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離死別在這年紀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老病死真的是關關難過。而這本書是先聽了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訪談,對關懷師產生了興趣,然後才找來看的書。

作為一種以心理協助方案為主要工作的專業人士,在臺灣可能介於心理師、社工師、牧師之間,帶有一點宗教性,主要工作是協助醫院裡的病患及家屬面對所有生命中的不可控和幽暗、悲傷的情緒。這個特殊的工作在米國的環境中主要是以基督宗教為主要培訓機構,從事這個工作的也多半是神職人員。

大抵而言,整本書有些基督宗教色彩,但關懷師這個職業其實並沒有宗教限定。每個人都難逃的一死,會以各種樣貌出現,並且未經通知,總令人措手不及。而整體風格與其說是臥底,更像是關懷師口吻的心靈雞湯,寫的是工作上觸動人心的故事。

法律、醫學的邊際,恰好是關懷師介入的切入點。那些未知的時刻,心中最軟的那一塊就顯得徬徨,需要有支持的力量,儘管關懷師有時像是個陌生人,但因著專業的訓練,有時可以幫上家屬、病人一把,讓他們不安、悲傷等等的負面情緒有個出口。

關懷師做為醫療團隊的一員,也需要住院值班,那些深夜的急重症病患,和他們的家屬所面對的壓力,都會在夜深人靜時顯得特別的悲催。只是,不管是意外或者是病死,家屬所面臨的親人死亡,和高齡者面對生命盡頭,那種情緒上的不能接受和歇斯底里,總需要專業協助,而這也是關懷師角色關鍵之處。

冷靜的面對各樣情緒高張的情境,判斷應該怎樣合宜的給予支持,是關懷師的專業。值班時不斷的從睡夢中讓自己快速的進入專業的狀態並且提供專業支持協助,光看故事就會感受到那中間的不容易。當事人就在你面前,幾乎沒有時間把自己的情緒放入,但卻又要同理,當然是非常的挑戰,只是這樣的專業,似乎在臺灣還沒有成為關懷師的體系,而多數是由社工師扮演這樣的角色。

書中的另一個角色是EMT,同時具備關懷師、心理學背景加上緊急救護的三個專業,在醫療救護的角色並不相同,同時具備這些專業有時候是對事件面向更廣的觀照,但也可能因為角色間的衝突,讓自己在恰扮演某一角色時,面臨比別人更多的掙扎。自我觀察是一件重要的事,這些經驗的描述都出自於作者對經驗詳細的自剖。而這些緊急的時刻還要記住當下的感受、想法、專業的訓練,是相當困難的,也為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讀者,留下了觀察紀錄。

推薦給也覺得生死問題相當艱難的朋友。或許這些不會有答案,卻又一直在生命中發生的時刻,都需要慢慢的學會面對,和隨之而來的情緒共處。透過別人的故事,也許也能找到可能的參考答案,以支持自己面對下次的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