劃:育才、儲才、鍛才、招才

若要扭轉這危局,政府必須下定決心,為培養政治人才進行系統性規劃。

先由小培養公民意識,學習權利與義務;再加強學習歷史中的治亂興衰、源流變革,輔以課外活動的組織訓練,並參加由政府資助的青少年組織活動;政府應適時邀請透過這些類以青年團的組織參與公眾活動,協助推廣政策及給與意見,以這些組織作為培養、鍛鍊及儲備政治人才的地方。同時亦應建立本地政治人才培訓機構,並與國內外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合作交流,資助有潛質之學生或人士進修。

現時香港培養和提拔政治人才的方式和渠道有問題,但亦不應排除有滄海遺珠,政府應真誠認真的廣開言路,對整體施政或個別政策的建議,而非現時只是為了走過場。

四、建立幕僚體系支援施政

另外,在特首或司局長級別,除現有政治助理及秘書外,應組建一個人數有一定彈性的幕僚體系,延攬各類專才、通才以資輔佐參贊,並由非公務員組成,協助處理各類公關、政治、技術、研究、督察事宜。若在廣開言路時,發現言之有物,具真知灼見的人才,亦可考慮招攬其中。幕僚人選必須通過保安審查,然而筆者建議除了本港人才外,可按需要向全球,包括內地招攬人才,任期待遇亦可較為靈活,一切以實務需要為主。

五、欠缺政治人才的港人治港,最終可能自己玩死自己

香港政局自回歸以來每況愈下,愈發反映缺乏政治人才的嚴重性。香港必須建立長遠的政治人才規劃,並兼顧「育才、儲才、鍛才、招才」四方面。短期來說,惟有以「招才」為主,延攬各方人才輔助,為施政者多加幾個輔助輪,期望至少能撐得下去,捱到培養或找到真正政治人才了。

香港需要的不是「逢中必反」、或是「忠誠廢物」,而是勇於任事、敢於承擔、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太守之樂為樂的人才。香港正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並非如某些人所說分為民主、專制陣營,而是分為中美兩大陣營的對決,在全球爭霸逐鹿。在此大時代、大變局、大亂世下,若香港仍不正視本地政治人才缺乏致施政失靈的問題,而只去爭論選舉方法,最後可能會發現選舉方法有了,卻是在三個分別為引致肚瀉、嘔吐、出血的爛蘋果中作出選擇。最終香港時局只怕會江河日下、禍亂頻生,結果在內外相煎交困下,香港被自己玩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