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筆記 2021.05.26 疫情曝露台灣體制結構性病源
抗疫指揮官哽咽或落淚好像也是亞洲價值的一種,昨天陳時中哽咽,之前馬來西亞的諾希山也哽咽過,新加坡的黃循財也落淚過。
這一時會得到自身支持者的同情,但過一段時間當疫情惡化,其實民意會反撲,因為抗疫指揮官代表公權力,公權力能不能解決問題,比抗疫指揮官自身的委屈和辛勞重要。比如諾希山去年在馬來西亞還不是人氣超高,華文媒體還在那邊炒作他的華裔血統,結果現在疫情爆了成日在網路被人罵。新加坡的情況也類似,這兩個星期印度變種病毒進入社區後,網民一直在狂罵行動黨政府。
陳時中在過去一年多一直有高人氣,但過去幾天明顯批判的聲音越來越多,護航的聲音越來越弱,信心危機已經顯現。
民主國家任何功過其實都不應該由一個人承擔,造神或獵巫都是威權主義的產物。但疫情爆發已經十天,是應該做一個全面的檢討。畢竟當持續有死亡案例出現,就有政治責任問題。
事後來看,如之前所述,台灣的防疫完全是依賴海島地形和邊境控制。我不認為被很多人罵爆的機組人員3+11政策是錯誤的,因為你不可能要求機組人員每飛一次就強制隔離十四天,(新加坡也沒有),若這樣還有誰要上班,人力成本也會太高。台灣的問題在於沒有配套措施,機組人員幾乎都沒有打疫苗,返台後也沒有全部篩檢,(長程而已,短程和低風險地區沒有)。而像諾富特這樣的旅館的管理也有問題,所以返國者有將病毒傳染給工作人員的風險。
要命的是,指揮中心似乎認為這堵邊境高牆是牢不可破,而沒有做任何萬一社區感染的準備,但事實上,以病毒變種後的傳染係數,很難保證病毒可以不突破邊境進入社區,(也不可能完全封閉邊境,因為人和貨物還是需要移動)。
台灣在過去一年時間沒有累積到什麼醫療戰略儲備,PCR量能以國際水準來說非常低,快篩試劑沒有經過校正,所以偽陽率明顯偏高。
整個體制似乎也沒有任何相關的演習和備戰,包括相關的SOP和臨床指引的準備,疫情爆發之後升級的速度緩慢,人力不足。無法短期之內提升確診輕症的隔離床位,(北市一千床不到,已滿)。重症資源和醫療量能在疫情爆發十天內就滿載,(北市加護病房已滿)。
疫苗的取得和接種也不積極,撇開中國因素不談,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台灣並沒有很積極地國際間在做疫苗採購,而也令人開始產生決策高層要等國產疫苗所以不積極的懷疑。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疫情爆發就看得出台灣過去一年的醫療戰備做得非常的差。而這不是我個人主觀的評論而已,國際媒體和台灣自己的媒體如報導者也有相關的報導。而越來越多消息指出,其實在過去一年內,很多台灣自己的專家都有提醒和提出戰備建議,但是都沒有被指揮中心和疾管局採納。
觀察台灣醫療專家近日的公開發言,我發現那些體制外的或是記者寫的“內部人士“的說法,反而是比較updated和有科學根據,那些體制內的似乎還活在去年的地球。明顯在過去一年,很多不一樣的聲音是被邊緣化了。而指揮中心決策品質的下降,不確定是否和有專業背景的陳建仁和陳其邁離開了中央有關。
釐清過去的責任之餘,更令人擔心的是對於未來的決策的品質。指揮中心似乎認為在28日以後,就會看到三級警戒的效果,確診數字下降。我感性地也希望如此,但理性地認為,這個算法和“邊境守好就好,社區爆發和疫苗不用準備”一樣一廂情願,要是28日以後再觀察個三五天,疫情還是沒有降溫,你實際上已經浪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讓病毒在社區裡跑來跑去,更多人感染,更多人重症,更多人死亡。而這半個多月半開不關的三級警戒,已經在消耗民間的財政儲備,但卻毫無防疫效果。
這次疫情危機也曝露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憲政問題,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行其是。陳時中“呼籲”雙北政府確實防疫,柯文哲“呼籲”中央政府疫苗趕快發下來,侯友誼“呼籲”中央政府防疫升級,其實這些話他們三個人自己開一個line群組就可以好好討論清楚了,每一次在記者會這樣公開放話,剛好三個人又各代表綠白藍三方勢力,各自的衛兵就會護主,互相攻擊互相推卸政治責任,根本沒辦法好好討論,而疫情繼續在燒,問題繼續沒有解決,陳柯侯三人應該就自己權責內的事務發言即可。
而且就政治倫理上來說,柯文哲和侯友誼是有民意背書的地方首長,陳時中只是被任命的政務官,所以柯侯要對接的其實是總統蔡英文,陳時中要對的是雙北的衛生局長。但憲制又說行政院長才是最高行政首長,總統親上火線有越權之嫌,但行政院裡沒有一個人是有民意授權的,這造成巨大的混亂和矛盾。
危機也是轉機,這次疫情爆發其實曝露台灣體制和社會長期的結構性病源,其實也給予了台灣社會一次修正和進步的機會,前提是要能有問題意識,和願意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