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的時中分校

在檳城的日子,覓食是有點辛苦的事。隨著古城區的居民外遷,Food Corner也分布在古城外緣。我們住在古城區內,附近沒有什麼食肆,每到傍晚,都必須步行大約20–30分鐘,到古城西北方的Food Corner去吃飯。

覓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這一座被灌木盤據的廢墟,在蔚藍的天空下,如詩如畫。燦爛陽光穿過林葉,在白灰泥與藍靛粉塗抹的老牆上,刻畫出精緻如蕾絲般的光影。

「恋がしたい恋がしたい恋がしたい」。

看見這棟樓的第一眼,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日劇「好想好想談戀愛」的片頭主題曲:

恋がしたい恋がしたい恋がしたい

那時候好憧憬影片中的氣氛,甚至還買了一件和菅野美穗那件上衣很像的短袖襯衫,可惜身材太壯碩,穿不出菅野美穗的空靈感。憧憬被植物與陽光包圍的花園,二十年後仍未能打造,因為過去一直飛來飛去,照顧植物得每天花很多心思打理。無法創建自己的花園,能去世界各地尋覓嚮往的美景也很好。

廢棄的洋樓被鐵皮圍起來,禁止進入,周圍的空地被當作停車場使用。殘存的樓宇看得出昔日輝煌,我想,它應該曾經是檳城極為重要的地方。

在檳城,絕大多數的英式樓宇都座落在北緣,沿著海岸線分布。據說是因為這一帶海風吹拂,空氣清新,氣溫也比較涼快。對英殖民政府及家眷而言,亞洲的濕熱會導致瘴疫,是致命的。必須選擇空氣流通比較好的地方居住,這個特徵在香港、台灣也很明顯,西人住在山上,遠離讓人生病的平地聚落。

古城區最大的一條交通要道,即沿著檳城北緣的這條海岸線而築,叫做「紅毛路」。馬來西亞的福建人稱西洋人為紅毛,這一點和台灣的「紅毛城」異曲同工。和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一樣,過馬路在這裡很困難,我們張望了許久,才跨越了這條「紅毛路」。

在網路上搜尋「時中分校」,資料顯示建於1880年,在日本佔領時期曾被改為軍營,1949年才恢復為小學(時中是華人僑校)。猛鬼傳說是讓這裡聲名大噪的原因,youtube上有許多夜探時中分校的恐怖影片。

白天經過時我倒沒感覺到什麼靈異之事,只覺得很美。這裡的一磚一瓦都記錄著時代變遷的軌跡,流逝的時光化成茂盛的森林,紅磚牆、白灰泥、藍靛粉,綠意盎然。

據馬來西亞作家朵拉的描述,這棟建築物的確極具時代意義。由馬來西亞富商謝德順、謝德泰兄弟創建,曾是檳城最雄偉氣派的私人宅邸,後來送給女兒當嫁妝。

謝家女兒嫁給了支持革命的吳世榮,就是那位說出「華僑是革命之母」的吳世榮。

吳世榮與謝家女兒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因為吳世榮為支持革命傾家蕩產,這棟「檳城五層樓」也轉手賣給清朝駐檳領事戴喜雲,作為清朝的領事館。

這事說來諷刺,以推翻滿清為職志的吳家大宅,成了清朝的領事館。

故事還沒說完。美麗的大宅多滄桑,領事館之後,又改成萊佛士酒店,進而變成學校。日本人來了,又變成軍政府辦事處;日本人走了,物權落入英國人手裡,幾番流轉,再改成華僑學校,直到1994年被戴家賣掉、廢校至今。

不知道現在的業主是誰,理論上這麼重要的建築物應該要好好的保存,然而,即使是在世界遺產區,仍有許多這類歷史建物,任其荒圮。

檳城是個充滿故事的城市,作為馬六甲海峽的港口貿易據點,來自世界各地的多路人馬在此匯集、流動,交織出精采絕倫的文化面貌。我曾試著走過一小段檳城的孫中山史蹟,感受到這裡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困難重重,開發的速度遠比保存的速度快,能投入保存工作的資金與人才,卻是相當短缺。

然而,這裡在馬來西亞已經是文化資源相對豐沛的地方了。

「欸,你要不要乾脆移民馬來西亞?感覺這裡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旅伴問我。

我們剛抵達檳城時,經歷了內容貧弱又價格昂貴的私人導覽行程,我們的白眼翻到印度洋彼岸。一路上,我們不時低聲耳語:「這樣也行?」「你來講都比他詳細。」「也太混。」

我很喜歡檳城,如果要長居在此,我是很樂意的。不過,講到工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檳城故事,當然要由在當地生活的人來講,我寧願找到優秀的當地人才,一起串起資源整合的網絡,而不是由我越俎代庖。

負責修復檳城多座重要建築的古蹟建築師表示:「世界遺產?他們只管你是否會蓋超過高度的大樓,其他是不管的。」什麼按照原工法修復、不可改動建築物外觀與主要構造、必須同時保存聚落生活與文化⋯⋯都是遙遠的理想。

一趟檳城之行,讓我徹底明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並不代表當地就能擁有妥善整治、管理與經營的能力。這些問題在馬六甲更嚴重,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資料來源

檳城孫中山史蹟巡禮

朵拉:孫中山和檳城五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