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兔腳帶來什麼?人生豪賭與奇妙北歐旅

小說原名:Jäniksen vuosi

在市面上充斥著旅遊書,除了五花八門的觀光景點推薦、商品摘要、還有絕對不能錯過的表演與活動。同時也有一堆說走就走但實際執行上來不簡單的人生旅行書,而真正的突然就走去放開過去前往一段不同樣的人生是什麼感覺,也許是困擾和解放同樣存在的生活吧?

寫於1975年的芬蘭著名諷刺幽默小說《遇見野兔的那一年》是一段因為野兔開始放飛自我的旅程,故事敘述雜誌記者瓦塔南在某場因兔子意外的車禍,在替逃進森林中的野兔包紮傷口時,突然間有股想逃離原本的生活,過一段屬於自己與野兔同行的一段新生活。而摸摸口袋鈔票銅板不算多時,還有隻跛腿的出生一個月半的小兔崽子,一兔一人會走向什麼人生呢?



你有在成長過程曾想過,自己如果在十字路口時選擇與當時不一樣的決定,是否會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新故事。例如:可能會遇見久未謀面的老同學對自己打招呼,而非在轉角的飲料店逗留點餐。

而故事接下來可能是一段不同的旅程,例如老同學約你等等一起吃飯你可以回絕也能受邀,而受邀之後會是敘舊還是只是老友的安麗直銷又是另一種不同的人生遭遇。有時候人的故事無法那麼揚起帆來就順利,但當踏出圈圈之外後,也許才是創造新的契機開始。



芬蘭小說《遇見野兔的那一年》是一部寫在1975年世界觀才成立的小說,當時網路不普及,也沒有智慧型手機連掀蓋式的都不常見。雜誌記者瓦塔南在一次多災多難的採訪中因為一個小小的兔子車禍,而決定跟隨這隻野兔,走向一個與活過三十多年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小說是一段典型的公路電影故事,隨著故事推進瓦塔南朝遇各種以往城市中沒有經歷過和第一次的事物,甚至有時候差點送上野兔和自己的小命,但他跟兔子兄弟兩人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道路。



《遇見野兔的那一年》有大量描寫芬蘭鄉村與自然景色和動植物,小說裡帶著北歐鄉村文學風格,這可能呼應關於芬蘭人(Finn)原意指在原始森林中狩獵的獵人。

但同時小說中時不時因為瓦塔南遇見的人事物,又融合了冷幽默與略帶黑色嘲弄的諷刺文學,讓在鄉村風景和芬蘭人故事中有著美好的調配,搭配主角隨著野兔居無定所在各處,讓整部小說像是一場有所連貫性的單回作品,這也使整個故事各個重點在最後兩章節回顧起來變得有趣且溫馨。



裡面雖然主角是逃離枯燥生活的雜誌記者瓦塔南,與他各種遭遇。但更引人注意的是引領他讓他突如奇想的小東西-野兔。針對裡面的野兔就裡面形容的是應該歐洲野兔,在歐洲以復活節傳說和春天女神約斯特里的傳遞者的形象為主。

《遇見野兔的那一年》野兔所代表的更據有多面向的意義,其一為重要轉折點,當記者遇上野兔後,他的人生因為這個未定數而有了轉變,改變了他以往的行徑。而其二是自身,野兔代表自己奔放自由的另外一面,說穿了野兔只是野兔,真正改變的是瓦塔南自身,野兔是他心裡面那嚮往人生另一春天的投射。



這本小說中也有諸多關於作者自己本人的投射,作者阿托.帕西林納跟瓦塔南一樣曾是報紙記者和專欄作家與編輯,但厭倦周刊報紙的新聞業因為金主介入變得膚淺、報導毫無意義的東西。最後賣掉自己的遊艇而寫作了這本《遇見野兔的那一年》,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成功而成為了獨立小說作家。

並且在持續寫作的題材中也反映芬蘭人的鄉村生活,也展現他對過度都市化、資本消費化的市場的不滿,認為過於消費導向的價值觀最終是空虛且變得無異議,就某方面偏向共產主義的思想邏輯,這在書中也約略的展現其中。



《遇見野兔的那一年》不同於一般說走就走的當代文青風格的旅行小說,他有著相對的代價與執著,你必須先放棄原本美好的物質和千篇一律安穩的生活,而去追求另一種未知精神上的人生自由。

裡面的故事雖然不能說都是寫實,有些頗具寓言和物語風格,但就傳達的裡面依舊不減。在如同台灣、日韓這些亞洲國家習慣團體與一致的生活風格,雖說沒有不好,但北歐芬蘭鄉村充滿奇遇與驚奇的活法,不免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