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貓精在門口停下腳步,目不轉睛地盯著地上的一隻長條形生物,黑褐色的身體上有細細的黃色條紋。在她對那擅闖民宅的生物發動攻擊之前,我把牠從地上拿了起來,打開門,放到院子裡。

那是一隻燕山蛩,學名Spirobolus bungii。在我的老家,小孩子們稱牠為“鋼筆蟲”,年幼時在竹林裡看到長達十幾公分,粗細如鋼筆的牠們,總覺得莫名地驚恐。

燕山蛩

成年之後,在華北地區的山野之間,意外發現這裡居然也有“鋼筆蟲”生存,而且在濕潤的季節數量很多。有一次爬長城的時候,就碰到地面上到處是牠們的尸體與活體,有一個小妹妹看得腳下有這麼多的山跫蟲,被嚇得癱倒在地上大哭,無論旁邊的媽媽怎麼安慰她,都不肯再走一步。

山跫蟲儘管看起來恐怖,其實是徹徹底底地素食動物,是不會咬人的。雖然據說它們在受到威脅時會釋放出一股含有氰化物的氣體,以作“退敵之策”,但這種氰化物的毒性似乎並不強,而且被風一吹便散了,對人類構成的威脅,遠不如它們帶有黃色條紋的巨大身體所造成的視覺衝擊力效果好。

而我早已克服了童年時代對牠們的恐懼,喜歡趴在地上,看牠們像小火車一樣爬行,密密麻麻的腿足依次舉起又落下,落下又舉起,像波浪一般在牠們身體下面移動。這蟲子,仿佛一列踏浪而行的小火車。私下里我把牠們稱為“火車蟲”,或者,“全地形火車蟲”,因為牠們的“行駛”不需要軌道,什麼樣的地形都能去。

開門走進院子,又看到兩條“火車蟲”不知從什麼地方鑽出來,爬進空蕩蕩的菜園找吃的。我把削下來的芒果皮放到牠們旁邊,可是並沒有得到笑納。然後我想起了牠們其實是以腐爛的植物為食,新鮮的果皮並不是牠們的菜。

院子的一角剛好被用作堆肥地點,堆著腐爛的菜葉和果皮。我抓起“火車蟲”,用手托著,把牠們轉移到堆肥上。“火車蟲”在我的手掌上踡縮起來,將腦袋埋進那些腿足之間保護起來。過了一小會兒,大概牠們感覺到比較安全,才把身體伸展開。

放到堆肥上後,牠們立刻開始四處爬動,尋找食物,很快就爬進了爛菜葉之間的縫隙,消失不見了。

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