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晴。太太说想再进城看花。

这次要走波多马克河边的跑步/散步道。她喜欢看那一路有河,有花,还有垂柳,而且垂柳跟樱花并列。

出门。依然有风。而且是冷风。昨天下午下了大雨,昨夜狂风呼啸。

需要穿厚外套。今天最高温度是华氏14°,大约相当于摄氏七八度。

也好。气温低,花期会延长。

带上邻居好友出发。一路交通顺畅。路边的树木都在发芽。白色的梨花盛开。

顺利抵达。从跨河的铁桥上下来,进入表演中心的地界。第一次跟走位于河边的林肯表演中心的行人步道。

表演中心过去三年新添加的建筑跟行人步道融为一体,大自然跟表演建筑群融为一体,步行者走入表演中心建筑群,绝妙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中心的理念——纳税人出资建设的艺术设施,艺术属于公众,让公众接近艺术,艺术接近公众。

观看灿烂阳光下的表演中心的主体建筑,新添加建筑,室外的雕塑作品。

在钢铝合金的步道的瞭望点驻足,观看波多马克和和对面给树林覆盖的罗斯福岛。

阳光明媚,偏冷的凉风。穿着带帽子的风衣,在阳光下觉得很舒服。

观赏开阔的风景。这种风景也是华盛顿的典型风景——大片的绿地,建筑都是低层的,为的是保留天空无限宽敞。

这边的道路设计得很好,进入华盛顿就是进入了一个大公园,而且是国家公园。

接近林肯纪念堂。

快晴天。还有清淡的白云。

上午10点多一点,太阳位置正好。无论是从正面拍照,还是从东南面拍照,林肯纪念堂都是美轮美奂,犹如古希腊文明最辉煌时期的巴特农神殿。

向东望去,华盛顿纪念碑远处,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圆顶遥遥可见。

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的反射池向东走,再走去潮汐湖。一个男子带着四个六七岁的女孩。男子跟孩子指点讲解华盛顿纪念碑和远处的国会大厦。

湖边的花。昨天下午的暴雨和夜间的大风没有对花造成多少损害。

湖边花道上的游人比周末少多了。

风大,湖水波浪翻滚。

再走过杰弗逊纪念堂,注意到施工的牌子说是正在清洗建筑圆顶,更换房顶。

潮汐湖上的一座1906年建成的桥边,一棵超大的樱花树繁花似锦,花团锦簇,气势逼人。

可惜相机照不出这种气势。只好截取一小片下垂的花枝。这棵树的看花都是成簇的花球,花球特别大,是完美的球型。其他樱花树的花大都是成串或成簇,没有这么完美的球型。

桥上,一位六十来岁的蹬人力三轮车的白人先生招呼这边上车。这边冲他一笑,算是礼貌地谢绝。他那边也不再继续招呼。

旁边另一辆三轮招到了顾客,一对三十来岁的游客上车,车主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壮年白人男子。车体侧面一个小广告牌,上面有多种语言的广告,其中包括中文,【我会说中文】。

显然是因为到这边来的中国人不少,才有这种招徕广告。1970年代、1980年代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多是日语的这种广告。

终于走上河边的散步道。

直接从河上吹来的风凉气更足。好在太阳也更高了。还是不觉得很冷,只是舒适地凉。果然天气预报说得对,今天最高气温也就是华氏14°。

水边的草地一片新绿。水边的铁杆海棠花色格外鲜艳。水边的花总是好看。这边国家公园的园林设计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终于再见到河边的杨柳跟樱花并列的美景。

三年前走的也是这条路,只是方向相反。

那天也是阳光灿烂,典型的春天,但气温温和。太太一路走一路拍摄风景。这边没带手机,两手空空。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发现手机不知什么时候从衣服口袋中失落了。

她赶紧用邻居的手机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中国男子,说刚刚捡到手机,正在琢磨怎么交还失主。

跟他商定在杰弗逊纪念堂正面的广场水边见面。

先抵达那里,等待。想到手机即将失而复得,很高兴。

正是旅游高峰时候。游客众多,游人如织。这边感觉等了好一会儿了,还不见那边过来。忍不住着急起来。太太说用不着着急,人家会过来的。这边怕人这么多,过来了也不容易彼此看见,太太再要这边放心,说不可能看不见。

那边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对方男的大约三十多岁,中等个,女朋友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个头在女孩当中算偏高的。他们来自加拿大多伦多,专门南下来看樱花。男的非常健谈,跟这边说他早年移民,定居多伦多。

正好前这边也多次去过多伦多,可谈的话不少。那女孩是多伦多大学的博士生,学的是神经科学,典型的文静学生妹的样子。男的跟这边和太太滔滔不绝地说话,她在一边只是带着微笑听,很少说话。羞涩可爱的女孩。

跟那个男子好似一见如故,聊得很开心。分手前互扫微信二维码。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微信联系。

跟他们道别,要他们再来时一定跟这边联络,这边可以当导游,这边和周边好玩的地方还很多。

回家来,阳光灿烂。到卧室床上抱起电脑阅读,写。

三年过后,那男子和女孩的容貌都记不清楚了,但还清楚地记得男子的侃侃而谈和女孩的笑容甜美。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