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眼中,“正能量”类似于一个存钱罐,偶像们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就像一枚枚硬币,万一出现负面舆情就可以倒出来为他“赎命”。」

《1921》剧照。
《1921》剧照。图:网上图片

《1921》原本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百年纪念活动中最重要的献礼电影之一,但一张海报披露出来的选角信息却在中文社交网络上激起了一场激烈的抵制风暴。虽然宣传部门强力压制了网民的讨论,但事件折射出的“饭圈”追星伦理、官方机构的“青年焦虑”以及网民中越来越有号召力的“毛派叙事”之间的张力值得进一步分析。

简要回顾:当年轻人呼唤起“特型演员”

饭圈里讨厌焉栩嘉的人提出的观点是出轨属于私德有亏,焉栩嘉不能出演毛泽东。

《1921》的出品方是上影集团,战略合作方包括腾讯影业和新华社下属的两个机构,被列为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的重点项目,由操刀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黄建新任监制兼导演。电影据称经历了四年的准备,于2020年7月1日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开拍,11月拍摄完毕,并定于2021年7月1日上映。

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前后党代表们的故事。在选角上,既有陈坤、耿乐、袁泉、佟大为等成名已久的演员,也有王俊凯、王源、朱一龙、白宇等最近几年在青年群体中颇有人气的明星。

在5月13日之前,《1921》就曾卷入一次选角风波。2021年1月,女演员郑爽被曝光代孕、弃养,被监管部门“封杀”,3月8日《1921》公布女性角色海报时郑爽扮演的向警予没有出现,坊间传闻称她的戏份已经被删除。由于片方主动切割了“劣迹艺人”,网民群体并未大范围讨论此事。

但5月13日的这场风波就不同了。这一天,片方发布了一批角色侧脸海报,有人发现,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是偶像男团R1SE的队员焉栩嘉。2001年出生的焉栩嘉曾是一名童星,先后参加过两次选秀节目,分别以X玖少年团和R1SE男团成员身份出道,同时也演出电影、电视剧。

2020年12月,有网友曝光焉栩嘉谈恋爱并且在恋爱期间出轨,这类行为不符合饭圈普遍认可的“偶像禁止恋爱”的伦理规范,引发了大范围的争议和“脱粉”潮。焉栩嘉扮演青年毛泽东的消息传出后(实际上2020年7月这个选角信息已经公开,但当时“劈腿事件”尚未发生,没有引起大范围关注),第一波争议就来自饭圈。

饭圈里讨厌焉栩嘉的人提出的观点是出轨属于私德有亏,焉栩嘉不能出演毛泽东。这种观点在微博、知乎等平台扩散后引起了第二轮争议:是谁让一个“劣迹艺人”、“流量明星”参与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而且还扮演了“教员”(青年网民中流行的对毛泽东的称呼,出自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的自称)?

网民将指责的矛头对准了“资本”,开始呼吁抵制《1921》(电影已经拍摄完毕而且距离上映只有一个多月,显然不太可能换演员重拍,而且毛泽东的戏份也很难删除),并将有关话题推上了微博热搜。

片方保持了沉默,宣传部门则开足马力删帖。呼吁抵制《1921》的不乏一些在民族主义者中颇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但他们关于抵制《1921》的文章全部被删除。5月16日后,相关讨论已经被彻底压制,但有互联网从业者认为,等到电影正式上映时,争议有可能再次爆发。

当代追星伦理——恋爱禁令和“资源”竞争

一旦偶像接到了有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资源”,粉丝们往往奔走相告,如果再有人指责偶像“带坏孩子”,粉丝们就可以说“他上过《人民日报》/央视/主旋律电影,是官方认可的正能量偶像”。

总体而言,中国饭圈伦理以日韩为师,在这种伦理下,追星有两种常见的心理模式:第一种模式下粉丝将自己想象为偶像的男友或女友,“禁止恋爱规则”的出发点就在这里;第二种模式下的粉丝类似于希望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的体育迷,也就是所谓“事业粉”。

“禁止恋爱规则”要求偶像不能恋爱、结婚,否则粉丝有权利“脱粉”。但实际上中国的经纪公司对艺人私生活的控制力较弱,“塌房”事件经常发生,焉栩嘉之所以引起粉圈的广泛不满,就是因为他不但违反这一规则,还同时与多名女性交往,事后也没有宣布引退。

“事业粉”的心态要稍微复杂一些。在韩国,偶像团体的主营业务一般是音乐,所以偶像们在打歌节目、年度奖项上的成绩是可以用来衡量“成绩”好坏的主要标准。中国没有类似的竞争性机制,粉丝们一度将社交媒体上的“数据”(例如微博粉丝数、转发数、点赞数等)视为最重要的“赛道”,投入了“数据女工”们的大量劳动力。

此外,容易被粉丝群体拿来攀比的就是各种“资源”,例如上了知名杂志的封面,接到知名品牌(尤其是大型快消或奢侈品)代言、出演重量级综艺节目、影视剧等。当偶像获得了“资源”,粉丝们一般会集结起来证明“他值得”,例如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当偶像没能获得“资源”,粉丝们通常会指责经纪公司办事不力。正如体育迷们总是抱怨球队没有为自己支持的球员搭配足够好的队友。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语境下,攀比“资源”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粉丝的胜负心。中国的意识形态监管部门对追星的看法总体是负面的(例如宣扬奢靡拜金、奇装异服、冲动消费等生活方式),尤其是考虑到粉圈中有大量未成年人这一现实,粉丝们害怕“专政铁拳”落在自己喜欢的偶像身上——这些偶像的经纪公司更害怕——所以一旦偶像接到了有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资源”,粉丝们往往奔走相告,如果再有人指责偶像“带坏孩子”,粉丝们就可以说“他上过《人民日报》/央视/主旋律电影,是官方认可的正能量偶像”。在粉丝眼中,“正能量”类似于一个存钱罐,偶像们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就像一枚枚大大小小的硬币,平常存起来,万一出现负面舆情就可以倒出来为他“赎命”。

这种机制也可以被反向利用。当自己讨厌、或者与自己喜欢的偶像存在竞争关系的偶像获得“正能量资源”时,粉丝们通常会寻找想要攻击的偶像的“黑材料”,以集体向监管部门举报、在社交媒体制造舆情等方式迫使监管部门下场治理。前段时间《青春有你》第三季参赛练习生余景天就在即将高票出道时先后遭到双重国籍、父母经营的娱乐场所涉毒涉黄、粉丝“倒奶”(为了重复投票而购买节目赞助商的奶制饮料,获取瓶盖下的投票码后将饮料倒掉)涉嫌违法等问题的攻击,最后只能退出节目。

焉栩嘉面对的问题,初期阶段正是典型的饭圈内战,但很快就引来了新的参战者。

“教员”的复活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毛泽东选集》的销量正在快速上升,社交媒体上,言必称“教员”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最近两年,“反资本”话语在一些中国青年网民中快速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问题在于,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话语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至少是青年群体中的民意)?

笔者进行的一些小样本调查显示,热衷于反资本话语的“左壬”以在校大学生或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居多,男性人数显著多于女性。对于这些人来说,私营企业也许收入略高,但是“996”、“狼性”的文化下劳动者难有尊严;体制内的工作比较稳定,招考竞争却太过于激烈。更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条道路,买房、婚育都是极难完成的任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阶层高度固化的社会,心生愤懑地呼吁打倒“资本家”、高呼“共产”自然就不令人意外了。

而这些反资本话语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反对私营资本而不反对国营资本。房地产、文化娱乐等领域的私营企业家们要被“挂路灯”,拥有较多城市房产,依靠房租生活的“食利阶层”、依靠“时代红利”取得成就的专业人士(例如较年长的高校教师、企业中层管理者)也是潜在革命对象,金融、电信、能源等领域内国营资本的垄断食利更加严重,却很少被纳入这类批评的视野。第二是与民族主义话语合流,将私营资本描述为“境外敌对势力”的中国代理人,将中国面临的社会矛盾归因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打压。第三是高度偏好毛式话语。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毛泽东选集》的销量正在快速上升,社交媒体上,言必称“教员”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这三个特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反私不反公、反外不反内都与中国当前的政策取向相符合,而毛式话语更关乎政治合法性,当年轻人高举毛语录批判社会现实的时候,监管部门很难对他们采取行动。换句话说,这些人是不是主动拥抱了毛派话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批评性的话语如果没有展现出拥抱体制的倾向,它本身就是不见容于当前监管严苛的网络舆论环境的。

这些“新毛派”年轻人经常宣扬这样一种阴谋论:毛泽东死后,体制本身经常被资本家的代理人渗透,革命成果危在旦夕。最经常出现在这种阴谋论里的机构就是意识形态部门——有毛泽东的原文为依据:“(《人民日报》)只能算是第二流报纸。”“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

焉栩嘉出演少年毛泽东就正好符合这种阴谋论所构想的场景:《1921》是庄严肃穆的主旋律电影,却引进了腾讯影业这样的“资本”,焉栩嘉虽然丑闻缠身,但他的经纪公司是与腾讯有密切关联的哇唧唧哇,“劣质流量出演教员”在毛派语境下,当然就是最高程度的亵渎。

尴尬的宣传部门

这种宣传模式最大的隐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反贼”,而恰好是“新毛派”。

多年来,意识形态部门发现,老化的渠道(广播电视报纸)和陈旧的叙事(主旋律影视剧)并不能承担把党的意识传播给青少年这个重大任务;互联网平台发现,如果不取悦意识形态部门,自己的业务就随时可能被叫停;再加上前文已经提到的,饭圈已经发现了“正能量存钱罐”可以成为自己的护身符。

三方形成了一个共生关系:饭圈为意识形态部门提供“人气”的证明,互联网平台承担意识形态宣传的成本和渠道,而意识形态部门为互联网平台、饭圈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庇护——每到十一、七一、五四,各大互联网公司就竞相发布“后浪”式的宣传片就是这种共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这种宣传模式最大的隐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反贼”,而恰好是“新毛派”。

新毛派们“批判的武器”占据了法统高地,难以反驳,而且他们信奉“人民战争”,每当发现问题,就会通过大规模动员、举报来解决问题。以焉栩嘉事件为例,大量新毛派意见领袖在微博、豆瓣等网站发起大规模动员,给《1921》制造了巨大压力,但这样的电影又不可能像“辱华”的外国电影或者“导向错误”的国内电影一样被下架(有小道消息称焉栩嘉的戏份将被删除),宣传部只好选择强力弹压,将所有讨论删除——删除的动作又进一步让新毛派们产生了“这件事背后果然有阴谋”的质疑。他们的本次行动看似被压制了,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成为中国互联网上一股越来越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