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比喻雪中送炭的「及時雨」,英文為何不是timely rain?日文怎麼講?
「及時雨 = timely rain」這句話其實只對了一半。沒錯,現在台灣缺水,前幾天的天降甘霖確實叫做timely rain,但當你在劫難中遇到別人的出手相助,這種抽象意義的「及時雨」就不能叫timely rain了。你想知道美國和日本人會怎麼稱這種雨嗎?
timely rain
タイムリーな雨
外國人對「及時(timely、タイムリーな)雨(rain)」這個詞的理解跟我們可是不一樣的。對中文使用者來說,及時雨既可以是很實體且摸得到的雨滴,也可以被抽象化比喻成「及時到來的協助」。重點就在這裡。對美國和日本人來說,及時雨就真的是一場雨,你身體會濕、氣溫會降的雨,他們不會想到及時雨這種東西可以拿來比喻抽象的東西。
舉最近的例子,台灣最近剛宣布和帛琉建立了「旅遊泡泡」,希望在疫情期間重振兩國的觀光,這對台灣的旅遊業者來說無非是今年最好的一場及時雨。但我最近也剛好看到有人把這種抽象的及時雨直接講成timely rain,我心想外國人應該會頭腦轉不過來,想說旅遊泡泡跟下雨有什麼關係吧。各種語言背後都有文化的差異,如果把自己的文化(中文的比喻手法)強加套用到外國語言中,就會產生這種烏龍狀況。
沒錯,乾旱期間下的雨水確實叫做「timely rain、タイムリーな雨」,我們可以像這樣使用:
Timely rain and cooler(較涼爽的) weather(天氣) continues(持續) to help(幫助) improve(改善) crop(農作物) conditions(情況) throughout(橫跨整個) Ohio(俄亥俄州).
及時雨以及偏涼爽的天氣持續改善俄亥俄全州的農作狀況。
7月末にタイムリーな雨が降った結果、単収は予想よりもかなり高くなった。
7月底下了一場及時雨之後,單位採收量比原先預期的高出很多。
抽象的及時雨英日文可以這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