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筆記 20210521 馬來西亞感染率創新高,但防疫狀況比日本好?
人類是一種對數字很敏感的動物,比如2000年的時候就一堆人在那邊吵說世界要毀滅了。去年疫情全球大爆發之後,很多人的心情也隨著自己國內的確診數字起起伏伏。
但"確診數字"其實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因為受到很多變數影響,要看疫情的整體走向,要考量很多不同的面向。比如台灣雖然每天平均只有三百例,但我比較擔心,因為台灣老人很多,而且台灣沒爆發疫情過,疫苗接種率不到0.5%,整個社會幾乎對病毒(而且還是變種)完全沒有免疫力,整個醫療體系和社會對Covid也是陌生的,相關經驗和戰備很匱乏,大爆發和情況極速惡化的風險很高。
馬來西亞雖然創新高六千多例,但我其實反而沒有那麼擔心,因為馬來西亞人口年輕,天氣炎熱,疫苗雖然接種率只有5%但還是比台灣高,而且馬來西亞自去年十一月每天平均確診數字就從來沒有低於一千,也就是說病毒一直在社區內流行,很多人感染了也不自知,所以社會是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能力。而且馬來西亞的確診數字增加,有部份可能是因為篩檢量能增加,馬來西亞每天全國的篩檢數已經超過十萬,這個量能是台灣的十倍,(台灣還有將近三萬件的樣本壓了一到三天還在等結果,也就是說確診數應該是低估)。
新確診不一定是新感染,用PCR檢測,非常容易驗到過去三個月的感染,(我有看過確診半年了還是PCR陽性的),而政府和媒體在報告統計數字的時候,並不會告訴我們有多少是CT超過30,多少是CT低過30。所以所謂六千多例,至少會有一部份是舊感染,只是現在才驗到而已。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的死亡人數開始上升了,現在已經到每天六十多人,即使不考慮時間延遲直接和確診數字比較,也高達百分之一,遠高於之前的千分之四,(而且一般篩檢量能增加,死亡率應該要降低)。也就是說,病毒開始影響我們的高風險族群。變種病毒,無論是來自印度或英國,並不會增加重症率,但是會增加感染率,也就是說,有些之前按原本生活模式和方法被保護好的老人,現在已經開始被感染。
如果馬來西亞去年沒有MCO,現在可能是第一次MCO的時候,(可以在MCO時狂打疫苗),問題是和台灣不同,馬來西亞政府和民間已經沒有財政儲備了,已經沒有MCO的本錢。
但有新聞說有人去藥房搶購氧氣桶,也大可不必。年輕人確診和輕症者都用不到氧氣,而如果是重症,沒有專業的醫療照護,在家吸氧氣也沒用。
所以與其在那邊擔心確診數字,不如照顧好家裡的老人比較實際,叫他們不要出門,外送食物給他們吃,(放在門口就好不要見面交談),多和他們視訊聊天排遺他們的寂寞,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幫他們預約帶他們去打疫苗。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今天全國有十萬人確診,但是完全沒有人重症和死亡,但其實是好事,表示社會在毫無代價的情況下獲得免疫力。所以重點不是確診,重點是誰確診,和確診了怎麼樣。
算無症狀感染康復和疫苗接種人數,我覺得馬來西亞有免疫能力者至少都兩三百萬,也就是人口的百分之十。可以參考日本的例子,日本比馬來西亞多二十萬人確診,但死亡人數卻多一萬人,死亡率遠高於馬來西亞,但是並沒有Excess Death,(意思就是只是會死於其他病因的老人,現在死於Covid),日本的疫苗接種率只有4%,社會裡免疫的人口比例比馬來西亞還低,但也是開放民眾開心進場看棒球。
所以馬來西亞的防疫現況還比日本好,只要可以保護高風險人群,我不覺得馬來西亞的疫情走向會很糟,這一切都只是必經的過程,平常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