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驰歇戏,回应《大陆在线教育迎来最强监管,但家长的焦虑能管住么?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家庭最普遍的共识。”

的确如此,而且家长们并非在孩子上学时才有这样的共识。据我观察,这种焦虑是在孩子出生之前、甚至未来的家长们还未恋爱之前就有的 —— 我们去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在意户口?普遍来说,户口对我们自身来说并没有很大价值,除了拥有摇号买车牌、买房的权利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代可以享受到的教育资源。

反观这样的想法,当人们以自身的条件进行攀比,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开始攀比孩子的条件,如成绩是否优异、几岁就读懂四书、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否弹得一首好琴、绘画、滑雪、戏剧表演……有的人自己没有拥有的,就把一些对青春的希冀和梦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便用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填满他们无数个可以开心玩耍的周末,在工作日的清晨给孩子们背上沉甸甸的书包,目送他们走进学堂。有的家长们想要让下一代进入“上流社会”—— 他们可不认为这是个无产阶级获得胜利、能打倒资本主义的时代。总体来说,我对家长们是怀有敬意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有着寸土寸金的房价、高昂的教育成本、严苛的加班风气、显著的贫富差距引发的问题等等,他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选择辛勤地为了下一代奔忙,都是很有勇气的人。

写的这些想法可能有些偏离这篇文章的主题了,在线教育确实是资本近年来的重点布局,就像之前的房地产、金融一样。如果这个社会的竞争不是愈趋激烈,教育也不会如此吸金。如果这个社会攀比的风潮不减,为了盈利而催生的在线教育系统所培育出的学生们会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呢?你说,是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还是 “君子应欲利而不为所非”?哪一种可能性比较高?

2. Jay_L,回应《大陆在线教育迎来最强监管,但家长的焦虑能管住么?

我小学初中时候也上周末培训班,老师大都是师专学历,普通本科都算少的。现在通过线上教育,一个在县城甚至乡村的孩子,周末能上到北大清华常春藤的硕士甚至博士的课,绝对是好事。小孩是辛苦,家长是焦虑,但说实话东亚文化加经济高速发展哪个国家不是这样?等到大家发现小孩教育水平继续提高也很难让未来有质变,自然会停止鸡娃。

除非国家通过大量教育投入,扩张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或者中国产业升级后出现对技校毕业生的大量需求,对高等教育入学的竞争会一直那么激烈,强行抑制课外辅导投入只会让家长把精力放到其他竞争手段上,比如国外考察经历什么的,会让县城乡村的孩子很难与发达城市竞争,不是好事。

3. EricChan,回应《成都49中坠楼案余波:公共舆论危机时代的“镇压反革命”

我觉得这篇文章缺了两个关键的细节是没有讨论的。第一是新华社在5月11号发表的《成都49中一学生坠亡引质疑》 可以说从事情发生的5月9日晚到5月11日当天,对于成都成华区教育局以及49中的质疑,新华社对于网民的部分质疑,包括最核心的质疑:完整过程视频缺失是有怀疑。以及成华区官方公告透露的信息不足的批评,新华社是肯定的。而新华社作为国家通信社,在中国国内的公信力和政治意味不言而喻。事实上最后也是由新华社发布相关过程解密的。如果说对于成都49中的不满和攻击都是颜色革命的话,那么麻烦先把新华社给处理了。

第二,对于官方公报可信性的质疑。正如小粉红们会因为东电劣迹斑斑的历史而质疑排放的核污水是否真的没问题。中国当局长期将责任向地方政府转移的传统令中国地方政府,特别是约小行政划分的部门存在不信任(信任中央,不信任地方政府)。

在49中事件里,网民流传著一句话:好消息,我们有一个新华社;坏消息,我们只有一个新华社。

之所以在第一点里提到新华社就在于今年以来,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报导了甘肃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的问题里 勇于对抗甘肃省政府。在甘肃省政府借由央视等媒体发布阳关林场只有个别的违规滥伐行为以后,继续通过调查报导质疑。最终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公室赶赴敦煌进行现场调查,下最终结论,那就是坐实甘肃省政府在管理阳关林场上出现一系列管理违规问题。在这次事件中,除了新华社作为“可靠”“值得信赖”的调查媒体的形象在群众中奠基。而甘肃省政府在事情发酵以后由副省长亲自带队调查,在各大官媒发布的报告最后还是被质疑的媒体打脸。这更是加强了民众对于地方政府不可信的信念。也形成了这次49中事件里,民众对于成都成华区政府质疑的大背景。

4. 俊伟,回应《成都49中坠楼案余波:公共舆论危机时代的“镇压反革命”

你看著每一个人,你可以镇压一切,你甚至可以让人遗忘,但是这些事会一再发生。这个刚性制度就是这样,权贵不需要被问责,剥削和欺压自然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地在发生。

我真心想问一句,在一胎政策实行那么多年后的今天,在看到这些事件后,如果你没能力移民,你还会不会想要生孩子?

if we burn, u burn with us.

5. c_s、好格等,回应《林韦地:台湾“难波万”遭新疫情冲击,未尝不是好事

c_s:逆风,但有些意思的观察。然而这文章仅仅是很理性的论点,我个人是无法全数认同的。第一点,单单用这么严重的疫情换取一丁点的“普世认知”,未免代价太大、太痛,还算好事吗?

再者,回到自我悲惨化这件事上。作为一个人,你就很难站在一个道德高点去评判所谓的“普世”。我当然知道其他民族也有同样悲惨的过往(这边的“同样”指的是悲惨可以量化),可是人是无法把切身的悲惨同等他人地狱的。人往往会把自身经验的悲惨无限放大,自然就会把自己视为“特殊”。大概就是“我不知道最悲惨是什么样子,只晓得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到痛,就是最惨”。

文章期望这次疫情可以抹灭这种自我特殊感?我觉得不大可能。

在这个疫情爆发的状态,从政府把持的主流民意(是的,台湾民意还是政府主政)来看,台湾只会更加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特殊性,并自我加强被弃感、无助感,始终又回到孤立无援而令悲惨感再度放大。

我只觉得作为一个“台湾地区”的人民无法自由地大喜大悲很遗憾。大喜,被批评应该要收敛、要认清“你就是太特殊到自卑自大”;大悲,被众人嘲笑、还要被提醒“你看你没那么特殊吧”。

其实检讨“台湾人会否透过疫情知道自己并不特殊”这件事本身,我就觉得挺悲惨的了。

好格等:同意 @c_s 的观点,任何人类都以自身的经验为中心,岂止是台湾人如此。而且“比惨”也是我们文化中一种“资格论”的体现(当被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时候,就是指你最好不要再有意见了)。

我感觉作者想表达的重点是—别被之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而失去综观全局的理智。这一年来我个人就深受其扰,因为我人在疫情严重的地方,然而家人朋友都因为作者这所谓的“特殊性”,完全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胜利者的骄傲只会让人无限膨胀而导致对现况的评估失准。

6. madlex,回应《一杯台湾的Sexy Tea:“茶室”里究竟喝的是什么茶?

Bloomberg的评论有写这些老人:The exception has been among older citizens, who are often regarded in Taiwan as viewing themselves above the law. This might in part be explained by a cultural respect for elders that means they escape questioning by younger generations, while many are considered less health conscious.

属于缺乏自觉与知识,盛气凌人的老害。其实转头看香港与台湾的防疫破口,一直都是此类人造成,无论是跳老舞或饮花茶,皆是如此。给予自由来交换公民自律的情况下,公民质素之下限,即是防疫的最大短板。

7. 轶伊,回应《你是什么阶级就要接受什么命运:《小舍得》真的批判了中国教育现状吗?

我看完了整部剧,我认为此文观点失之偏颇,解读时带入了强烈的偏见,无视此剧充满警醒的积极意义,是非常糟糕的评论。文章第一认为,此剧描绘的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焦虑、父亲淡定,这完全不符合南俪与田雨岚的家庭状况。南俪挣钱比丈夫多,丈夫负责接小孩回家、辅导孩子、照顾丈母娘,是真正意义的“男主内、女主外”;田雨岚丈夫啃老,导致有钱的婆家一再参与小家庭,母亲确实焦虑,父亲却并不是淡定,而是失职。敢问作者真看不出来两对夫妻经营家庭的区别?文章第二认为,此剧处处迎合富人、上位者才有更多选择,更加是漏洞百出、荒谬至极。恰恰相反,无论打工者(米桃家庭)、既得利益的中产阶级者(南俪、田雨岚家庭),都无法逃脱教育内卷带来的焦虑、家庭关系的矛盾,恰恰说明了人们对好成绩、好大学改变阶级的深刻认识和执念。另外,此剧中对教育的探讨、对制度的批判、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作者竟毫无洞察,只会重复陈词滥调,真是糟糕至极。

8. madlex,回应《你是什么阶级就要接受什么命运:《小舍得》真的批判了中国教育现状吗?》

虽然未看过此剧,但从文章中所感,剧中为人父母者并未回答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小朋友成为何种人。并非是小朋友要做医生或是教师,或者如何阶级不跌落,或是如同fight club所讲,所开车子品牌或是住哪里。而是希望他有何种价值观,道德水准如何,有何ability而非skill等等。解决了以上问题,再视乎小朋友有何器量,给予其条件任其发展即可。有时家长舍不得放弃,无非是肉痛已花费的时间金钱,与如何让小朋友变得更好无关,这就是家长器量的问题了。

当然,我可以理解文中家长的焦虑。行本地路线的小朋友,若想读名校以后有打工皇帝的机会,亦要未有餐台高就开始准备各种比赛。不过如果家有积蓄,为何不出国读书?这个世界,正正常常的人是饿不死的,父母有积蓄,又要小朋友受苦,非常之不正常。

9. Unicorn、EricChan、KikiQang,回应《王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诞生与明治日本(中)——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

Unicorn: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走的道路的。他们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影响到近代中国的难道只有日本式的民族主义吗?那王先生又如何解释最终在内战中取胜的,是奉行左派国际主义和支持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共产党呢?近代中国最终选择以构建“中华民族”的方式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是中国在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又遭到外敌入侵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不是中国人不喜欢自由主义,而是中国再不通过国家主义进行动员那中国就要永久的灭亡了,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我不是很清楚王先生到底想要通过这篇文章暗示些什么?王先生难道是觉得“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还是说王先生认为一个松散乃至分裂的中国会对全体中国人更好?

今天早晨,中国发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这让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火星上成功运作探测器的国家。一百年了,尽管过程跌跌撞撞,但中国最终还是走出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就在同一时刻,在地中海沿岸的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正在遭受来着以色列的轰炸,一个软弱且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对此束手无策,整个世界在一旁冷眼旁观。

我觉得这个对比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我并不是说自由主义不好,或者说对国家主义的批判没有价值,但我想王先生没有提及的是,在当今世界,能坐下来讨论民族主义对自己祖国的坏处,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了。

很多尝试解构“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人都喜欢用相同的一套话术,即“中华民族”过去并不存在,并尝试证明它其实是一个人造的概念。但问题是如果我们采用相同的标准来分析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又有哪一个民族是完全纯血的?又有哪一个民族是从地球诞生之初就存在于世的呢?

民族主义只是一种动员人民来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从道德上批判一件工具的善恶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不喜欢民族主义,但近代历史已经证明了,没有民族主义的国家就是会被有民族主义的国家侵略和殖民,甚至连有组织的抵抗都做不到,贸然放弃民族主义无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只会在本民族培育出一帮逆向民族主义的信徒,到最后只会更恶心人。一个国家放弃了民族主义,就等同于放弃了民族自我治理的主权,这样做的后果无非就是把剥削压迫本民族的特权阶级从本民族的统治者换成了外族的统治者而已。

王先生批评日本式民族主义的一个论点是这种意识形态没有包括主权在民的思想。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压迫一个民族是本民族的统治者,那么随着人民主权论的发展,这个民族尚且还有机会建立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但对于一个被殖民的国家来说,如果这个国家永远无法形成民族主义和稳定的国族认同,那么这个民族的人民就会永远生活在另一个民族的剥削压迫之下⋯⋯

从王先生的文章和过去的访谈来看,此人似乎倾向于建立一个依靠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来团结群众的社会。再强调一遍,民族认同的本质就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认同他们享有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利益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民族主义是主权在民思想得以存在的地基,你把地基都拆掉了,难道还能指望民主制度这个大厦能建的起来吗?民主国家的运作需要的正是共识,你没有民族主义带来的国族认同,你哪来的共识?

当然,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高度来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狭隘的意识形态,最终是要被历史淘汰的。但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政治理念,仍然是当今国际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在西方国家尚未脱离民族主义乃至种族主义的情况下就鼓吹让中国人放弃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共同身份,这种自毁长城政治观点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其心可诛。

KikiQang:@Unicorn:我想任何文科学术讨论的尴尬就在于朴素的读者总能从文字里读出并某些不存在的内涵。这个文章想要讨论的无非是词源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来源。Unicorn说的是地缘政治意义上中国民族主义的来源。他对于词源的讨论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你从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认知。地缘政治那套叙事中国人太熟悉了,就是教科书一直以来灌输的东西,但这不是历史的全部。从这个意义上,你的评论也不是你自己的思考,而是一次对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别样背诵,这恰恰是最符合去我们教育体系对于人的期望,即用集体主义抹杀个人主义。而你唯一证明的,也只不过是你是这套体系下一个乖巧的学生

EricChan:@Unicorn: 你的论述里谬误太多,像我这种不怎么读书的都能看到一大票问题。

关于民族是否一个人为建构的概念,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德意志民族有或者是大和民族,都是想像的共同体。

而至于因为民族主义只是一种动员人民来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所以批判它的善恶就毫无意义。这不就是中共大力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吗?照这一套逻辑,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都是团结国家民族的工具,是不是也不用批判了?台独港独也是动员人民的工具,为什么小粉红会急得跳脚?这种想法说得好听一点叫马基维利主义,用小粉红的话术,这叫“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至于没有民族主义的国家就是会被有民族主义的国家侵略和殖民,更是体现了中文互联网键政圈子常见的闭门造史,历史发明的传统了。苏联和美国作为冷战两极,有哪一个是民族主义国家?他们哪一个被侵略殖民了?相反地,苏联的解体正是因为苏共中央无法压制各民族的民族抬头所导致的。按照中共和五毛的论述,民族主义的抬头反而是苏联解体的主因。

至于“民族认同的本质就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认同他们享有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利益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这个说法更是令人讪笑,我巴不得中共快点用这个来作为自己民族主义政权的奠基石。因为按照这个说法,中共治下的大陆与港澳台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中共自己也承认港澳台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持资本主义价值观,有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所以才要推行一国两制吗)。那么按照 @unicorn 的论述,香港有自己的民族,台湾有自己的民族,连澳门也有自己的民族了。照这个逻辑,既然港澳台不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么港澳台各自独立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10. 路人1号,回应《在这个分裂的时候,我们想听到更多你的声音

只因一句话而生气,是永远让对话不可能的。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接受不同的教育,正如主观情绪完全不可能被复制一样,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有著相同的诠释方法。除非两方,其中一方是全能到完全知道对方会如何理解自己的话。当主观情绪不能被表达,只剩下客观表达,那时候我们还是人吗?大家不可以温柔一点对待他者吗?虽说人无完人,但我们不能跳脱出世俗的纷争吗?人有智慧不是来互相毁坏,而是生存的。什么时候才能有人冷静地看待每套政治体制的优劣,再加以讨论,而不是空泛地攻击别人。为了国家好有很多种方法,而不只是一味地去不理解别人且攻击他们。这才是令人绝望的地方,不是做错的人,而是没有人肯用自己的观点来思考一切,不加思索地去相信别人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