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韦地:台湾“难波万”遭新疫情冲击,未尝不是好事
「新疫情中,害怕失去台湾特殊性的情感结构是怎样的?」
本短文原发于作者脸书,端传媒获授权转载,标题为编辑所拟。
近日看台湾的新闻和相关脸书,都有种坐时光机之感,路上空无一人,医护人员手持鼓励标语自拍,出入公共场所要刷QR码,分享在家不出门时应该干嘛,这都是去年世界各国经历过的事。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是特殊的,其他场域的人也不必特别跑去台湾人面前说“哎呀这些我们都经历过了啦”。
但从群体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爆发,可说是对台湾社会“特殊性”(particularism)意识形态的巨大撞击。
因为与中国的历史纠结,台湾的国际处境特殊,在多数的台湾人心中,这种因历史而产生的特殊性其实是负面的,所以有许多人会说希望台湾是一个“正常”国家,“正常”,就是去除特殊性之意。
然而在过去一年多,因为防疫的成功,这种特殊性突然逆转成一种正面的事,在全世界被疫情肆虐之际,台湾几乎不受任何的影响,台湾社会的主流舆论认为台湾是特殊自外于世界的,(其实和台湾一样有岛国地理优势的澳洲和纽西兰情况也是类似),主流媒体开始彰显这个特殊性的正面(得到国际认可,外国人来台觉得好棒,全世界看台湾的职业运动等),仿佛过去一年多这种特殊性的正面,可以将历史的特殊性的负面抚平,任何对这种特殊性的挑战(如要求全面普筛之类),都会受到强烈的抨击。
吊诡的是,这种特殊性的优越意识,不只是疫情一开始对中国时存在而已,虽然台湾的实质独立其实是靠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武力维持,但台湾社会也会对西方展现优越意识,(包括Taiwan can help),这可以说是一种后殖民或被殖民者的情结。
但也因为这种特殊性的正面,让台湾社会对疫情的理解与世界出现巨大落差,一年多的战备时间,只换来不到0.5%的疫苗接种率,全世界倒数,一直到一个星期之前,台湾的主流民意都还是认为,自己可以在不被感染也不用打疫苗的情况下撑到疫情结束,政治人物艺人职业球员甚至医生公开说自己不会去打疫苗,网路也充斥“疫苗让给其他国家的人打,台湾人不需要的言论”。
在近日疫情爆发以后,网上出现“看好了世界,台湾人只示范一次,在两个星期内解除三级”,“自动封城是台湾奇迹”的言论,其实也是害怕失去这种特殊性的焦虑。
法国非裔马克思和泛非洲主义者法兰兹·法农曾说,民族主义精英的所谓国家文化不过是特殊性的堆叠(大意)。这种特殊性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或是政治民粹上,如果走到极端,其实很容易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温床。
台湾人常视自身(受到中国的)压迫经验为台湾独有,但其实若比较以巴、库德族、香港、甚至历史上华人在马印、黑人在美国的压迫经验,台湾的处境并不是最糟。相反地,在过去一年多的防疫成功经验,所谓“正常”的生活,在全世界也不是台湾独有。
民族主义者常彰显压迫经验的特殊性,来凝聚团结意识,这其实并不困难,从中国的小粉红,泰国的“国耻”论,马来西亚的马来右翼,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都会向群众强调,自身的压迫经验很特殊,自身面对外力的“巨大威胁”。
但若纵观世界上的每个个人,有多少人是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没有压迫经历的呢?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作为一个道德普世主义(Universalism)者,我觉得疫情爆发若能让台湾社会少些特殊性,多些普世性,对于台湾久远的未来是好事,也是不幸中一个正面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