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注意到@Nakao Eki ,是這篇〈純以殖民史料寫成的敘事:失去了從來不曾獲得的黃金〉。刷著matters的「最新」,當「殖民」和「黃金」這兩個關鍵詞映入眼簾,點開連結,我腦中的鈴就「叮叮叮」響起:「撿到寶了!」

立馬在google挖掘這位作者究竟是誰,果然不簡單

Nakao Eki Pacidal是花蓮太巴塱部落(Tafalong)的阿美族人。曾翻譯《公司男女》、《地球寫了十億年的日記》、《西班牙人在台灣》等學術或科普書籍,目前為荷蘭萊登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為原住民角度的台灣史觀。除了學術研究外,她還兼職寫作、翻譯、繪畫等工作,通阿美語、德語、荷語、法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是多才多藝的原住民創作者。
她的藝術創作始於2007年,源自她在心理治療中的種種領悟,以及人生某些時刻當下的映照。畫風時而溫柔療癒、時而夢幻奔放,時而如童話般唯美,時而透露出作者對線條的熱愛。作品風格殊異,但都能顯示出作者在藝術上孜孜不倦的嘗試與創新。

一個學者底(受嚴格科學訓練)的寫作者,如何以大眾能輕易入口的小說體裁,表述身為原住民、自身的文化傳統?而且是被打為「迷信」的「巫」文化?

她寫的小說會不會「滿滿黃金」?很硬很難讀?

答案是:不會!

這裡要推介的是 Nakao Eki 的小說〈莢迷,黑巫術的逆襲〉。「黑巫術」這個關鍵字再次讓我眼前一亮。

莢迷,黑巫術的逆襲〉是《絕島之咒》續作的第一篇。當年出版《絕島之咒》曾開過一場新書發表會「咒——台灣原住民的當代困境」,我想,「巫」傳統的失卻,不只是台灣原住民的困境,所有在探尋文化根源的人都會遇到這個困境。

對於《絕島之咒》,作者的註記是:「海樹兒的哥哥阿浪之死的故事《絕島之咒》三部曲曾於 2014 年局部出版,現在三部曲正在修稿中,完成全文後會再重新出版。」可以期待將是一部宏篇巨製。

小說本身寫得很「適口」,以偵探小說的格律,揭開一樁樁命案背後隱藏的「巫」文化與生命觀。以青春戀愛、大學生社團為背景,年輕戀人的小心思,尤其可愛(後面的單元也有讓人悲傷的BD)。

莢迷,黑巫術的逆襲〉從懸念滿滿的神秘死亡事件帶出利嘉(台灣地名)、卑南族、都市原住民、文化混融與失落⋯⋯等議題,可以單純享受故事情節,也可以深究背後的文化底蘊。如果想要認識台灣文化與地域的複雜性,《絕島之咒》系列是很好的入門磚。

@Nakao Eki 開始,我追蹤了 @原獨俱樂部 ,關於原住民議題,慢慢有了一點點理解,很有共鳴。

由於本人做的是東南亞文化資產研究,無論是有形的古蹟還是無形的表演藝術,全都與宗教祭儀脫不開關係。巫術、信仰、敬天畏神的思想,是文化的核心,是行止的規戒,也是道德本身。「巫」的傳統就是文化的根源,是與天地共生的智慧,只是在科學的污名下被邊緣化。長久以來,「巫」不可說不可談,也申請不到研究經費,只能隱身在藝術、人類學等學門中,幾近凋零。能在matters上遇到同樣關注這個議題的寫作者,十分珍惜。


延伸閱讀

除了太巴塱的阿美族身份,@Nakao Eki 也是一位優秀的譯者,近期翻譯了《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等 Robert MacFarlane 的著作。她也在方格子等其他平台發表小說,如鏡文學方格子。放的內容都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挖掘。

山與海的深度依舊,原鄉就還在那裡——專訪Nakao Eki Pacidal

台灣文學獎得獎者介紹 Nakao Eki Paci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