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狀況,終於激怒了軍委會最高責任者蔣中正。為了打勝此戰,取得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蔣向台兒莊戰場方向集調了大批兵員,物資,武器裝備,總兵力最終達三十個師以上,面對僅萬餘的日軍,卻遲遲不能取得殲敵戰果,反而在瀨谷支隊主力的城外掃蕩(4.1-4.3)之後,發生了台兒莊正面的守備危機。憤怒之餘,4月5日正午,蔣對第五戰區李宗仁,湯恩伯作出如下訓斥。

台兒莊附近會戰,我以十師之眾對師半之敵,歷時旬餘未獲戰果。該軍團居敵側背,態勢尤為有利,攻擊竟不湊效,其將何以自解?急應嚴督所部于六,七兩日奮勉圖功殲滅此敵…[1].

內容主要是在譴責湯恩伯軍團的畏縮不前,也含有對總指揮李宗仁袒護湯軍團,督飭部下不周的不滿。見委座動怒,李宗仁不得不在沒有任何切實把握,沒有任何合理作戰部署的條件下,強斥部下立即開始反擊作戰。後6日9時,回電蔣中正稱 “已嚴令並督飭各部隊於最短期間殲滅台兒莊附近之敵矣”(同前史料,677頁)。

李宗仁於6日的命令,既是即今日所稱台兒莊大捷反擊作戰的命令原型。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對湯軍團的訓斥,嚴命。令其部隊立即解決東部戰場戰鬥後進出台兒莊正面,與孫連仲部協力形成反攻之勢。二是對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的指示,等待湯軍團到來之後,配合其部一起夾擊,反攻台兒莊戰場之敵。

對湯軍團的命令內容,見6日15時,李宗仁對湯軍團各部(右翼軍團),關麟征(52A),周礨(75A),王仲廉(85A)等下達如下電令:

1.當面之敵經我連日包圍攻擊,受創甚巨,兼增援已斷,糧彈俱穹…
2.各軍師仍應遵照本部05.08參戰電令向當面之敵繼續攻擊前進,並限於明虞日(7日)拂曉前關軍到達南洛,劉家湖之線,王軍到達邵莊,滄浪廟之線,周軍到達廟邊趙村之線,爾後協同孫集團軍猛烈夾擊,迫敵予台莊附近運河北岸一舉而殲滅之[2]

對孫連仲部(左翼軍團)的命令內容如下

敵受包圍損失極大,我湯軍團定本(6)日下午8時至12時,由岔路口,劉莊一帶總攻敵人著27師派隊於本(6)日晚8時,向孟莊,裴莊,園上地區進出,協同湯軍之作戰。三十師應集結有力部隊,同時向南北洛進擊,協同作戰。卅一師應同時向三里莊以南之敵出擊,併台兒莊寨內之敵包圍而肅清之。[3]

限令湯軍團各部於7日拂曉前,從東戰場進出到濕地西部(以上下線地名所在地)的台兒莊正面戰場,與於孫集團軍協力進行反擊作戰。從對孫連仲部的命令中,可見反擊時間又有提前,即湯軍團到達台兒莊正面戰場第二集團軍方面協同作戰的開始時間,從7日拂曉前又提前到6日晚8-12時。為何又提前,理由不明。

命令文白紙黑字,稱其是國軍台児莊大捷戰鬥的反攻命令也未嘗不可。但應首先分析一下李宗仁命令的意圖,和反攻計劃的現實性。從命令文中可見,此命令是一個全線部隊的全面反擊計劃。承擔反攻任務的主角是湯軍團。可是已整五日被拖在東部戰場的湯軍團,能否在受命後5小時內(發令時間為1500,攻擊開始時間為2000),擊破,殲滅東部戰場的坂本支隊,並進出台兒莊正面?這是最大的問題要點。從大軍團部隊移動的物理面角度講,即使完全除去與坂本支隊作戰的困難要素,單純移動部隊,5小時以內湯軍團也不可能進入到台児莊正面戰場的指定位置,並於晚8時之後做好攻擊準備。

可以說,湯軍團若不能到達,所謂的反攻計劃不過只是一場紙上談兵。因為戰力僅為湯軍團一半的孫連仲部,不僅人丁不足,戰局面也屬於被動的,半危機狀態,絕不會以卵擊石,唱獨角戲主動出擊。且從戰術面講,城外反攻要比城內的防守更為艱難。數日前(4.1-4.3),城外的第27師在日軍運動部隊掃蕩下的慘敗,對孫連仲司令來說,還心有餘悸。

如此,若稍加分析,不難從內容面看出李宗仁在此所謂反擊命令部署中的杜撰。所以筆者認為,此命令部署,並不是一個有現實性的反攻計劃,而是一個李宗仁回報給上司蔣中正看的演出。目的並不是真反攻,而是先作出姿態讓委座息怒。即遵委座指示(6-7日反攻)自己已遵命對部下,特別是湯軍團進行了嚴厲督飭,命令。至於此計劃是否可行,之後如何實施,是否能實現,李宗仁並沒有任何把握,也沒有任何細節部署。甚至完全不了解處於苦戰中的前線各部的具體作戰情況,實態。可以起到的作用,僅僅在口頭督促湯軍團積極行動,不存在督飭,訓斥,嚴命以外的任何實際作戰效果。

其結果也是如此。儘管有蔣中正的怒斥,和李司令長官的嚴命,湯軍團之後也未能從東部戰場前進一步。不僅4月6日晚在東部戰場未打開局面,翌4月7日,由於日軍的轉進計劃帶來的,瀬谷,坂本兩支隊在東部戰場的南北夾擊作戰,更使湯軍團忙於對應,完全失去了向台兒莊正面戰場前進的可能性。

6. 4月7日的戰鬥和坂本支隊的撤退

可是事後,戰局突然發生了戲劇性轉變。使李宗仁的反攻計劃部分變成現實。瀨谷支隊於6日晚主動隱秘撤出戰場,使台兒莊正面之強敵瞬間消失,戰場空空如也。出現了僅孫連仲部,也可無憂無慮單獨前進收復失地的新局面。此無血的戰場收復,終於使李宗仁的紙上談兵部分變為事實。稱之為“部分”變為事實的理由,是因為所謂的反攻,大捷只有收復失地之舉,卻沒有攻擊,追擊實態。瀨谷支隊並沒有撤退很遠,從集結地(出發地)南洛僅前進了4.5公里,即停止在泥溝一帶進入待機狀態。

李宗仁得知台兒莊正面戰場之敵退卻消息後,為了擴大戰果,4月7日12時,又下達了新的以下追擊命令:

1.台莊反擊經我孫湯兩軍擊潰之敵現向嶧縣方面逃竄中。
2.湯軍以一部肅清戰場,以主力由台棗支路(不含)以東…向嶧縣追擊前進。
3.孫軍指揮張軫師由台棗支路(含)向嶧縣追擊前進。
4.曹福林軍應於嶧縣以北地區截擊敵人勿使竄逃。
5.敵如退據嶧縣城,孫湯兩軍各一以部佔領嶧縣東西兩方高地,主力協同擊滅城外敵之野戰軍後圍攻嶧城[4]。(後略)

可以說7日的此令,才是一個根據敵情變化作出的,有一定現實內容的反擊部署。問題是也未能全部兌現。因為下達此令時,瀨谷支隊主力(正面戰場部隊)早已於8小時前,到達了轉進集結目的泥溝(晨0430)。不再繼續後退。而在東戰場,下此令時坂本支隊還未開始撤退,正與湯軍團主力在此地進行最後一次殊死決鬥。

一面,此時的外部形勢,確實有助於中國軍的反攻。4月7日,中國軍在台児莊大捷的消息,早已通過媒體的提前報道(軍委會宣傳口第三廳責任人郭沫若稱“擴大宣傳”)傳遍國內各角落。已收復失地的孫連仲部,此時心情一變,也已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孫開放了已收復的激戰地,整日接應著來自各地的記者團,慰問團。可是一面,被稱作防攻主力的湯軍團,不僅未能參加反擊,此日仍陷在在台兒莊東部戰場的泥潭中,抵抗著瀬谷,坂本支隊的最後一次進攻。

7日的東部戰場,朝來北線(瀨谷支隊步63)方面,步63主力(6日從台兒莊正面轉進到達,約2500名),從楊樓,底閣一線向南方展開攻勢,企圖突破敵陣,於坂本支隊匯合。中線戰場(坂本支隊步21)方面,屬日中兩軍於攻防混戰狀態,而最南線戰場方面(坂本支隊步11)日軍處於守勢。在國軍“全線大捷”宣傳的鼓舞之下,可以說湯軍團4月7日的防禦戰,還打得比較成功。經一整日激戰,成功地阻擋了北線步63(瀨谷支隊)方面的攻擊,打破了瀬谷,坂本兩支隊在東部戰場南北合流的企圖。並使敵方付出戰死總數54名的代價(步63/30名,步11/9名,步21/11名,配屬部隊/4名,根據《官報》數據)。但戰局面仍處於防守,並沒有形成反攻或追擊的局面(參考前節內容)。直至夜間日軍第二次主動撤離戰場。

7日入夜後,攻擊戰失利的瀬谷(步63一部),坂本兩支隊,先後自行撤離台兒莊東部戰場,向北方紅瓦屋村(泥溝東6公里)撤退。由於晝間未能達到兩支隊合流的作戰目的,雖北線步63的瀨谷支隊(2500人)安全隱秘脫走,但南線的坂本支隊卻處於湯軍團大部隊的四面接近包圍中。湯軍團此時也覺察到了坂本支的隊撤退企圖和行動,但也未按李宗仁命令發起“反擊,追擊”。僅停留於戰場各地,等待著坂本支隊的自動撤出。結果,拖帶傷兵,輜重,火炮的坂本支隊數千人部隊(分為幾部),在湯軍團的包圍圈中穿插前進,最終成功地脫出戰場,8日晨到達目的紅瓦屋村集結。

由於湯軍團方面消極避戰,坂本支隊7日夜間的艱苦,危險的戰場脫離行動中損失輕微。可以確認為脫離行動中的戰死者僅有步11方面記錄的戰死者3名[5]。步21方面不明,應包括在晝間激戰中戰死的總數11名之中。筆者推測坂本支隊全體撤退中的戰死者總數不會超過5名。湯軍團各部對退卻之敵有追不擊(但有槍炮盲射),在不遠處跟蹤著坂本支隊尾部前進,8日以後也到達嶧縣東部集結。

以上可見,湯軍團7萬大軍,幾乎自始至終,未能出現在台兒莊正面戰場作戰,也沒有參加台兒莊正面戰線的所謂反攻,追擊。8日晚坂本支隊從東部戰場撤退時,雖湯軍團人多勢眾又形成包圍,但也沒有主動發起攻擊。國軍的戰史也不忌諱此點,記錄中的4月6日反擊戰主角,並不是湯軍團,而是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為何主力不參加反擊?至今以宣傳大捷為己任的研究者,並沒有多少人認真地考慮過此點。

問題還在,孫連仲部的反擊,追擊戰鬥是否真存在?是否像李宗仁報告的那樣,

左翼兵團(孫連仲部)(06.20)起繼續猛攻擊台兒莊附近之敵,激戰至07.10始完全擊破之。其主力向嶧縣退走,一部向東北方向潰退,遺棄死傷者約四五千人...我奪獲戰車,飛機即彈藥輜重甚多?(國史館 ,數位典藏號 002-090200-00040-078)

真相,請看下節考證。


[1] 王曉華,戚厚杰主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紀錄,上》團結出版社,2011年,675頁。

[2]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戰役戰鬥詳報》《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同編輯組及二檔史料編輯部合編,中華書局,1989年, 110頁。

[3] 《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同編輯組及二檔史料編輯部合編,中華書局,1989年,12頁,此為受李宗仁命令後,孫連仲對部下發出的命令文,時間不詳,應在6日15時對湯軍團指示之後。

[4]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戰役戰鬥詳報》《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同編輯組及二檔史料編輯部合編,中華書局,1989年, 113頁。

[5] 判斷理由為4月8戰死,其中的一名負傷後掉隊的第三大隊砲小隊長村上哲二准尉,聯隊史記錄中也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