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周报:台湾疫情数据仪表板,台北最大蔬果批发拍卖市场成热区
端传媒 台湾组 发自台北
台湾疫情爆发,端传媒将收集政府公开资讯、综合采访专家意见,于每周日下午14:30,推出每周的关键疫情数据仪表板,直到疫情警戒解除为止。
第六周的疫情仪表板,新增“解除隔离人数”栏目,维持上周栏目,包括:“疫苗累计接种人数与涵盖率”、“平均七日确诊数”趋势、“60岁以上死亡病例数”、“重症比例(并标示出高龄人数)”、“总死亡数”、“确诊”人数的趋势变化(含校正回归后案例)、“采检阳性率”与“未检验的检体数量”。
今(27)日下午最新数据,尚未列入此表中。27日指挥中心最新公布,新增88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个案,死亡个案9人。
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成疫情热点,恐影响蔬果运销、扩散全台
本周,台湾最大果菜批发拍卖市场“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俗称北农)辖下“一市场”的疫情,开始受到舆论瞩目。
但事实上,这并非北农疫情的开端。早在五月初,市场内便流传有摊商、承销人与工作人员确诊的消息,5月12日,官方正式公布市场的第一例确诊案例。直至本周为止,北农的确切确诊人数,其实可说仍未完全被掌握。
从台北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作为主要批发拍卖市场的北农,累计确诊83例;邻近最大拍卖地“一市场”的万大、滨江、环南三大零批(零售与批发业务皆有之)市场,则分别累计有63、20、44例确诊。
然而,在“人与人之间连结”最密切的拍卖场中,除了北农正式的员工之外,不但有来自台湾西部各农业县市的货运司机、搬运工人,还有全台北替各饭店、零售商采购的承销人,而未被纳入北农正式员工体制的“拖工”,负责在蔬果拍卖成交后协助搬运货品。
这些不同角色的行动者,在市场内部不断走动、看货、搬货,且许多人仅有在拍卖进行的凌晨时分出现在市场内部,其余时间就会离开市场、甚至离开台北,想要进行详细的疫调追踪,实属不易。而在这当中,货运司机们的组织、人员、沿途停靠的货点,掌握在各自民间行会的手中,政府至今是否能够完整掌握?仍然是个谜。
事实上,早在疫情爆发初期,5月16日,端传媒便曾注意到北农可能是大台北地区的疫情热区,并曾请教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与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如何制定北农的防疫计划。在疫情初期,陈时中未就北农问题做过多答覆,仅回覆记者会进行一般性的防疫措施;陈吉仲答将以严格的体温测量、人员管制、给货运司机配发口罩与消毒等方式应对。
惟在案例真正出现后,台北市卫生局、指挥中心与农委会并未进一步就北农社区感染时期的防疫计划进行沙盘推演。直到6月22日这一周,柯文哲才发现,现行的疫调模式无法处理北农事件,因为“目前的疫调是由医疗院所将PCR阳性案例上传法传系统,然后通知居住地县市政府,由县市政府当主要疫调单位”,然而,因北农的业务就是在处理“外县市蔬果进入台北拍卖”,因此跨县市人员会在此大量接触、互动、返回原居地、再次接触互动。
根据柯文哲的说法回推,他是在6月23日左右,才“特别去疾管署找陈部长(陈时中)讨论”。
也就是说,在台湾本波社区感染爆发前、甚至到双北三级警戒(5月15日)后一个月内,无论是中央的指挥中心、农委会,或地方的台北市政府,都没有就北农“每日清晨、跨县市、快速流动、密切接触”的特质进行防疫作战计划。以目前的疫调地图观之,相关单位迄今仍未完全控制北农疫情,有很高机率应仍存在名单以外的确诊患者,尚未被发现、匡列。
上周疫情深度报导、评论回顾
6月22日,刊出重磅调查报导〈台湾疫情爆发四十天:病毒攻城,为何医护筋疲力竭、感染不断?〉
6月27日,因应立陶宛捐赠两万剂疫苗予台湾一事,刊出分析报导〈疫情时代的“波罗的海之路”:立陶宛为何送台湾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