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從台灣進口中國的鳳梨中發現有檢疫性害蟲,決定自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引發中共惠台政策是否存在讓利爭議。


在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仍持續緊張。在民進黨執政、反中情緒上升的情形下,中國是否還要對台灣讓利,特別是一些惠台性採購,還要不要繼續?這已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國處理兩岸關係的一個焦點問題。從2006年國共論壇開始,一直到2013年ECFA「早收清單」的簽訂,中國持續通過稅費減免、通關便利等措施進行惠台性採購,向台灣讓利。

今年2月,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從台灣進口中國的鳳梨中發現有檢疫性害蟲,決定自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中國網路輿論普遍認為,民進黨一面賺人民幣,一面搞台獨,用中國賺的錢到美國買武器,討好美國對抗中國,所以必須停止這一無效的惠台政策。台灣媒體則認為,中國惠台讓利,本意是要統戰,想要收買台灣。既然中國居心不良,台灣也沒必要客氣,所以儘管占盡便宜,但絕對不會臉紅手軟。而且台灣人會認為,中國之所以惠台讓利,就是因為沒有統一,一旦統一就再也享受不到這些好處了,所以中國給的好處越多,台灣人就越不願意統一。這些言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為,惠台讓利是為了讓台灣民眾支持統一。但這是對惠台讓利政策的一個嚴重誤解。中國不會天真到認為給一點好處就能轉變台灣人的政治認同和統獨傾向。

那麼中國當初為什麼要出台惠台讓利政策,其政策初衷和目的到底是什麼?2010年3月兩會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答記者問時說,在商簽ECFA協議時,要充分考慮到兩岸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的不同,要關心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特別要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要讓利給台灣,因為我們是兄弟。2014年習近平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說,我們將深入瞭解台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照顧弱勢群體,使更多台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受益。2019年,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宣布,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所有這些論述都清楚地表明,中國惠台讓利,善待台灣民眾,是因為兩岸同胞是骨肉兄弟,自然要進行幫助。並沒有太多讓利的想法,沒有把惠台讓利作為促進統一的工具。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把台灣人民當作兄弟,但蔡英文則煽動台灣民眾的反中仇中厭中情緒。其中,了解到一部分台灣民眾對中國的不理性態度,是特定歷史階段和特殊情境下的產物後,應避免民族對立加劇情況下,中國應保持應有的度量,讓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再極端一點,即便是大多數台灣民眾都不把中國當同胞,只要沒有踩踏台獨紅線,就無須對台灣採取特殊手段。因為這是一段屬於台灣的特殊過渡期。

所以,雖然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但只要台灣民眾有困難,中國仍願意伸出援手。台灣青年學生就業有困難,中國就為他們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台灣中小企業融資有困難,中國就想辦法幫助他們融資;台灣農漁產品銷售有困難,中國就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採購,中國在採購台灣農產品,是為幫忙解決其產量過剩、穀賤傷農的問題,帶有應急救濟的性質。如果將這種應急救濟常態化,就很容易抬高台灣農產品的價格,反而傷害了中國當地消費者的利益。因此,當台灣鳳梨發現檢疫性害蟲時,中國僅是暫停鳳梨進口,並且也沒有擴展到其他農產品。這說明,中國惠台讓利政策,包括惠台性採購仍在繼續。

在這百年大變局的情勢下,中國的戰略還是獨善其身努力發展,在兩岸問題上仍奉行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原則,但是不得觸及其底線「台獨」。我們應該保持戰略模糊來維持兩岸和平,並非將中國任何動作都認為是統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