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的70萬份連署書送件後,有些人認為,接下來就是兩邊不斷互相攻擊對方的政策,直到8月投票。

這當然是一種模式,但這是好的模式嗎?誰又會是這個模式的勝利者?

能源轉型一直是蔡政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我們把關心藻礁公投的人分成三類:第一種是最關心藻礁的環保人士,傾向支持公投;第二種是擔心台灣能源轉型失敗的人,他們也是廣義的環保人士,但會傾向反對;第三種人不關心藻礁、不關心能源轉型也不關心環保,但他們想要民進黨吃屎,所以絕對會投支持。

比起一般公投,藻礁公投目前呈現最容易通過的態勢,因為在兩黨政治中,通常各自的支持者會在公投中持相反意見,但在藻礁公投中,第一跟第二種人其實都在乎環保、都是廣義的泛綠陣營,而這些人過去合作起來公投尚且屢戰屢敗,何況分裂投票。

其結果是,我們既要承擔能源轉型失敗、重啟核電的風險,投支持的環保人士也不會開心到哪去。因為,除了少部分偏激者,其他人都心知肚明,透過本次公投得利的中國國民黨從來不支持環保,保護了一塊藻礁,隨之而來的是更長遠更廣泛的環境風險。

照這樣走下去,藻礁公投就是雙輸、穩輸。許多朋友都已看到這一步,也正在為此奔波,就是希望公投不要變成是分裂的環保人士,去對抗團結但不在乎環保的中國國民黨。

昨天,前環保署長詹順貴律師提出了三接連同堤防再往外海推移的方案,很多朋友語帶諷刺的說:「問過潘忠政了嗎?」但如果你去看支持詹律師的人之中,其實包含了許多環團的重要人物。

E

大家口中的「環團」一直都是大大小小不同的組織,包含詹律師在內,他們從來不必在意潘忠政怎麼想,如果他們要跟偏執到寧願跟國民黨、核四幫合作衝連署的潘忠政分道揚鑣,那我們何必堅持把他們綁在一塊?

詹律師的方案為例,請各位想像一個場景:如果各大環團跟政府可以在公投前達成共識,政府不必換地點重新環評,向外推移的方案也能更保護藻礁,然後在公投前,我們把這場仗變成政府與環團合作對抗潘忠政跟國民黨,那是不是更好一點、更合乎我們各自的期待?

E

曾經,藻礁公投是公民史上黑暗的一頁,以環保為出發點的一群人,為了達成目標而拋棄了理想與道德,竟選擇跟理念背道而馳的另一群人合作。

但我們有能力扭轉這一切。

我們可以讓在乎發展的人知道,環團沒有不食人間煙火;我們可以讓環保人士知道,政府不會一意孤行;我們可以讓全體台灣人民知道,我們不是只能被仇恨催化,不是只能在對立中擊倒另一個心繫台灣的人,我們可以雙贏,可以把這場公投,變成台灣公民討論的典範。

今天,經濟部允諾會評估詹律師的方案,學界也搭起了溝通平台,包含政府、民代、環團、還有許許多多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我知道已經有許多人走在這條路上;而與此同時,我們見到潘忠政屢屢拒絕溝通,見到國民黨不斷操弄公投與罷免,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公民社會與民粹的角力,是民主討論與專斷獨行間的拉扯。

所以我邀請各位一起,為一個更美好的想像努力,不要拒絕溝通雙贏的可能,也不要在國民黨退出歷史舞台的過程中走回頭路,不管是藻礁、空汙、萊豬還是防疫,國民黨會不斷操作各種議題以求苟存,持續為反對而反對,而我們都不該被其利用,因為台灣離更理想的民主社會就差一點,那就是國民黨要滾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