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讀了很多書,自己卻毫無成長,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說到學習,我們通常會想到的都是閱讀、聽演講、上課這類的輸入學習,幾乎都忽略了輸出這個不同形式的學習方法。

學習還要能學以致用才是真正有學到東西,有所成長,否則輸入再多的知識都是枉然。總是覺得學習沒有成效,就是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緣故。

還記得之前我也有寫過關於輸出的文章,提到金川顯教的輸出力法則嗎?也就是99.9%的輸出+1%的投入,他表示「想以最快速度獲得成果,就要從產出做起」。

被譽為「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也對輸出才能使人生產生改變這項思維心有戚戚焉。他以前一個月都讀二十多本書,持續了三十年,他後來突然發現自己輸入量雖然很大,可是成長卻很有限。

此後他開始重視輸出,包括持續十三年每日發行電子報,持續十一年每日寫作三個小時以上,以及持續每日更新社群媒體長達八年,數萬個小時的「輸出經驗」,使他研發出一套能夠獲得成果的輸出法。

其中他提及輸入與輸出的黃金比例是3:7,而底下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樺澤的基本輸出法則。


❶ 輸出是一種「運動」

輸出就像是運動一樣,每天都做,常常做,對自己絕對有好處,更重要的是,身體會產生運動性記憶,這是能使我們牢記那項知識的關鍵。

如同運動員一樣,每天訓練就是為了讓身體記住某個動作,即使未來因為受傷長期無法訓練,在傷癒後也能藉著身體記憶很快的重新拾回那個技術。

輸出也是同樣的道理,經常訓練自己的輸出能力,不僅能活用學到的知識,儘管其後可能不太會運用到這個知識,但你已經把它刻在腦海裡了,未來哪天突然需要的時候,就能拿出來使用。

能夠隨心所欲的運用,表示學習確實發揮了效果,自己也有所成長。


❷ 檢視輸出結果,將經驗活用在下一次

輸出以後,不是只要放著就好,好好檢視每一次的輸出結果,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學習過後再透過自己的方式輸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可能會發現剛剛都聽得懂或讀得懂,也都記住了,在輸出的時候,怎麼腦袋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了?

或是不知道該怎麼把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沒有想像中的順暢,這邊忘了那邊也忘了,還要再把方才的筆記拿出來參考。

例如你以寫文章的方式輸出,那麼寫完以後,回想自己在書寫的時候,哪個部分不太清楚,或是寫起來七零八落的。也可以以讀者的角度瀏覽自己的文章,看看哪裡漏掉了,哪裡可以寫得更好,下一次書寫時用上這些經驗,才能一次比一次輸出的成果更好,自己學到的也更多。

我在每次輸出之後,回顧自己在輸出的時候,哪個部分遇上了阻礙、哪裡不太好寫、哪個段落思考了很久很難寫或是寫得不滿意,或是哪個流程產生了問題。

像是我以前很少會寫大綱,可是由於現在文章愈寫愈長,經常前面寫完忘記後面要寫什麼,就要花費時間思考,原本流暢的思維也因此被打斷。

後來有一次我在寫文章前,想把所有東西都記住,可是那些資訊實在是太多,只好把它們有組織性的寫下來,在寫那篇文章的時候,依循著架構順利的寫完了。

在那之後,我都會在書寫以前將大綱擬好,通常只是段落的小標題,但是能幫助自己在輸出上更加得心應手。


以上就是輸出的基本法則,我想大家都對於樺澤的輸出法有了基本的瞭解,明天我會與大家分享更多,關於樺澤紫苑的輸出法,記得不要錯過囉!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建議,或者想聽我分享其他的內容,歡迎留言給我!

看完文章,是不是心裡有股蠢蠢欲動想要幫我按讚但找不到按鈕?那就幫我按一下文章下方一個綠色的拍手👏👏符號5 下,謝謝你!你的每一個支持點讚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