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东西都是争取得来的,32年了,我争取到,你们都可以争取得到的。”」

特约撰稿人 难分 发自香港

2021年6月11日,移居美国多年的美联社港人摄影师赵汉荣 Ringo Chiu 得知自己获普立兹奖后与太太 Suki 庆祝。
2021年6月11日,移居美国多年的美联社港人摄影师赵汉荣 Ringo Chiu 得知自己获普立兹奖后与太太 Suki 庆祝。摄:Damian Dovarganes/AP/达志影像

今年6月11日上午 ,52岁的摄影师赵汉荣(Ringo Chiu)在美国洛杉矶家中紧张地盯住电脑。这天是“新闻界奥斯卡”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揭晓的日子,他与线上多位同事一起等待结果,直到宣读出美联社名字的一刻,Ringo高兴得跳起并拥抱太太,与她击掌。

“我做了32年,终于拿到这个奖项!从香港来到美国,就是为了追逐这个梦想,人生不断地前进,在这个行业奉献了这么多,这个奖项是一个给我的答案。”两年前,他作为特约摄影记者,与美联社团队拍摄加州山火,曾入围相同奖项决选,最终跟奖项擦肩而过。

去年5月,美国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员以单膝跪压8分钟至死,美国多地爆发“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运动大规模示威,抗议警方滥用暴力、种族不平等议题,Ringo与美联社多位摄影记者走访多个城市拍摄,照片最终夺得“2021年普立兹突发摄影奖”。

美联社得奖的15张照片中,由Ringo拍摄的两张照片,内容都比较正面地呈现这场运动,他解释,希望自己的照片“表达到示威的矛盾,示威者里面有两批人,不是每个人也是暴力的。”其中一张照片,他拍摄到一名女抗争者站在路中心打开双手,试图阻止其他示威破坏警车。

2020年5月30日,美国加州城市洛杉矶,有示威悼念明尼亚波利斯被警察粗暴压颈致死的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一名示威者尝试阻止其他示威者破坏一辆警车。

2020年5月30日,美国加州城市洛杉矶,有示威悼念明尼亚波利斯被警察粗暴压颈致死的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一名示威者尝试阻止其他示威者破坏一辆警车。摄:Ringo H.W. Chiu/AP/达志影像

“那位女示威者很勇敢,”Ringo忆述,当时附近已有几辆汽车被焚毁,旁边有示威者用脚踢向自己,不让他拍照,他忍痛拍完照片离开现场,翻开牛仔裤,才看到自己的脚部流血。可惜现场太混乱,他最终没能问到被拍摄的女生名字,之后无法再联络她。

枪林弹雨中,相机为他挡了一枪

在采访美国连串示威活动中,Ringo总共中了5发橡胶子弹,“两枪分别射中两侧的大腿,一枪是我左边手臂。另一枪幸运打中挂在心口的相机,它帮为我挡了一枪,如果打到身体上,后果不堪设想。”

坚固的相机全被震坏,镜头金属遮光罩被打出一道夸张的凹痕,“total lost(全数报销)”。由于维修费用高昂,他只好把相机放在家中留念。同事在他得奖之后开玩笑说,幸好这样,现在这台相机更有纪念价值。

Ringo说,自己以往多年采访示威活动,从未试过去年那样感到危险。他见证起初和平的游行集会,演变成后来纵火、堵路、破坏汽车,示威者在火光熊熊之中与警方对峙。“从前警察发射催泪弹时,会通知记者走到一旁,最多只射几枪,不会像现在那样。”

另一次去年8月份BLM示威,警方施发橡胶子弹驱散人群,一发子弹毫无遮掩地击中他的腹部,“痛到我差点晕倒,示威者合力把我抬走,由于救护车驶不进现场,示威者开车送我到医院急症室。”检查过后,幸好肋骨没有折断,但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全痊愈。

2020年5月30日,美国加州城市洛杉矶,有示威悼念明尼亚波利斯被警察粗暴压颈致死的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一名示威者在一辆焚烧中的警车前举起拳头。

2020年5月30日,美国加州城市洛杉矶,有示威悼念明尼亚波利斯被警察粗暴压颈致死的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一名示威者在一辆焚烧中的警车前举起拳头。摄:Ringo H.W. Chiu/AP/达志影像

Ringo认为,当时警方是故意瞄准记者开枪,事后他透过美国全国摄影记者协会(NPPA)向警方作出投诉。事发8个月之后,警方完成报告,结论认为警员没有犯错。目前Ringo正与律师商量,打算向警方进一步提出法律程序。

中弹之后,Ringo几乎每次落场采访都会穿上沉重的避弹衣。“矛盾就是,有些示威者也穿避弹衣,警察当你是示威者,示威者又会当你是警察,到底我穿不穿好?”但不穿的话随时有生命危险,最后,Ringo又再穿一件大衣盖住避弹衣。

2019年香港爆发反修例运动,期间,Ringo曾因参与摄影展短暂回港。

一次警民冲突期间,没有戴防毒面罩的Ringo走到弥敦道一带拍摄,用两个小时左右拍了一辑照片。不久他便中了催泪弹。有批年轻人马上将他拉到一旁,用水帮他洗脸。那天他拍摄到示威者投掷汽油弹,也拍摄到防暴警察以催泪弹清场。

一年之后,当Ringo看到美国示威者穿著全黑服饰,在城市中样四散牵引警察周围走,少数抗争者会拿起雨伞抵挡警方的催泪弹,示威者之间也会分配不同岗位,有自己的医疗队协助伤者,这些都让Ringo想起香港。Ringo认为,2019年香港示威全球关注,不只美国,更成了世界多地抗争者的学习对象。

他觉得,美国民权运动经历多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运动的剧烈化和暴力化发展,在现场记录的他这么看待,“这些运动每个社会都有,香港也有,你说它很暴力?不暴力的话,也不会将这件事反映到出来,才令到它改善。抢掠行为是过激了。为何香港的示威者会得到同情?因为他们没有去抢,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去争取。”

2019年10月20日,香港反修例运动,示威者在旺角投掷气油弹。

2019年10月20日,香港反修例运动,示威者在旺角投掷气油弹。摄影:Ringo H.W

“不勤力做好工作,别人会更加歧视你”

1989年,北京发生六四事件,香港首次有百万人上街游行,演艺界在不到一星期内成功举行大型筹款活动“民主歌声献中华”,声援北京学运。Ringo深刻记得,家人观看电视新闻片段时哭了起来,当时刚刚中五毕业的他拿起相机,记录民众和民主党领袖冒著狂风暴雨上街示威,自此萌生对新闻摄影的兴趣。

当时的Ringo与不少北京学生年纪相距不远,“如果当时我置身北京,像我这样的性格,很有可能我会成为他们之中其中一个。”同年,他放弃了原本薪金多两三倍的制衣厂工作,加入《快报》任黑房技工,后来转为摄影记者,转职至《星岛日报》。头几年香港维园六四晚会的照片,几乎都是Ringo他拍摄的。

1995年,因为在珠海书院新闻系毕业后,自觉学历不足,决定继续到海外求学,27岁的他向《星岛日报》申请停薪留职,在圣诞节来到美国洛杉矶,读社区大学,两年后再转到正式大学,从此离别香港。

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他到《洛杉矶时报》当实习生,在报馆努力争取每星期跟一名摄影师学习,突发新闻、体育、人像、特写等不同领域的摄影,他各有“师父”。

2021年1月4日,美国加州城市洛杉矶,市民开车前往道奇体育场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2021年1月4日,美国加州城市洛杉矶,市民开车前往道奇体育场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摄:Ringo H.W. Chiu/AP/达志影像

尽管自己勤快、不怕吃亏,但他坦承,作为移民,总有各种障碍。“你说有没有岐视也好,你不勤力做好工作,别人会更加歧视你,”他没有直接回应自己有没有被歧视,强调一切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

直到现在,他每次拍摄前,都会看很多相关的新闻资料,也会上网参考别人的英文图片说明怎样撰写,每次向受访者查询姓名,他都会叫对方用纸笔写低,确保名字正确。他自言,语言能力始终是自己的障碍,“但我20年来,没有因为语言问题出过一次错误。”

他后来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开始为《洛杉矶时报》拍照,一拍就是10多年。他与美国摄影业界的关系良好,2000年初正式申请移民时,得到报业工会正副主席和《洛时》多位编辑和摄影师,包括1998年普立兹特写摄影奖得主Clarence Williams 写推荐信,最终他成功申请到特殊人才移民身份。

2020年1月26日,美国加州城市卡拉巴萨斯,群众远观一辆坠毁在山边的直升机,据报直升机上载著篮球明星高比拜仁和他女儿。

2020年1月26日,美国加州城市卡拉巴萨斯,群众远观一辆坠毁在山边的直升机,据报直升机上载著篮球明星高比拜仁和他女儿。摄:Ringo Chiu/Reuters/达志影像

过去多年,他作为自由摄影师,为不同报章和全球各大通讯社拍摄。拍摄过不同的美国总统,篮球员高比拜仁(Kobe Bryant)直升机意外过身的现场,加州山火等重大事故。

在拍摄加州山火时,他险些丧命,“在火场入面,突然风向转了,将整个区域烧毁,我马上跑到自己座驾,车身已有一边微微溶化。”他说:“我50多岁还可以和消防员上山拍摄山火,60岁如果做不到,那你就去拍摄其他东西。”他认识一些70岁的老前辈,依然在努力工作。

“提起Ringo,他们不会说我是最好的摄影师,但都认同是我是最勤力的摄影师,”他坦承。较为可惜的是,20多年来,他仍没有取得全职新闻摄影师的职位,而自由摄影师,收入较不稳定,缺乏基本保障。

疫情期间,他认识不少全职摄影师因为健康安全考虑,决定留在家不出外工作,暂时领取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渡日。Ringo却总觉得,2020年这个大时代,作为一个新闻摄影记者,有好多事情都值得报道,怎可以不拍照呢。

在洛杉矶,目前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华人摄影师不多,Ringo可能是现职的唯一一位。恰好这次普立兹得奖作品也与种族平权有关,而美联社拍摄团队中,一半也是少数种裔,当中一位摄影师特地打电话给他道贺:“我感到非常光荣,作为移民的一代,可以证明到给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

2018年11月9日,美国加州城市马里布,居民 Tim Biglow 尝试在山火中挽救他的家具。

2018年11月9日,美国加州城市马里布,居民 Tim Biglow 尝试在山火中挽救他的家具。摄:Ringo H.W. Chiu/AP/达志影像

年轻人不用害怕

移民美国多年,对于自己新闻摄影的起点——六四事件,Ringo不能忘记。

每年悼念六四的活动,他说自己从未错过,“如在香港我一定出席维园晚会,如在这边,我就会拍摄中国领事馆(前不同团体举办的)的活动,就算没有工作在身,我也会来坐坐。”

对于人们曾经高喊的“平反六四”,他觉得已经很难实现,但坚持悼念,还是个人可以做的事。“好多事情不坚持就没有了,我也坚持了32年。”Ringo说,他坚持悼念六四,也坚持用镜头继续记录六四相关的活动。

这20多年来,香港也经历著一个个重大转变。1997年主权移交、2003年沙士爆发、七一50万人游行,2014年雨伞运动,2019年反修例运动。

每次目睹香港爆发大事,Ringo都恨不得返港拍摄,对香港,他总有摆脱不了的情意结。 反修例运动期间,他长期留意香港的消息和新闻,甚至每天观看示威现场的直播片段。“好辛苦,日日晚晚都去睇,这边日头是香港夜晚,有段时间好累。但始终也在香港长大,有情意结。”

2020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时任总统特朗普到加州比华利山拉票,支持者迎接。

2020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时任总统特朗普到加州比华利山拉票,支持者迎接。摄:Ringo H.W. Chiu/AP/达志影像

他承认,身处海外,很多时候,人们分不清他是香港人还是亚洲其他的人。特别是这一年多,疫情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不少当地人对中国人带点敌意,但他们不懂得分辨不同的亚洲面孔。

在圣塔莫尼卡市,他拍摄一场声援香港反修例示威的活动时,有途人站起来对他们叫嚣“Go Back to China(滚回中国)”,并指骂示威者说他们是“病毒”。不过,最近一次声援香港的活动中,坐在旁边餐厅的外国人又向示威者举手,示意支持。

无论如何,Ringo觉得,许多美国人还是比以前更了解香港的处境,多了人关注和支持香港抗争者。

Ringo叹息,作为60年代生的香港人,自己见证这个城市由贫乏变为繁盛,经历许多高低跌荡:“来到现在年轻这一代,香港应该要比以前更好,没想过会变成这样,很可惜。”但他始终相信,勤快、变通、转数快是香港人的特质,如果真的在香港生活真的变得艰难,移民也不用害怕。

“报导说有年轻人,只有几万元积蓄不敢移民,我当年出来也是穷得好紧要。我告诉你,香港人在什么地方都生存得到。我们既勤力,转数又快,所以我会鼓励他们,年轻人不用害怕。”他说,“他们(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国父在国外努力多年才成功,好多事情都可以去做。还有,在外国的世界好大,何必要留在一个地方呢?”

“许多东西都是争取得来的,32年了,我争取到,你们都可以争取得到的。”他想对自己家乡的人们说。

2021年6月4日,美国加州洛杉矶,一名男孩手持蜡烛,参加在中国领事馆外举行的六四悼念集会。

2021年6月4日,美国加州洛杉矶,一名男孩手持蜡烛,参加在中国领事馆外举行的六四悼念集会。摄:Ringo H.W. Chiu/AP/达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