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8年取消福利分房,尝试房产市场化,推行公积金制度,银行开始有了房贷按揭,这中国就算有房地产了。02年,出台《土地挂牌拍卖规定》,政府可以公开招揽卖地了。政府把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盖房卖给购房者;购房者在行银行按揭贷款买房,一切顺畅的不得了。流程是挺顺畅,但这逻辑似乎存在着某些潜在的,即将发生的结果。

一方面,计划了几十年,忽然放开,人们不用再愁烦单位论资排辈,领导脸色,体制规则,哪怕借钱也终于可以自由的选择住什么样的地方了,中国本身就对房子寄有深情的家的概念,这偌大几乎空白的14亿需求市场,大家都没有严格意义的自有房,可以视同为刚需,那怕这舶来的高成本自由大家也要尽力去享受,关的时间长了,放出来第一时间就是撒欢儿。

另一方面,权力拥有者,政策制定者,商品主导三位一体,有可以随时出售土地的权力,有多少,卖多少都在计划之中,这痛点刚需高频加上强制力的壁垒,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项目了。

试验刚开始,大家小心翼翼,步子没那么大,但当各系统运作成型后,这可以计划的市场带来了无可抵抗的利润时,我们的房地经济就高速启动了。马克思说,当利润达到100%时,人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利润达到300%,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如果几十块钱收来的地,几千几万块钱就能卖出去还很抢手,在这效果面前,老马格局小了,词也穷了。这么赚钱的买卖,还有什么好讲的,讲礼貌嘛?就关心怎么设计能赚的更多,赚的更快就可以了。

政策,意识,文化都统一的推着车一起往前走,户口可以放松、贷款可以放多,就连电视剧的风向都从《贫嘴张大民》那狭小生活空间走向了《蜗居》这类因为没房而变成最大烦恼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刺激着对房地的渴望。大部分制造业要依从房地经济,服务业要跟着房地,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各种产品,几乎全部依赖房价的高速上涨维持,这个链条里的人都该希望房价继续上涨。资本在如此好的项目面前是没抵抗力的,什么实体研究制造,那才有几分利润,根本一根针都不用造,依着房地产搞P2P就行了。官方也很受用,什么三产五产,光搞这一个产数字就很好看。银行甚至本来用于贷款给企业经营的钱,都会默认引导去进房地产,科技企业也要炒房为主。(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进行了这么多年,现在开始严查企业经营贷流入楼市,可能更多的还是为了银行的资金安全)

在一轮一轮的上涨过程中,政府赚了更多的钱,开发商赚了更多的钱,银行赚了更多的钱,购房者也资产也增值了,大家皆大欢喜,都是赢家。这个模式太好了,只要进来就都是赢家,虽然理智告诉我们怎么可能都是赢家,但就像当年的次贷危机一样,不想这个就是了。做为普通人,既没权卖地,又没资格做银行,也没资本做地产商,只能去买房上车才能享受红利,靠炒房套现的也大有人在。

房子一轮一轮涨,人们一轮一轮的上车,市场状态也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买房80%的人按揭,都是用后二三十年的劳动力透支置换来的资产,相当一部分还可能加上父母的积蓄,最后到几乎再有榨不出油状态。我们就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算,房子置换的是未来大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时间。当初的刚需70、80后,可以称为存量劳动时间,90、00后可以称为增量劳动时间。

当初放开土地买卖时,市场几乎空白,刚需缺口巨大,无论存量还是增量都可以说是无限,而供应的土地是计划的,无论是刚需还是市场情绪,僧多粥少,价格飞涨在所难免。慢慢大部分僧都用今后几十年的诚信礼佛,换得了粥,70进场、80进场、90进场,虽然成本一次次抬高,交换还是在一直进行,但这劳动价值一但量化就不再是想象中的无限了。(估算中国房产市值500万亿,不按家庭就按个人最粗例算,适龄劳力70到90后5亿,没人关于房子要对抗100万负债),无论是国内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数据,市值、贷款、甚至空置率推算,大部分70、80、甚至90后存量劳动时间已即将置换殆尽,老人的存款和年轻人的未来大部分已经变成了房产。中国已经进入全民负债的时代,并且房产价值占资产比例的80%,就算有房叔房姐小科长动辄手捂成百上千套房,这并不影响这两个结论。

整个资本暴增的游戏中,参与的政府、银行、地产商、购房者,都赚到了,但只有前两者是实实在在赚到的没有成本没有风险的大头,政府卖出了国有的土地使用权,并且最终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银行用大众存款,贷给地产商买地盖房,贷给购房者买房让开发商还贷款,数字货币在这几方终端显示一下转一圈,居然不用太多真实流转就可以变成别人的杠杆放大若干倍,就完成了用你的钱当资本收割你和别人几十年劳动价值的过程。经过置换后这些超发出来的数字便被赋予了劳动的价值,按比例被前几方获得,并宣判由银行负责执行。

当初无论是政府卖地,地产商开发新盘,还是房产投资者要出手的二手房,他们之间不用博弈,因为有足够的存量和增量的劳动时间来支撑交换。而随存量殆尽,大家只期盼劳动增量补充的时候,才发现中国进入老龄化,恰好赶上了被计划生育的那波人当父母,本就不多还没那么多人生孩子,00后少,10后更少。当初有几代数量充足的人口抢的有限土地供应,现在这些人已经成药渣了。可习惯了如此赚钱的买卖还要继续做,地还要接着卖,地产商还会继续盖,他们都眼巴巴指着新生儿入场。投资房产的人慢慢会发现跟他们竞争的不只是其他在售的二手房,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政府和地产商,当初可以共享扑面而来的市场,当九菜不足的时候,各种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就都来了,他们一定会保障自己的利润,所以什么限售、共有政策,新房二手倒挂的景象也不足为奇。

政府是贪婪的,一定不会吃亏,跟着欲望走。地产商是对缝逐利的,跟着资本跑。消费者是盲目跟风的,随着政策和自我认知跑。金融是疯狂的,给他一点阳光他就敢加10倍杠杆,并且投资者买单。但银行是精明冷静的,他有大数据,有专业人员,做精算评估,风控预判,一定不会让自己和东家受损,对于玩钱是最专业的。所以我们不会次贷危机,银行都国有,就不会有次贷,都是优质贷,政策贷,会严格控制房屋贷款和首付比例,确保断供时房子可以卖出贷款的价格。P2P已经暴雷过了,民间的金融机构等公司倒就倒了,地产商死就死了,可以号召全民创业,或者返乡创业, 也不存在失业。中国人也不用申请破产,顶多全民负债或负资产。

负债和资产流通控制足可以让危机发生时间拉的足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