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重信房子被逮捕,宣告60年代以來的新左翼運動徹底的覆滅。

從反安保開始,到學生運動、街頭革命、暴力對抗、恐怖襲擊,新左翼從一開始就一路走向死亡的終點。而民間對這場運動的感情,也從一開始的同情發展到最後的厭惡,甚至到了今天,日本社會對“街頭運動”仍然有非常大的負面印象。而赤軍,最後變成了一個世界公認的恐怖組織。

有趣的是,這整場運動,日本的“傳統左派”政黨,從一開始就是完全缺席的。甚至連日本共產黨,也在一開始就被排除在了運動之外(或者其實應該說日共一開始就和新左翼割了席?)。

傳統左派和新左翼的割席,當然還是要回到選舉的話題。在議會路線進行鬥爭,是傳統左派的做法。而他們能堅持這一路線,當然也是因為日本社會深厚的左派文化傳統所致。

是的,自民黨長期執政的日本,其實是一個左派傳統非常深厚的國家。日共作為議會中光譜最左的政黨,在最低潮的時期,也仍然有超過10名議員的基本盤。而實際上自民黨執政時代,確立了年功序列、終身僱傭和年金制度,造成“一億総中流”的中產社會和極低的貧富差距。若對比歐美國家,恐怕很難理解自民黨竟然是一個保守政黨(實際上自民黨內部也分裂出來許多中間偏左的黨派實力,這是後話)。

雖如此,在議會內閣制下,自民黨長期執政,自然會導致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野黨的生存危機。同為保守陣營的小黨,還有機會和自民黨組成聯立政權(或者乾脆就是地方政黨or自民黨側翼)。但是左派陣營,就面臨長期無法執政的種種弊端了。


時間要回到1945年。

戰敗後,GHQ接管日本,主導“日本國憲法”的確立和實施。世界的焦點迅速從反納粹過渡到自由陣營和共產陣營的兩極對抗。在冷戰第一線(第二線?)的日本,排除掉日共後的社會主義政黨,需要一個能夠在GHQ的監視下合法活動的號召力量。這就是日本社會黨(JSP)的誕生。

JSP其實是統合了當時左右兩派的縫合政黨。其共同點是社會主義,但是路線分歧在天皇制的去留。但無論如何,1947年第一次戰後總選舉,JSP一舉拿下了國會第一大黨的地位。

顯而易見,在冷戰迅速形成的氛圍下,JSP獲得日本政權對GHQ來說是一件難以想象也根本無法支持的事件。同時也由於自身的分裂,保守陣營很快在後續選舉中獲得優勢。到了1955年,保守統合的自由民主黨登上歷史舞台。JSP也即形成了國會第二大黨。從1955年到1965年的十年間,這一局勢沒有變化,日本似乎也走向了自由民主黨和日本社會黨的左右兩黨制的政治局勢。

當然,歷史最終沒有朝向這個方向前進。

在池田內閣的國民所得倍增計劃提出後,60年代的日本進入了超高速發展時期,快速的城市化和生活品質的改善,讓JSP以農工為號召目標的路線變得越發不合時宜。同時受到新左翼運動的衝擊,JSP終於在1969年的總選中,不再能以第二大黨的地位進行有效的野黨整合牽制自民黨。從JSP之中,開始分裂出民主社會黨(DSP)、社会民主連合(SDF)等一系列黨派,也稀釋了JSP在國會中的席位。

到了1993年,JSP在500個國會席位中,只剩下80席,已經完全失去了和自民黨對立的可能。同時這一次的選舉,導致了非自非共聯立政權的細川內閣,等於進一步宣告了JSP在野黨內領導地位的喪失。到1996年解散,戰後一度有望成為日本兩大黨制度一方的JSP終於走入歷史。


解散後的JSP,本部改名為社會民主黨,一部分則分裂為民主黨。而此前分裂的SDF和一部分党勢整合而為新社會黨/日本新黨,DSP則與自民黨出走的新進黨合流。而新進黨未能在1996年擊敗自民黨從而迅速解散,部分党勢整合而為自由黨,部分則與民主黨合流。

90年代因為日本社會黨分崩離析而混亂的野黨勢力,在2000年初,最終形成了民主黨為主流的局勢。而自由黨也在2003年重新整合進民主黨。簡單來看,JSP解散後本部改名的社會民主黨成為了邊緣政黨,而民主黨則經過一系列的野黨整合成為了新的第一大野黨。

在2000年,民主黨取得127/480,在2003年取得177/480的席位,鞏固了第二大黨的地位。到了2009年,小泉下台3年後,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自民黨在總選中慘敗,民主黨代表左派陣營終於在超過半個世紀後第二次獲得了政權。

然而長期的在野,讓民主黨根本無法有效開動日本的國家機器,公務員系統根本無法和政黨進行有效磨合,三年時間三任首相甚至讓人產生了日本沒有首相也無所謂的錯覺。最終結果當然是2012年選舉中被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重創,喪失政權的同時,也導致了新一輪的黨派大分裂的開始。2014年總選,民主黨和中間偏右的維新之黨分別成為國會第二第三大黨,然而單獨任何一黨都無法對自民黨形成有效牽制。於是在2016年,民主黨與維新之黨整合,成立民進黨。

但是民進黨是一個失敗的整合,其在結黨後無法有效進行選舉動員,很快就陷入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一部分與現任東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領導的希望之黨合併,一部分留下的黨勢在枝野幸男的領導下更名為立憲民主黨,還有一部分暫時不加入任何一方則統稱為“無所屬”。分裂後的2017年總選,自民黨獲得單獨過半的國會議席,立憲民主黨和希望之黨各獲得50席,仍然無法對執政黨進行任何有效監督。甚至選舉後,又再分裂出國民民主黨。

再度分裂後的野黨勢力,經過兩年時間最終在2020年各自一部分再度整合成為新立憲民主黨。新的立憲民主黨整合舊立憲民主黨、希望之黨、無所屬和國民民主黨的部分勢力,從而成為目前國會擁有113席的第二大黨。

從JSP,到民主黨,再到現在的立憲民主黨,在野政黨的左派(甚至包括部分偏右)勢力到目前實現了第三次的大規模整合。

新生的立憲民主黨是繼續2010年代以來的在野分裂整合循環的歷史,還是如同民主黨一樣能夠從自民黨手中奪得政權,後安倍時代的2021年總選舉,將會是一個嶄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