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发达的信息技术所赐,我的福州一中的老同学们,在古稀之年,大多用上了电脑,并构建了一个老同学联络网,取名《快乐园地》。互通消息,互发休闲养生、风景名胜、动物花卉、以及敏感新闻等各种文件,也不时用电子邮件交流思想,回忆难忘的经历等等……以下是我前年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各位老同学:

感谢S.H发来61年夏天游杭、沪的日记以及X.L发的老照片等。年轻——是多么美好并值得怀念的呀!老同学们皆已年过古稀,青春年华虽已不会再来,但愿咱们都还能保有一颗童心!超逾七十年的阅历,再加上一颗年轻的心,将会比青春年华更加美好!尤其读S.H的信,我感到他在咱们老同学里,心态和思想都算最年轻的!

回忆61年,我是那年春节回了一趟福州。5年大学,再加毕业后开始工作的一年半(刚工作的头一年为试用期,无探亲报销路费的待遇),总共6年半的期间里,我仅仅回家一次,只因掏不起路费。本来,57年高考发榜后,直奔四千多公里之外的哈尔滨,只顾着向往大学和遥远北方的新生活,愉悦、兴奋之外,也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次也不打算回家的,61年春那次回家却是一个意外。

那时“三年困难”已达顶点,“大炼钢铁”过后,哈工大又折腾所谓“一竿子捅到底” 的行政改革,把后勤工作也下放给各系党总支来领导。严冬已降临才发现,本应提前在夏季预约好专业的锅炉工,此时去找却一个也寻不见,只得让附属机械工厂的学徒工去烧暖气,无奈他们侍候锅炉完全是外行,气温骤降时暖气供给不上,教学楼宿舍楼的暖气管都冻裂了,室内成了大冰窖,我的手、脚、耳朵都生了冻疮……学校必须利用寒假逐楼逐室修焊暖气管,为此,动员全体学生假期都回家,破例给回家的学生照常发助学金,我的助学金是甲等伙食费,每月13.5元。前两个暑假里我给学校锅炉房抬煤,挣了近10元工钱,都攒着没花,加上这个寒假的助学金,也就够买一张回福州的慢车票了。临放假的前几天,激动得夜里睡不着觉,上大学已经三年半,好不容易才盼来回一趟家的机会。

我到学生食堂领取了12个色泽似猪血的高粱面烤饼(每个4辆粮票),冒着严寒,经过一番苦斗,在滨江站挤上一列南下的列车,开始了回家的漫漫“征途”。当时,列车几乎都乱了营运章程,途中无法正常签票,我凭着一张直达福州的慢车票,经天津、济南、兖州、上海4次中转。前3次转车还有同学做伴,一路却像逃难,候车室都进不去,全是跺着脚等候在车站广场上,只要有往南开的慢车,就千方百计混进站,登车时,经常相帮着从车窗爬入。

沿途与同伴们逐个分手,抵达上海时剩我只身一人,如果继续乘慢车,还得在鹰潭或南平中转。疲惫不堪的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才买了上海至福州的加快票。进到上海站候车室,巧遇邓BL,我才松了一口气,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酸痛,感冒发烧了……

幸好有B.L一旁照应,安全抵达福州。八千里路云和月,旅程历时四天半!这已比当年上大学的行程进步多了。57年夏末,我从福州乘江轮出发,在南平改乘火车,全程慢车至哈尔滨,总共历时9天。

这一路省吃俭用,到家时还剩余3个高粱烤饼,表皮已经发霉,那也绝舍不得扔掉,洗净切碎加水煮烂,与弟妹分享这东北带回来的“土特产”……时值食物最匮乏的寒冬,加之通讯的不便,也不记得那年春节与老同学们有什么聚会。


由S.H61年的日记,钩起我这一段回忆,虽无他们畅游西湖那么多彩,却也丝毫不以为悲和苦,存留心头的,乃是在上海火车站见到B.L时心头的温暖,和倍觉珍贵的一段人生阅历……

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经历过饥饿,处境最悲惨的还是农民。

S.H信中提到当年“跟S.G谈农村见闻”、以及“团支书陈ZH……被批右倾”。可巧,我班的团支部书记于QG也有类似的遭遇。于QG原籍为山东贫农,因家里穷,和我一样仅在61年春节回一次家。那次回家见闻给他思想以极大的冲击,由于对组织忠心耿耿,一回到学校,就向系党总支汇报思想,说他家乡饿死很多人……结果被上级判为“政治立场动摇”,撤消了他“半脱产政工干部”(既是学生,又兼任政治辅导员,领取半额工资)的待遇。就在61年夏天,于QG全家为了活命,从山东逃荒移民到黑龙江。他说,不仅他一家,大批山东农民都纷纷逃荒东北,在此“新社会”重演了一波“闯关东”。

华容 16:04 2010/5/2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2387-57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