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葦編]雖然「過渡客體」乃溫尼考特學說的核心概念,其字面卻有誤導之嫌。「客體」並非指單純的客體,「過渡」亦不宜解作時間軸上的某一階段。若人的成長可粗分為三大階段,那是否意味一旦踏入第三階級,人就從此與遊戲無關呢?非也。


成長並非單程列車,駛過了中途站,就不會沿路折返。成長更似建築高樓,層層向上,昨天的我承托住今天的我,故成年人的心底始終住著一個小孩。事實上,溫尼考特每每談及過渡時,通常都講「過渡客體」或「過渡現象」(transitional phenomenon),甚少配以「階段」。比起時間,他更多利用空間概念去描述那種現實與想像錯綜的奇異體驗。即使成年人,亦能境隨心轉,頻頻開啟那個幽明不定的迷離空間。遊戲正是從過渡現象衍生卻又能自主操縱的有趣活動。


小孩喜歡遊戲,撿起樹枝,公園裏穿來突去,他即想像出勇士揮劍歷險的種種情態。成年人也喜歡遊戲,只是通常比小孩的遊戲複雜,更講究儀式及規矩,溫尼考特籠統稱之為「文化」(culture)。尤其藝術、宗教及哲學,均文化之典範。換言之,文化即種種解放想像以馳騁現實的成年人遊戲。


為何大費周章去介紹溫尼考特的學說呢?只因阿密胡論旅行基本上就延伸自溫尼考特的精神分析。不先讀過溫尼考特,就不會明白阿密胡在講甚麼。


在〈觀光即過渡客體〉一文開首,阿密胡言明想為觀光平反。一直以來,不少衛道之士批評觀光客只憑想像去旅行,往往挾帶住太多刻板印象,以致看不清當地實況。但阿密胡認為這類批評並不公允。反之,依他主張,觀光客先入為主的想像乃認識異地的不二途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