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手記07|活躍的網絡社群,與現實中孤立的外送員
編者按:在香港的外送員之間,Facebook、Telegram等網絡群組已經成為了對其而言重要的信息交流、互助平台。與活躍的網絡社群對比的是,現實中,因為分散、節奏快、工時長等原因,外送員仍處於一種相對孤立的狀態。
在過去的一兩年裡,我們在香港見證了網絡如何在社會運動中發揮無限潛能。在幾次香港外送員的工業行動、不合作運動中,網絡亦發揮著動員、組織的作用。這一充滿活力的線上交流空間對外送員來說意味著什麼?缺乏了什麼?又是否激發團結行動的可能?步兵阿雯在手記裡給出了自己的體會,作為一個單純需要聯結的人,也作為一個希望改變的人。
一、孤獨的勞動者
最近天氣熱得實在太不正常,高溫天氣好像沒有盡頭。在烈陽下行走半個小時已感到頭暈、汗如雨下。即使有遮陰的地方,大馬路上的熱浪仍撲面而來,我只好將上線時間更改到太陽下山後。
佛誕節日前的傍晚,九龍城終於迎來一些涼意。雖然仍然非常悶熱,但至少有陣陣微風,路上見到的外送員亦多起來。大家仍然如常,抱著一盒盒外賣,匆匆趕路,神色緊張。
不知為何,我卻突然生出一種異於往日的感受:在城市中,有如此多的外送員,我們在工作中總會擦身而過,可以在人群中一眼認出彼此。我們有同樣的經驗和苦惱,但卻沒有現實的交集,這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嗎?
那天晚上,我在派送一張訂單,過馬路的時候,見到另一位南亞裔單車手從對面駛來,我不自覺地望向他車籃中那極其顯眼的Foodpanda粉紅色保溫袋,可能他感受到了我的目光,亦看到我背著的同款保溫袋。他向我一笑,雙眼對視,點頭向我打了一聲招呼:「Halo!」。我用同樣的問候大聲回應,雙腳依然帶著慣性疾步前行,心裡向其講了一句「Keep safe」,默默感謝他的友善,然後便告別了。
雖然短暫,但如上文般的與其他外送員的接觸,其實並不多見。不像有固定工作團隊與空間的勞動者,與一般的零散工一樣,外送員工作的時候,其實是比較孤立的。即使大家往往是在同一個區裡跑類似的路線,但仍然是非常分散的,猶如一顆顆原子一般。同時,送外賣是一個節奏非常快的工作,為了能接到更多的訂單,步兵都會加緊腳步,車手就更不用說了。再加上,因為服務費很低,每個人的工時都非常長,有的甚至週末都在繼續跑單,能抽出來社交的時間其實並不多。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互信其實需要大量密切交流。
二、網絡社群讓我們彼此互助,但仍未能滿足聯結、行動的需求
我與其他外送員唯一的一次比較長的對話是發生在餐廳內等單時,一位師兄見我陌生口面,了解到我是新手後,邀請我進入九龍城步兵車手群,並告訴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請教群內師兄姐。
這一個群組成為了我往後了解平台信息、行業百態、社群心聲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線下比較少接觸,但在網絡上,外送員們已經有一個個社群:各區有各區的tg群、WhatsApp群,整個行業有Facebook討論群組,小則4000人,上則1.6萬人。每一個群組都非常活躍,大家在上面暢所欲言,頻繁交流,互相解答彼此問題,信息流動得十分之快。
我本來以為這樣的信息互通可以滿足我的所需,甚至,我其實是比較享受不需要在現實空間和人打交道的狀態。而在線上匿名的狀態中,腼腆的我其實更願意表達,可以大膽寫一篇又一篇的手記。直到前幾日發生了以下戲劇性的一幕:
如往常,我坐在公園長椅上等單,身邊亦有一位紮著馬尾的幹练的女生一直盯著手機看。我們在那裡,沉默地並肩坐著。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方手機突然響起非常刺耳的「bibi、bibi」提示音,我才恍然意識到她是Foodpanda步兵,只是沒有帶保溫箱在身。我當時既驚喜既詫異,非常想問她聯絡方式,想認識她,想和她交流,因為從事這一行業的女性並不多見。在我猶豫怎樣說出口時,她已起身離開,消失在巷內。
我覺得十分遺憾,其實我好想和她說一句:「喂!你等咗幾耐啦?我都等咗好耐啦,一個單都接唔到!」當時,我意識到,我不單單需要在網上訴苦,我想看見對方臉上的表情,想聽見對方內心真實深處的想法,我想要和真實的人產生共鳴。這一刻,其實我是羨慕常常能在街口遇見的,互相交談的南亞裔車手社群的。
雖然網絡讓大量陌生的外送員們聯結起來,但作為女性,我仍然難以融入這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外送員社群,找到某種讓我覺得舒服的共同語言,且不被凝視和評判。另一方面,網上各群組內,大家可暢所欲言,批評外賣平台種種壓榨與剝削,但憤怒仍難以轉變為現實的行動。於是,積累著的憤怒便成為了怨言、諷刺與無力感。
另外,因為語言的差異,活躍在之前提到的這些網絡社群中的,也僅僅只是華人外送員,不同種族的外送員之間仍然是一個彼此隔絕、甚至是分化的狀態。
外送員中,並不是沒有人懂勞動法規,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假自僱」、什麼是「418條例」,亦有人在群組內分享如何向勞工處投訴,但後來的進展,就像掉進深海內的石頭,下落不明。亦有外送員們通過分享群組邀請鏈接來組織不合作運動,但大家仍難以團結起來,聚集成一股力量。作為一個毫無組織經驗的行業新人,其實對如何帶來改變是毫無頭緒的。只是意識到,即使這已經是一個網絡行動的年代,但人與人切實的聯繫仍然是寶貴的、關鍵的、是團結行動一個重要的基礎。
準備寫最後一篇手記的阿雯
2021年5月24日
關於《步兵手記》
中國勞動透視將持續連載阿雯的手記,以記錄香港食品速遞員的苦樂哀愁、一手勞動觀察,以及平台經濟對其勞工權益的影響。手記將會在每週二下午更新,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平台。
關於我們
中國勞動透視是一家關注中國勞工權益的香港非政府組織,成立於二零零五年六月,主力研究中國南方基層勞工的工作環境及勞動關係,致力爭取和維護勞工權益,推動中國勞動法的完善和執行。
Facebook:@LabourActionChina
Email:lac@lac.hk.org
點擊此處訂閱我們的英文單月刊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