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印刷机不停:被指报导触国安法,《苹果》赶印50万份
「高层被拘、资产被冻之后,苹果编采团队在全球多家媒体的镜头纪录下,印出一份份报纸。」
端传媒记者 陈焯煇 实习记者 倪礼碧 何颂盈 发自香港
(本报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1年6月18日中午12:00。)
2021年6月18日凌晨12点,《苹果日报》新鲜出炉,头版为“国安警搜《苹果》拘五人 检44硬碟新闻资料 张剑虹:大家要顶住”。在苹果报社大楼内,编辑记者一边对著电脑赶工,身后是来自本地和外国多家媒体和通讯社的摄影记者,用镜头纪录这一份报纸的排版和印刷。
这一份报纸是否能顺利印刷,受全港甚至世界瞩目。此前一天,6月17日,《苹果日报》五名高层清晨6点多于家中被捕,香港警方随后封锁《苹果日报》所在的壹传媒大楼,宣布现场为“罪案现场”,并持续搜查5小时之久,而五名被捕的高层,亦一一被押送回报社进行搜证。期间,大楼内的所有记者被要求离开编采部,不能在大楼内自由出入,警员进入采访室,打开员工电脑检视,最后警方带走《苹果日报》采访部约 44部电脑主机及硬碟。
值得关注的是,是次搜证,是香港警方第一次运用港区国安法,获得法庭手令,进入一家新闻机构任意搜查新闻材料和设备。与此同时,香港保安局局长根据港区国安法第43条实施细则,发出冻结令,冻结苹果三间公司共1800万港元的财产。
一时之间,消息震惊世界,拥有25年历史之久、由黎智英创办的《苹果日报》是否还能继续做新闻、出报纸,引发公众忧虑。《壹传媒》工会表示,行动充分反映警方在《国安法》下的权力膨胀,只需单方面声称以往发表的报道有观点违法,即可将编采人员视为罪犯、将新闻工作视为犯罪行为、将新闻室当作犯罪现场,工会又言“现况虽然恶劣,但所有同事仍会继续报道,尽力维持报纸如常出版。”
从昨晚深夜到今日早晨,全香港不少市民都在等待,只为购得一份报章。有别于平日约7、8万份的印量,今日《苹果日报》,加印至50万份。6月18日早上,端传媒记者走访全港多区不少报纸档,发现多了市民买《苹果日报》。在元朗水边围邨一报纸档,档主表示今早上班高峰时期,买《苹果日报》的人比以往多了10倍,有上百人购买。
在天水围天泽街市内的报纸档,今天进货了800份《苹果日报》,较平日进货多逾700份。至今早约8时许,报纸档老板表示已售出近120份,记者逗留约十分钟期间,至少有五人购买《苹果日报》。38岁的曾小姐对记者表示,虽然自己平日有订苹果网络版,但也在上班前赶买报纸,是为了“撑香港、撑自由”,即使担心购买报纸的钱会被冻结,仍要先出一分力。
警方指苹果超过30篇报导“串谋外国机构”
2020年8月10日清晨,港区国安法生效后约一个月,黎智英、周庭等政治人物先后被捕,随后《苹果日报》报社大楼遭到首次大搜查,检走30箱证物。大量市民透过买报纸、买壹传媒股票表达支持和声援,壹传媒股价一度飙升。最终,警方拘捕15人,涉嫌在炒卖时“串谋欺诈”,证监会仍然调查中。
不到一年,香港警方国安处再次展开行动,以涉嫌违反国安法第29条 “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先后拘捕《苹果日报》5名高层,包括壹传媒行政总裁张剑虹、壹传媒集团营运总裁周达权、《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总编辑罗伟光及苹果动新闻平台总监张志伟。
香港警务处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随后见记者表示,《苹果日报》自2019年至今超过30篇的新闻报导涉嫌“串谋外国机构”,给外国或境外机构口实作制裁,对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进行制裁行动。
港区国安法生效之时,特首林郑月娥表示不具有追溯期,“既往不咎”。另外,根据港区国安法43(1)条和实施细则附表一,警方国安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时,现行法律准予警方在调查时搜查可能存有犯罪证据的处所、车辆、船只、航空器以及其他有关地方和电子设备。警方亦可申请法庭手令,当中授予搜查新闻材料的权力。
当中,《苹果日报》执行总编辑林文宗为搜证过程作见证人,他表示,警方在他返抵苹果大楼前,已经进入编采部开始搜证。后来有其余三名同事回到现场,但基于搜查范围广大,4人无法逐一见证警方搜查情况。同时,他指《苹果日报》编采高层办公室成为警方搜查目标,分别带走其电脑、部份文件及新闻材料。
此外,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在记者会上指,《苹果日报》大搜捕行动是针对涉嫌串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与一般正常的新闻行为无关,更呼吁其他人“切勿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同流合污”、“不要和他们扯上关系”。至于红线的底线在哪儿,李家超则提到要考量一个行为、一篇报导是否涉及违反国安法,“要从其目的和意图出发”,若果并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意图,行为不受法律规管。
自去年8月遭首次大搜查后,《苹果日报》的创办人和高层面临牢狱之灾。2020年12月,黎智英以诈骗罪名被捕,保释被拒,需还押候审,同时被加控“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 控罪指黎智英在2020年7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在香港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实施对香港特区政府或者中国进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
除国安法外,黎智英也有至少7项控罪在身,包括2020年六四集会中“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2020年7月协助李宇轩潜逃而“串谋妨碍司法公正”,2019年10月1日组织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两罪,及2019年8月18日、8月31日两个非法集结案共三罪。今年4月,黎智英涉及2019年8.18和8.31游行两案被判罪成、入狱14个月。
此外,《苹果日报》另有2名高层被控“串谋欺诈”,包括张剑虹、黄伟强。
早前,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多次不点名批评某报章抹黑警队煽动仇恨、发布假新闻。今年4月16日,《大公报》亦刊登评论要求取缔《苹果日报》。
股权作废、资产被冻,何人正瞄准壹传媒变天?
警方一年内两次高调搜捕《苹果日报》高层,其公司财政亦未能幸免。
2021年5月中,保安局局长李家超以资金“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冻结黎智英个人所持有的71.28%壹传媒股份,及其3间公司的本地银行财产。而昨日(6月17日)更直接针对《苹果日报》本身,冻结《苹果日报》有限公司、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以及AD Internet Limited,共1800万的资产。
上述受影响的三间公司,涵盖《苹果日报》的主要业务,即媒体、印刷及广告,不过目前尚且未知本次冻结是否会完全终止苹果的报刊印刷及营运业务。
另外,翻查财务报表,壹传媒于2021年3月31日的银行及现金结余为5.214亿元。当时壹传媒声称,资金至少足以支持集团营运18个月,扣除应收款项及债务后约有1亿元现金流。换而言之,本次牵涉的金额虽不算多,但就占现金流约18%,未知对印刷报刊、员工发薪有多大影响。
股权削减亦令壹传媒的前途存在极大变数。黎智英持有的71%股份被冻结后,他已经丧失了股东大会的投票权。这令俗称“街货”、流通市场的股票,成为最后及唯一一道投资者入主董事局的门槛——在一般公司里,大股东需要持逾50%股权,才可拥有压倒性的决策权;假设黎智英的股票持续被冻,按现时仅余不足30%的股票计算,只要有人在来年8月的大会里持股多于15%,已能掌管大局。
不过,“吞并”亦非易事。按余下流通的约7.58亿股份推算,参考过去3个月的平均成交量约2700万股,投资者若要争夺压倒性的话语权,需连日扫货约14日,还要考虑到近日市场渐趋冷淡,交投量已跌穿千万股。
现时文件显示,没有任何股东持股比例多于5%,亦未有迹象显示,有买家准备“乘虚而入”。除黎智英之外,现时具名的最大持股人均为壹传媒高层,如张剑虹占0.64%、周达权占0.59%、主席叶一坚占0.49%。
然而,有市场人士担心,有人或会趁著黎智英未能行使投票权下大手扫货,影响董事会决定;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亦表示,根据香港《公司条例》,只要在公司持股2.5%,或有50名股东成员同意,就能够提出动议,甚至提名候选人遴选董事。
而且,并非每位股东都会现身大会,行使投票权。以2020年的会议为例,其中一项议案为行政总裁张剑虹重选董事。撇除黎智英之外,实际投赞成票的股东持股只有约119.7万股,占总数仅0.05%,以6月16日的收市价计算,股份总值约35万元。换言之,只要有持有多于35万元股票的股东出席并反对,已能改写决定。
自2019年起,几乎每天“狙击”《苹果日报》全页广告的前特首梁振英于脸书发文披露,自己是“壹传媒的小股东”,于2018年买入2000股,占总数0.005%。数字尽管微不足道,但此番言论仍惹起不少网民猜测。曾在“8.10大搜捕”后发起“买股票撑苹果”行动的财经评论人黄兆祺(浑水)则说,“街货”的分布决定谁掌管整间上市公司,但未有回应相关推测。
《苹果日报》创刊于1995年6月20日,近日即将迈入26周年。经历风雨和动荡,这份早已成为香港新闻自由标志的报刊,还是否能顺利出纸,眼下还是未知之数。
6月17日傍晚,搜索逾5小时后,被警方安排“休息”的员工陆续返回苹果大楼上班。尽管有电脑主机被拆、桌上一片狼藉,有记者从口袋拿出手机,连接蓝牙键盘,继续打稿报导,而网上版的《苹果日报》依然活跃,维持著1小时推送约6则新闻的运作频率,寄语读者该报会“继续忠诚地紧守岗位”。
(端传媒实习记者黎嘉琪、梁沅婷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