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finance 存在的意义
Finance 领域多以绚烂、浮夸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似乎是纸醉金迷的代名词、是不劳而获的捷径、是实现 money easy come easy go 的最佳途径。无数人想要投身其中妄图在名利场中分得一杯羹,也有无数人在里面碰得头破血。它是公开的赌场,又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杠杆。无数矛盾的名词都在刻画这同一个领域,让人雾里看花。我们不禁要问,它到底是什么。
要弄清楚是什么,就必须追溯到它存在的意义。如果它是为了「赌性」而存在,那为什么国家不直接开设赌场?如果它是为了经济建设而存在,那为什么充斥其中的却又是各种赌徒的喧嚣?为什么让大批的民众在里面任人宰割?
要回答这些矛盾而微妙的问题,需要大量细致的讨论与分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妨从一个小问题开始。
Q1: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一个很好的、特别赚钱的项目,但他现在没有钱,想让你先帮他干活,等到项目赚钱了(假设 1 年后),再把薪酬支付给你。那么,你很可能会踹他两脚。那么,有没有方法能够完成这样的 mission impossible 呢?
有的,还不止一种方法:
- 最简单粗暴的,莫过于武装压迫,通过武力强迫你付出生产劳力。
- 再来是 imaginary story 的洗脑,通过灌输各种「信念」「信仰」,让人被「使命」所环绕,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来无私地奉献自己。
- 较为微妙的就是 print money 的 paper game 了。例如,通过 central bank 多印发一些钞票,用这些多印出来的 money 来直接支付你的薪水。
表面上看,似乎最后一种方法不同于前面的两种方法。前面两种方法都让你放弃了个人利益,而最后一种方法让你拿到了实际的利益,这怎么可能是相同的。但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最后一种方法在其根本处,依旧是另一种形式的” 放弃当前个人利益的参与劳动 “。因为 print money 只是以「负债」的数字形式将「未来」的收入拿来提前消费,并且,这个「未来」还仅仅是一厢情愿「设想的未来」,而并非是真实的未来。
例如,假设 Q1 中所承诺的项目在 1 年获得的收益为 0,那么,请问,你工作的这 1 年所获得的「收入」来自何处?是空虚的未来吗?不,你这 1 年毫无实质回报的负债(即以支付给你薪水的形式而存在),其实来自于这种货币体系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凡是使用了这种货币的人,都在白白地支付你这 1 年的薪水。也即是,这个货币体系中与你的 1 年收入所对应的价值消失了。
由此可以看到 finance 这种 paper game 的微妙作用:虽然它在本质上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先无私干活、再付钱」,但它更具欺骗性、更能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并且, 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将「先无私干活」的违约风险,从你这一个人身上转移到了货币体系的每一个参与者。也即是,风险分摊。
这样的特性,有何用武之地呢?或者说,如果没有 finance 所提供的这种特性,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有的,如果缺乏了这种特性,它便能将人类文明的发展锁死在某个 level 永远无法前行。
为理解这种生产力的锁死,不妨先从一个家庭的发展开始考虑。假设一个务农的家庭,有肥沃的土地、有良好的气候环境,但没有钱购买拖拉机,只能靠人力务农来赚取收益。考虑一种极端情形,假设:拖拉机的购买底线是 1000 元,而人力务农收入是 100 元,自己的生活开支也是 100 元,而拖拉机的务农收入是 600 元。那么,在没有拖拉机的介入的情况下,这个家庭将永远只能在生活线上挣扎,永远无法产生实质性的财富积累,进而锁死在贫困的阶层。而一旦有了拖拉机的介入,则 2 年时间就能让其脱离贫困线,开始实质性的财富积累,从而有机会进入到另一个阶层。
如果是一个地区呢?那可以考虑一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可问题是,谁来团结和引领大家来先修路?如何去引导大众能够先舍弃短期利益,勒紧裤腰带搞基建设施?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最直观的方法,无非也是之前 Q1 所讨论的方案「1」与「2」。但这样的方式,毕竟有太大的局限性和难以扩张的特性。无法像方案「3」那样仅仅以一个简单的 paper game 就能轻易地调动起「人力资源」,让其在刀刃上花功夫。
也即是,如果缺乏了 finance 这样的工具,就缺乏了一种极端高效的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无法让一帮人、一个地区的人、一个国家的人集中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以此跳出阶层的桎梏,让人类文明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如同飞出地球需要克服宇宙第一速度,经济与文明的发展也有其” 发展第一速度 “。而 finance 的作用,便是搭建一座桥,摆脱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用于克服发展第一速度,让文明得以飞升。而对这种视角的最好实践,莫过于 Yunus 所构建的 Grameen Bank:并不需要为穷人们提供大金额的贷款,仅需提供冲破” 贫穷 “第一速度限制的资金,便能让其走上健康发展的正轨。
这也即是为什么说,评价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标准,一定是看它的 financial market 建设的成熟程度。一个国家的 financial market 的成熟度越低,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资源调节器」的效率越低,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更加难以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高效发展。
但,这只是 finance 理想的一面。
抽象来看,finance 其实是一段短期有效的「可以将 future cash flow 置换到现在」的催眠魔法,它本身并不能产生实质性的 cash flow,只能为你产生一段「拥有 cash flow」的缓冲时间。
这段「幻觉时间」有两种基本使用方法:
- 利用它构建能够产生 future cash flow 但却需要 present asset 的生意。并且 cash flow 兑现一次,就能非线性地增强一次实施幻觉的法力;
- 或者是,利用它去递归地构建新的 finance 幻觉。并且递归一次,就会非线性地降低一次实施幻觉的法力。
前者是促进创新、提升人类文明的福音;后者是由魔鬼提供的 “不劳而获、无中生有” 的幻觉。
但,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这两种用法可以被交替使用,可以在” 法力 “的「非线性增强」与「非线性减弱」之间形成复杂的组合。好的出发点可能最终被打上骗局的标签,而坏的出发点也可以因为一次偶然的非线性盈利而获得创新者、开拓者的标签。
finance 所预支的「未来」,只是「免费」组织现有资源的另一种洗脑术,它不能真实产生收益。只有「实现」了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未来」。否则,只是让「资源」的利用浪费,得不偿失而已。
「预支」给人一种做「增量」的幻觉。而事实是,finance 永远只能做「存量」的资源调度与配置。真正能做「增量」的,是配置后的「资源组合」。如果这个「组合结果」能够释放出更多的生产力(如将其用于教育、科研),那么这个多释放的生产力才是「增量」。「配置」本身并不产生「增量」,它只是一个「方案」。
这样的微妙性造就了当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复杂纠缠。虽然 finance 是 paper game 的虚拟游戏,但它却能对实体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当前实体经济的建设都是围绕着这套「虚拟游戏」做基石展开的。一旦这个基石的机制出现问题,那么便会向多米诺骨牌一般,将其影响从虚拟世界传导到真实的物理世界。
另一方面,finance 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的赌性。但如果没有了它所提供的资源配置能力、没有它所制造的幻想来让一大群人” 先工作再收获 “的特性,那么类似高铁、路桥等基础建设将无法以高效的方式开展,更不用谈那些依赖于前沿科技的创新建设。
甚至更极端地说,finance 所蕴含的「赌性」是实现「资源调节」的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没有这个「赌性」的诱导,就无法将那些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之人掌控的闲钱(资源)给拉取出来,让其集中到一处来发展生产力建设。「赌性」为整个「资源调节系统」带来了绝对必要的流动性(liquidity)。
这即是 finance 的复杂性存在: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奇妙存在。
附录:关于「赌性」带来的 liquidity,我们可以做一些旁逸斜出的讨论。
依靠「骗术」和「信息差」赚钱的参与者,只为市场提供 liquidity,并不提供价值(赌性,是 liquidity 的最大提供者)。
投资者(以 “业务收入” 作为利润来源,而不是” 价差 “),需要的是发现价值的能力,其核心技能是:以理性、求真求实为根本,剖开纷繁的现象挖掘出深层次的本质。
而 liquidity 提供者需要的是「造象」的能力,其核心是:以诱骗、洗脑为根本,为大众包裹出华丽的烟雾缭绕。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表面上讲似乎可以去来自由,可事实是,二者极端反人性,你必须有所取舍。
对于理性的追随者,应该投身于会奖励 “看破表象、挖掘本质” 的 “破象” 行业,而不是投身于奖励 “造象” 的行业。两者如果弄颠倒,万劫不复。
以 “利差” 作为利润来源的投机活动,奖励的是 “造象” 者,以 “业务收入” 为利润来源的投资活动,奖励的是 “破象” 者。
为什么 “利差” 不奖励「破象者」?因为利差的对手是人,你的利之所出是一个「造象者」动态调节的过程,它不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规律。对手根据你的策略来调整策略,所以无论你使用何种策略,似乎总是在亏损的一方。
这也间接说明了,很多人以为 “利差” 游戏是是随机游戏,那么,按照概率分布,你总是有一定的比例获利吧?但为什么一买就跌、一卖就涨?因为这不是随机游戏,这是一个随时在改变「规则」和「约束条件」的动态游戏。
依赖 “商业收入” 的「破象者」游戏,能够依托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商业规律。只要你的产品能够解决新的大家在意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已有的大家在意的问题,你就可以获得收入,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这样的游戏中,你可以利用市场的非理性来选择何时参与游戏,因为无论怎么造象,只要你的点位在客观收益上是有效的,就有了保障。毕竟,手上那张纸还代表了你对客观收益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无用的纸片。
在「造象者」的游戏中,你永远只能追随着调整的现象奔跑、规律 / 知识不具备可累积的复利效应(因为「利差知识」优势总是会被「造象者」的动态调整破坏,而商业规律的 “道” 却能永恒不变,能被不断复用)。
你需要思考清楚,自己「想要」扮演哪个角色,更要思考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和「实力」扮演这个角色。有人说,可以一起扮演吗?那我只能祝你 good luck,不负如来不负卿。
总是有「造象者」的存在,因为赌性常在,如同惰性是人性无法磨灭的客观存在。很多时候,人的行为并不是由利益所驱动的,而是由人性的惯性所驱动的。无论一件事能带来多大的利益,但都不及人性的强势控制。
例如,好好学习、不抽烟、早睡、理性、延迟满足,其收益是巨大的,但谁又会为了这些收益而义无反顾地去做呢?大部分时候,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利益,而仅仅是人性。就像,很多人进入股市其实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这需要大量艰苦的学习、研究与自我反思),而仅仅是为了给自己一种可以不劳而获、跨越阶层的慰藉、又或是为茶余饭后提供一些谈资。
近期回顾
《综述:理性 / 非理性、投资 / 投机二维平面的比对分析》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