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台兒莊之戰國軍反攻實態考證
1.台兒莊大捷的通說檢證
現在中國方面的幾乎所有研究,宣傳,都稱1938年4月6日“台兒莊大捷”的最後勝利,是第五戰區計劃中的,中國軍全面反攻結果。即按照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4月6日12時的命令,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左翼兵團),和湯恩伯第二十軍團(右翼兵團)對動搖的日軍開始反攻,日軍被全面擊退,狼狽撤出台兒莊。國軍乘勝發起追擊,在反擊,追擊戰中獲得巨大戰果。此描寫,敘述幾乎千篇一律。下面僅看一個,比較嚴謹,鮮有渲染,按檔案史料編寫的國軍戰史叢書《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中的記載。
4月5日,在國軍各部逐漸增強,包圍,攻擊下,台兒莊附近之敵“已呈動搖狀態”。
第二集團軍基於當前狀況,遂限各部隊於六日至八日三日內,協同友軍殲滅台兒莊之敵。…六日十時,見第二十軍團(湯軍團-筆者註,下同)已進入台兒莊東北部底閣,常溝,大顧珊一線…(為呼應該軍團攻擊)遂於十二時下達反擊命令(命令文內容略)。
(六日)十八時,我以有力一部,分為數組,向東莊,李莊,斗溝,陶溝橋,滄浪廟,園上之敵襲擊,因出敵不意,向其猛攻,敵倉惶應戰,傷亡甚多。寨內之敵,擬由西北門增援,被我擊退,我乃乘機克復西北門,寨外之敵,亦大部向北潰退,二十三時,我已佔領陶溝橋亙園上之線,同時,我主力部隊跟蹤到達,復乘勢向邵家莊,劉家湖攻擊,另一部已進入台兒莊寨內,協同寨內守兵掃蕩殘敵。
四月七日二時許,邵家荘、劉家湖、陳家堂殘餘之敵,毀炮焚車,遺尸多具,向嶧県方向潰去。此時台兒莊寨內殘敵,猶作困獸鬥,不斷反攻,經我包圍搏擊,無法逃逸,乃燒毀彈藥,房屋,投火自殺,致一時寨內煙焰瀰漫,火光沖天,炮彈爆發,聲震天地,我軍趁勢掃蕩,至四時,將殘敵大部殲滅,俘獲武器裝具物品甚多[1]。
若查戰史檔案記錄,可知道此段是根據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和下屬第三十一師戰鬥詳報內容編寫的。提到的僅僅是孫連仲部的行動。內容有如下幾個要點。
一,計劃性。反擊行動,按4月6日12時,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方面守軍,孫連仲)的攻擊命令,部署。
二,記錄了攻擊的實態。即18時攻擊開始,23時,主力到達,佔領城外圍敵陣地(陶溝橋至園上之線)。7月凌晨2時間,奪取劉家湖(步63本部)並掃蕩殲滅了城內殘敵,4時結束戰鬥。
三,記錄了反攻戰果。即敵向北潰退,追擊戰中我殲敵,繳獲甚多。
四,其中沒有記錄湯軍團方面的反攻行動[2]。
以上為迄今有關台兒莊大捷的基本認識。通用於台海兩岸的史書,文藝作品,教育,宣傳中。但遺憾的是,此一結論,只是一個帶有時代烙印的片面的認識,摻有不少宣傳內容,和對事實的曲解,並不能經受嚴格的史料考證和日中檔案對比研究的檢驗。
若對比一下以上筆者進行的對日軍方面的各種戰鬥詳報,《台兒莊反轉電報》等史料的考證結果可知:
一,日軍的台兒莊撤退,是有計劃,有秩序的自主撤退。
二,日軍的戰鬥詳報中,並沒有記錄4月6日夜,國軍的攻擊,追擊的戰鬥實態。
三,4月6日晚,台兒莊方面的瀨谷支隊為隱秘轉進,孫連仲各部基本未察覺到日軍的撤退行動。更沒有進行追擊。撤退中瀨谷支隊近萬人馬幾乎未出現損失[3]。僅自主銷毀了約4000公斤的彈藥,糧秣等物資。
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方面的戰史記錄(除檔案資料外),幾乎都忽視,漏掉了所謂反擊戰當時(4月6-7日)兩個主角的存在,即發生在台兒莊東部戰場的坂本支隊與湯軍團的戰鬥。不知道日軍是分兩部,於6日,7日兩夜分別撤退[4]。所謂的大捷戰鬥結束時(被認為7日凌晨),坂本支隊還未開始撤退,最後的一次戰鬥(瀬谷,坂本兩支隊的協同作戰,本論稱一擊作戰)還在準備中。即被認作大捷的4月7日,台兒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現在的大捷描寫,記錄的僅僅是半個戰場實態。為何“大捷”戰鬥中出現的只是孫連仲部?中國軍的主力的湯恩伯軍團到底在何處?這是一個須要徹底澄清的重要問題。
再者,孫連仲部的反擊記錄中也存在致命的缺陷。由於實際上,瀨谷支隊於4月6日晚21時前後已全部撤出戰場,所以,孫連仲部各戰鬥詳報中記錄的6日23時以後至7日天明前,在城內外各地的反擊戰鬥,殲敵的描寫等,實際上並不存在。多為事後的虛構。
歷史的差錯出在哪裡?筆者認為,出現在之後,藉日軍自主撤退的事實所進行的,有意圖的台兒莊大捷的宣傳,報導中。戰略面,台兒莊戰役(會戰)中,中國軍取得了最終勝利的確是一個事實,但戰史記錄,政治宣傳中,對此勝利的原因,過程,實態等進行了人為的,政治性的宣傳,美化。
問題還在後來的戰史研究者,不僅未參考,接觸,研究日軍的作戰檔案,對現有的國內戰史檔案記錄也沒有能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比如湯軍團在4月7日的行動,軍團的戰鬥詳報中都有逐日的明確記錄,但今日,幾乎所有的戰史記錄都忽視了這一段。其結果是或忽視,或認為湯軍團也參加了6日夜的反擊,日軍的坂本支隊,也於6日夜同瀨谷支隊一起被趕出了台兒莊。
以上各節,按日軍的戰史檔案記錄,考證,分析了瀨谷,坂本兩支隊先後從台兒莊撤退的經緯。以下,利用中國國內的第一級戰史檔案,再一次比較考證4月5日至7日間,日中兩軍的戰鬥狀況和中國軍方面的所稱的“反擊戰”的由來和實態。
2,台兒莊戰役前後形勢概觀
先概觀一下台兒莊附近的戰鬥概況。
台兒莊寨城位於運河北岸,城東方地區有一條由北向南,注入運河的水流,周圍有大片濕地,水泊存在。沙江凹,低石橋,陶溝橋,周溝橋等,都是此處河流,濕地地區的地名。此天然的水流和濕地,把台兒莊戰場分為東西兩部,西部為正面戰場,棗台公路,鐵路,台兒莊城寨,北站都在此地域,是戰鬥最激烈的地區。由孫連仲第二集團軍防守,三師一旅,總人數約35000名[5]。戰鬥從3月23日持續到4月6日晚。在正面戰場攻擊台兒莊城的是日軍瀨谷支隊(第十師團步兵第三十三旅團為基幹),3月23日進軍台兒莊後逐步增強,3月30日以後總數約達10000名。各種火炮等配屬部隊的數量,種類充實,戰鬥力較強。
此外,4月1日,由於第五師團坂本支隊從臨沂戰場來援,台兒莊附近又增加了一個東部新戰場。北部接蘭陵鎮,南部達台兒莊東南方,運河北岸的古梁王城,禹王山,黃石山一帶。坂本支隊為第五師團步兵第二十一旅團為基幹的混成部隊,共四大隊步兵,兩大隊炮兵,約6000名。作戰對手是湯軍團的3個軍(52A關麟征,85A王仲廉,75A周礨)七個師以上約72000餘名。兩個戰場相比,可見東部戰場中國軍實力強,日軍實力弱,而正面戰場則相反。兩戰場之間約5-10公里遠。
和台兒莊戰役“反攻”內幕有密切關聯的,是中國軍主力湯恩伯軍團的行動。湯軍團有主力的架子,兵員,武器,但在台兒莊戰役中充當的僅僅是一個無遜色的配角。主角,從任何角度(位置,內容,戰果面)看,都可稱是人數折半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為何如此?下面分析一下湯軍團在戰役期間的作戰行動過程。
台兒莊之戰役,開始於1938年3月23日,瀨谷支隊的台兒莊派遣部隊(步63第二大隊,約1500名)南下台兒莊的戰鬥。此時台兒莊對第五戰區來說,也只是一個需要鞏固,堅守的副戰場(微山湖口韓莊至台兒莊間的運河線防衛戰場)。主戰場被設定,計劃在台兒莊北方的棗莊,嶧縣一帶。瀨谷支隊主力在佔領了臨城,韓莊之後,於3月21日以後集結於嶧縣附近。
為了挽回滕縣,臨城,韓莊,嶧縣戰鬥(3月16-18日)以來,川軍和湯軍團(此時湯軍團投入85A約兩師)節節敗退的戰局,3月22日,待湯軍團主力全部到達魯南後,第五戰區李宗仁司令長官計劃部署了一個“棗嶧反擊”戰役計劃,主角被擬定為湯軍團(第二十軍團)部署概要如下:
第二十军团(欠第一一零师)配属第三十一师主力,应于二十四日拂晓开始攻击,务先击破峄县,枣庄之敌,再向临城,沙沟两地侧击,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后略)[6]
此時湯軍團的部隊構成為兩軍(52A,85A)四個師。此戰役中另配屬了孫連仲部第31師(台兒莊守城部隊)。準備以5個師殲滅,或擊退嶧縣附近的瀨谷支隊主力。此役若能成功,當然也不會出現之後的台兒莊之戰。3月24日,湯軍團主力從棗莊東部山地向西方嶧縣出擊,配屬的第三十一師23日,也從台兒莊向北出擊,準備在嶧縣附近接應關麟征軍的到達。接近棗莊前,關麟征軍(25D)與瀨谷支隊派往臨沂戰場增援的沂州支隊(約1500名)在郭里集附近(紀官莊)遭遇,進入激戰。關軍在此地取得了湯軍團參戰後的第一次小勝(毙伤敌近百五十名(其中毙敌73名)。但整個棗嶧反擊的戰略計劃,在日軍主力的反擊下完全失敗。奉命襲擊佔領棗莊煤礦的王仲廉部第四師(一旅以上),激戰半夜未能擊破約百餘煤礦守備隊的抵抗,一日後(3月25日)退出戰鬥。關麟征部兩個師,也被日軍的沂州支隊的抵抗滯留於初戰之地郭里集附近,最後也未能向嶧縣繼續前進一步。結果湯軍團僅在棗莊,郭里集兩地混戰一日後,即於3月26日即撤退至棗莊東部山地。所謂棗嶧反擊初戰即告失敗。之後 3月28日,增援到達的瀨谷支隊主力,對撤退的湯軍團(89D)又進行了一次追擊掃討作戰。由於實際戰鬥與反擊棗嶧的戰役名未發生關係,之後此役在戰史中被稱為郭里集附近戰鬥(具體內容見筆者《郭里集附近戰鬥》)。
[1] 《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6年,156頁。
[2] 按同書對湯軍團的記錄,湯軍團7日,僅有在底閣,楊樓附近(東戰場)與日軍激戰的一段,沒有記錄該部參加台兒莊反擊(《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145頁)。
[3] 僅步兵第六十三聯隊第五中隊記錄過6日晚間1900出城時,死於「右肩砲破」的大西一男一名。但此人經筆者考證,在主要的三種史料(聯隊史戰死者名簿,《官報》戰地其他死亡者通報,《官報》靖國神社合祀名單)中並不存在。
[4] 幾乎所有的綜合戰史書籍,如台灣《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大陸韓信夫《鏖兵台兒莊》,林志波《台兒莊大戰》等,均描寫反擊結束于4月7日凌晨,未記述坂本支隊4月7日還在東戰場作戰和夜撤退的事實。但原史料中都有部分觸及。如第二集團軍戰鬥詳報稱6日夜“湯軍團之追擊隊,被敵之掩護隊頑強拒止”(12-13頁),提到湯軍團未參加反擊的理由。湯軍團的戰鬥詳報,也明確記錄了到4月7日晝間的東戰場激戰,和坂本支隊的晚間撤退,稱,“我全線自昨日(7日)將當面之敵擊破,乘敵潰退強行戰場追擊…”(《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戰役戰鬥詳報》《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112-116頁)。由於對檔案史料的研究不足,此段重要内容至今並無人提起。
[5] 後加上建制外的第110師及炮七團,共46150人(《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165頁),由於110師沒有出現在台兒莊正面,所以本論稱孫連仲部實際員數為35000名。
[6] 前出《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1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