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

來源_Kevin Chao _ 端傳媒

●     「China Virus」

COVID-19被廣泛視為「China Virus」,在西方不少亞裔人士遭到身體或言語攻擊,或在職場或網絡上遭到歧視。據CBS報導,截至7月,亞裔美國人有超過2,100宗相關個案。


●     光榮冰室事件

1月,中國大陸疫情大爆發的時候,香港很多人主張封關,醫護發起罷工。港府沒有全面關閉中港邊界,部分「黃色經濟圈」的餐廳在門外貼出告示,禁止講普通話人士入內。後來發生了「光榮冰室」事件,社會學講師黎明跟朋友希望與店主對話,強調「新移民也有手足」,不應以語言、出身地為界限排除他們,引來熱烈的辯論。


●     台北車站黑白格

5月,台鐵一度以防疫為由,打算疫情過後永久禁止車站內席地而坐及群聚。台北車站一直是東南亞移工假日聚集地。除了移工以外,不少學生、旅遊人士和本地人也會利用這個公共空間。事件一方面引起歧視東南亞移工的質疑,另一方面亦有反對「公共空間商品化」的聲音。在5月23日,即開齋節前一天,有人發起「坐爆台北車站,野餐唱歌靜坐躺臥皆可」活動。


●     非裔在廣州

3-4月期間,由於COVID-19開始在全球爆發,中國擔心發生第二波疫情,在國內開始出現排外的民族主義情緒,「請外國人滾出中國」之類的文章開始流行。其中在廣州的非洲社群尤其被地方政府部門、網民和一般民眾針對。


難民

來源_Nicola Zolin _ 端傳媒

●   羅興亞難民

4月,馬國政府曾拒絕接受船上的羅興亞難民,稱疫情已使國家不堪重負。其中一批難民由孟加拉接收,當時已有數十人罹難。在孟加拉,面積僅二十平方公里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是八十六萬羅興亞難民暫時的「家」。5月,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爆發疫情。


●     歐洲難民潮

2-3月,土耳其開始協助難民突破土耳其-希臘邊境,要求歐盟向土耳其提供鉅額金援。大量難民滯留在邊境地區。9月9日,希臘「摩利亞難民營」(Moria Camp)發生原因不明的多起大火,難民流離失所,亟需後續的救援與安置。


●     難民在美洲

巴西目前收容了三十四萬五千多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目前難民中至少出現了十九起與疫情相關的死亡事件,其中九人是委内瑞拉土著難民,感染病毒的難民總數仍不得而知。3月,美國政府因防疫理由宣佈關閉邊界,至少2000名移民滯留在墨西哥邊界。


●     香港CIC絕食抗議

香港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astle Peak Bay Immigration Centre, CIC)羈留了295名違反《入境條例》的逾期居留者或非法入境者。羈留者因無法取得「行街紙」,等候時間由數日至數年不等,失去人身自由。6月29日起,部分CIC羈留人士以絕食抗議,時間長達一百天,引發社會關注。CIC亦曾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過往曾經有羈留人士透露,中心衛生環境惡劣、鼠患曱甴橫行,並非人人戴口罩,擔心中心內感染風險高。


工商交流人員

來源_Edgar Su _ REUTERS

●     移工

「逃跑移工」主要是在台藍領移工,是目前的勞動法規裡較不受保障的一群。2月下旬,一名印尼失聯看護確診,勞動部表示對非法移工加強執法,移民署則鼓勵自行投案。3月17日起,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等來源國的移工入境必須執行十四天檢疫,勞動部亦鼓勵優先續聘在台移工。11月底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印尼疫情嚴重和陰性報告「不可靠」,因此暫停輸入印尼移工,事件引來印尼官員質疑,認為可能是政治考量,台灣駐印尼代表處則表示出於防疫考量。另外,新加坡移工因為宿舍條件等問題,曾經爆發疫情,引起社會歧視移工的聲浪。


●     有限度醫療觀光

7月底,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為發揚「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照顧過往在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衛福部將依醫療必要性、療程延續性及風險性等原則進行審查,協助海外人士來台接受醫療服務,部分醫護人員代表該方案公佈前未有跟醫護人員溝通,要求暫緩。1月1日起則暫停國際醫療。


●     「旅行泡泡」

「旅行泡泡」指疫情相對受控、對彼此防疫疫措施互相信任的地方,可以簽定協議,放寬邊境限制,實現人員往來,尤其指向短期商務旅客,部分協議內容包括免檢疫、不限制旅遊範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在5月開始實現「旅行泡泡」,對象包括商務人士、學生和旅客;10月起,從紐西蘭出發可以免檢疫進入澳洲大部分州;新加坡和香港早前亦計畫讓十四天內未出國、有陰性證明的旅客來往兩地,後來因疫情延後。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6月22日起,商務人士如符合短期入境和來自低風險出發地等條件,並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可以申請縮短檢疫日數至五日(低風險地區)或七日(中低風險地區),取得陰性檢驗報告後選擇「自主健康管理」至第二十一日。10月底,指揮中心比照國外做法,考慮「經濟泡泡」──重要商務人士或公司免除居家檢疫。本土案例重現後,於2021年1月1日起暫停縮短檢疫。


親密關係對象

來源_Mario Tama _ Getty

●     Love Is Not Tourism

「Love Is Not Tourism」是一個全球民間運動,爭取COVID-19邊境管制裡跨國情侶和家庭的團聚。目前丹麥、挪威、荷蘭、冰島、瑞士、德國等地容許跨國情侶團聚,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則在限定條件裡容許未婚伴侶團聚。


●     陸配與小明

截至2019年年底,台灣約有三十五萬名陸配。陸配與外配分屬不同法規管理,在台陸配分為「團聚」、「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定居」共四個階段。9月24日起,台灣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度開放「團聚證」持有者申請入境(多是新婚不久)。另一方面,原本陸委員於2月11日公佈專案讓陸配子女入境,後來因為民情洶湧,政策公佈翌日,指揮中心即表示撤回專案決定。直至7月16日,兩歲以下的陸配子女可以申請入境,8月13日可以在父母陪同返台,9月24日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請入境。


留學生

來源_Tijana Martin _ THE CANADIAN PRESS

●     就學不安心

各國先後頒佈入境禁令,全球留學生受不同出入境政策所苦,無法返校就學。其中美國政府禁止修讀網課的國際生停留在美國國內,由哈佛、麻省理工等多家美國大學則反對相關規定,控告美國國家安全部。


●     脆危生命

因各種原因需要滯留於留學地者,疫情期間維持基本生計不易。此外,澳洲有至少三位留學生遭家暴殺害。


●     留學生返國潮

歐美疫情迅速擴散後,不少留學生社群出現集體返國潮。在中國,由於海外留學生中有確診新冠肺炎者,引發社會對「千里投毒」的指責及討論。


●     Rent Strike

延續過往的「rent strike」傳統,在更嚴峻的疫情期間,英國薩塞克斯、劍橋、牛津、愛丁堡和倫敦市內多家大學學生均有發起罷交宿舍租金行動,提出免除或調低租金、改善住宿環境、檢疫期間的膳食質素等等不同訴求。其中曼徹斯特和布里斯托大學均表示調低30%宿舍租金。其中一部分國際生表示疫情期間被迫困在宿舍,而本來維生的工作機會丟失了,因而參與罷交租金行動。


本文為境外生權益小組的小誌第二輯「疫情來了!國族分界下的非公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