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金莊戰鬥

1938年4月1日至3日,在台兒莊東部戰場北線的洪山鎮,魯坊附近發生的金莊戰鬥,是湯恩伯軍團關麟征第五十二軍,對日軍第五師團坂本支隊騎兵第五聯隊主力的一次包圍,殲滅戰。有關此戰鬥,日軍方面有不少記錄。中國軍方面雖同樣也有戰鬥記錄,至今卻很難與日軍記錄的金莊之戰對號。原因之一,是雙方相互掌握的對方情報(敵情)甚少,且對地名,戰鬥名稱的表記也有所不同。金莊戰鬥,僅僅是日軍戰史中的表記,但國內戰史記錄中並不見這一地名存在。

童屹立氏曾按日軍史料介紹過金莊戰鬥,也試圖在國內記錄中對此戰鬥進行還原[1]*。但因對原史料讀解不周,錯把金莊誤認為是“蘭陵鎮西北的付莊”,完全搞反了地理位置,又過信口述資料,未察覺到湯軍團戰鬥詳報中,曾記錄并宣傳過這次戰鬥。若能細讀,比較中日兩軍的作戰記錄,不難發現同一戰鬥的痕跡。此戰鬥的地點,在湯軍團戰鬥詳報記錄中被稱為其附近的“劉莊”。

日軍的作戰部隊,為第五師團騎兵聯隊主力約200余名,聯隊長杉本一雄大佐。此隊自4月1日午前,在蒼山縣向城鎮南約10公里的金莊,被關麟征第五十二軍的兩個師包圍達兩日之久,人員傷亡過半(戰死14名),損失了幾乎全部馬匹,陷於潰滅邊緣。騎兵聯隊雖人數不多[2]*,但明治建軍以來傳統長久,和步兵聯隊同樣,是有軍旗(天皇親授的聯隊旗)的聯隊。日軍中,軍旗有關“皇軍”名譽,戰鬥中其安危事關重大,遠超出人命價值。

若細讀中國方面的戰鬥詳報,還可看到此戰鬥,對湯軍團來說也十分重要。並不是戰略地位重要,而是有關湯恩伯在台兒莊戰役中的戰略指揮能力的評價,關聯到軍團全體的聲譽。

湯軍團(第二十軍團)在台兒莊戰鬥中,從兵力的數量,質量面看,名副其實,是第五戰區主力,兵力最高達72,278員名[3]*,超過台兒莊正面戰場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近倍。可自始至終,擔任的卻是不起眼的配角。由於之前的棗嶧反擊戰[4]*(郭里集附近戰鬥,3.24-28)作戰失利,軍團主力3月30日,才尾隨瀨谷支隊主力南下台兒莊,真正進入實質戰鬥的時間,是4月1日,開拓了與日軍坂本支隊作戰的台兒莊東部戰場之後。由於湯恩伯作戰指揮不當,在此處軍團7萬大軍被日軍坂本支隊6千人拖住,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所以直至所謂台兒莊大捷(日軍自主撤退)的4月7日,也未曾能在正面戰場上露面。4月6日夜-7日晨台児莊大捷(中國軍反攻)的報導,宣傳中為何出現的只是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理由也在這裡。該部7日整日也未脫出東部戰場,8日晨才尾隨撤退的坂本支隊到達嶧縣東方。

經史料考證筆者發現,湯軍團在台兒莊戰鬥的指揮中有許多失誤,最大的過失有二。

一是3月31日,在日軍瀬谷支隊開始掃蕩台兒莊城外之敵部隊的最關鍵時刻,未加入救援,以阻擊坂本支隊南下為藉口釜底抽薪,從台兒莊北方戰場,和嶧縣東部,將主力的兩個軍全部抽調到蘭陵鎮附近。原企圖先迅速殲滅坂本支隊后回援台兒莊。但由於作戰失敗此舉並未能實現,造成了孫連仲部的城外部隊(黃樵鬆27D)的慘敗,引發了台兒莊防守危機。

二是被抽出的關麟征軍(52A)兩萬餘人,到達蘭陵鎮東方的魯坊,南橋后,基本上未排上用場(對坂本支隊截擊戰鬥的主角是85A),至4月6日在蔣公嚴斥之下返回台兒莊戰場前,連接五天無所事事。兩萬餘人此期間唯一的戰鬥,既是對坂本支隊的騎兵隊200余騎,及300餘名救援隊的作戰。

由於留下了以上兩個污點,所以之後在戰史記錄中,如何宣傳湯恩伯抽兵蘭陵指揮的正確性,或炫耀關麟征軍殲滅騎兵聯隊的戰功,也成為了為湯軍團掩蓋指揮過失的一個重要操作。其辯解之術,可參考湯軍團戰史《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中的如下記錄[5]*。

…湯恩伯將軍的判斷(釜底抽薪-筆者註)是正確的,而其迅捷的處置也是人所不可及的,假使湯氏沒有這種英明果斷,...我們還能夠主宰台兒莊的勝利嗎?恐怕我們所加予敵寇在四月六日的慘敗命運,老早就由敵人于四月一日壓迫到我們自己的頭上。因此我們可以斷言,當時湯恩伯將軍這一正確而迅速的處置,是我們在台兒莊會戰勝敗的主要關鍵。
當我們這一新包圍圈(蘭陵附近戰場-筆者註)構成之前,軍團所屬各部,…隱秘神速前進,將作字溝,鳳凰山,洪山,前煙頭,小洪山,西房前,愛曲,秋湖附近及小王莊,鳳落,小鍋裡一帶之敵約四五千人---片野先遣隊,像秋風掃落葉似的,於兩日兩夜中殲滅大半,而粉碎了敵酋坂垣由臨沂增援磯谷的企圖。

從計劃部署和實戰的兩面,強調了湯恩伯釜底抽薪的正確,和實戰中建樹的功績。中央社4月3日配信的報導中,也把台兒莊之敵軍分為四路,湯軍團方面東部戰場佔兩路,之一描繪的既是關麟征軍。篇幅佔報導文字近半,似乎關麟征軍頂著台兒莊大戰的近半部天下。內容如下:

…另一路在台兒莊東北約二十公里之洪山鎮、蘭陵鎮、秋胡附近,該路之敵,系由沂河西岸竄來,三日晨我向洪山鎮出擊,我××營長身先士卒,與敵血戰二小時,敵被我消滅大半,敵聯隊司令部當經我占領,敵聯隊長千島亦于是役戰死,我幷奪獲無綫電機一架,步機槍及彈藥文件甚多,…我另一部三日亦向蘭陵鎮之敵幾度奇襲,敵己呈慌亂狀態,惟尚在頑抗中,至秋胡之敵,經我部六日(2日之訛)晚將其包圍後, 即施行猛攻,敵騎三百悉被殲滅,三日晨敵步兵五百增援,亦爲我殲滅逾半…[6]

實際上,反復描寫的僅僅是一次關部對日軍騎兵“千島聯隊”數百人的作戰(金莊戰鬥)。若不了解,比較中日兩軍的戰史記錄,一般人見此文很難理解其中的奧義。湯軍團台兒莊戰役中的表現到底表現如何?以下是筆者利用日中兩方的檔案史料,對此考證的結果。

二,湯軍團的坂本支隊截擊戰

3月31日午後3時,湯恩伯接到如下急報:

臨沂方面之敵步騎約3000餘人,挾炮20余門,坦克車10餘輛已竄到向城附近愛曲一帶,有援台莊附近敵人而威脅本集團側背之模樣。

接報后湯軍團長即命“八十五軍派第八十九師以有力之一部與第四師協同截擊增援到達之敵,務獲殲滅”。一面,又顧慮重重,怕臨沂方面之敵會繼續增援,又擔心僅以“第四師第八十九師圍殲愛曲,作字溝之敵又無急切得手之可能,實有陷入絕境之顧慮”[7]*,結果決定改變戰略,將在台兒莊北與瀬谷支隊作戰的關麟征第五十二軍也同時抽出,試圖以絕對優勢兵力“席捲將增援到愛曲,秋湖之敵,一并捲入我之包圍線內”。在此舉同時,作為對關軍主力轉進的協同,掩護,又命嶧縣東方的第八十五軍一部也

“由青山,平山,傅山口及向城附近一帶分數縱隊強行向南天魯一帶掃蕩,…截擊愛曲秋湖之敵,使之不能獲得有向我第五十二軍側背襲擊之余裕”(《資料選編》104頁)。

此部署簡單解釋,即是將台兒莊北方的湯軍團主力全部抽出,集中到蘭陵北方的愛曲,秋湖一帶,堵截到達,或即將增援到達的日軍坂本支隊主力,防止其南下台兒莊附近運河線。此部署從戰略面講並無可非議,是一個正確決斷,問題在危急時刻將湯軍團全部抽出對付坂本支隊6000人之舉,不免有釜底抽薪,大材小用之嫌。

如此,3月31日入夜后,湯軍團的4萬大軍(4月1日後被增到7萬三千),被全部移動到蘭陵北至南橋一線(約14公里)佈陣。八十五軍王仲廉的兩個師(第四師,第八十九師一部),配置于愛曲,秋湖(日軍稱林屯,蘭陵鎮北東約6公里)蘭陵鎮北方道路一線擔任正面阻擊,遲到的關麟征軍(52A),從北方迂迴,4月1日晨進入到洪山鎮以東的魯坊,南橋一線。

湯軍團於台兒莊東戰場作戰要圖(《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

4月1日晨,日中兩軍在蘭陵鎮北方進入激戰。其結果,坂本支隊主力(約4大隊步兵,一大隊炮兵),僅一日即突破了湯軍團第四師(陳大慶)的防禦線,南下佔領了蘭陵鎮。第四師在第八十九師一部的側援掩護下,退守洪山鎮(今日橫山,蘭陵鎮東約5公里)。坂本支隊在進入蘭陵鎮后,即按師團指示刻不停留,于1日夜間留下了兩個中隊監視敵動向,主力於2400,向南方運河線(蒲汪,日軍,國軍戰報稱蕭汪)急行。

即,湯軍團抽調大部隊部署的蘭陵鎮截擊計劃,首戰即告失敗,未能達到堵截,殲滅日軍坂本支隊的目的。問題還在明知日軍主力已南下(湯軍團戰報稱敵被擊破南竄),湯軍團的兩個軍仍按兵不動,停留在蘭陵附近,自稱收復失地,殲滅殘敵,遲遲不肯南下追擊。貽誤了速戰速決的戰機。至4月2日入夜后,才奉軍團命令將主力的一半(85A)換防南下。

此時,為取得抗戰以來第一次勝利,蔣中正不斷為第五戰區調兵遣將,各隊人馬雲集台兒莊。4月1日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不顧台兒莊正面戰場孫連仲部的危機,把新到達的第七十五軍(周礨,4月5日,由139D,6D合併編成)為首的約三萬餘部隊(139D,6D,13D,333B及炮四團等),又傾巢交付給湯軍團指揮(《資料選編》105頁)。補充後,台兒莊東部戰場湯軍團所管轄的部隊總數近73000名。

由於新到第七十五軍兩個師(139D,6D)緊急進入運河線北戰場(西黃石山,胡山一線),堵住了坂本支隊進攻方向的缺口,為湯軍團主力南下的怠慢解了圍。儘管如此,湯軍團主力堵截作戰的失利和南下的怠慢,已錯過計劃中速戰速決,回援台兒莊的戰機,引發了西方台兒莊正面戰場的防禦危機。

由於動作遲緩,湯軍團東部戰場的主要戰鬥,都開始于4月3日以後。而此時正面戰場日軍瀬谷支隊的台兒莊外圍掃蕩已告結束。此掃蕩中,擔任台兒莊城外側防的孫連仲第27師(黃樵鬆)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失去了所有防禦陣地,殘餘部隊撤退到運河右岸(西岸,舊梁王城台兒莊東南約9公里附近)。

若分析湯軍團的戰鬥詳報,從其在東部戰場的部署和戰鬥實況記錄面,都可看到以釜底抽薪之術調出的關麟征第五十二軍兩萬人,在此期間無用武之地的事實。4月1日在蘭陵鎮正面(愛曲,秋湖)拼死阻擊坂本支隊主力南下的僅僅是八十五軍的第四師和第八十九師一部,而關麟征部所在的戰場東線(魯坊,南橋一帶)並無敵主力存在。4月3日以後在台兒莊東部戰場火石埠,賀莊,堡子,大顧珊(均為東部戰場激戰地)等地與坂本支隊主力激戰五日的部隊,也是第八十五軍一部(89D)和新到的第七十五軍的兩個師(139D,6D)。對比之下,4月1日至5日,一直留守于北方蘭陵,洪山,魯坊一帶的關麟征第五十二軍周圍,自始至終無敵勁旅存在。5日,在蔣委員長怒斥[8]下不得已進出到台兒莊東北的底閣,楊樓一帶與瀬谷支隊進入戰鬥(6日-7日)前,在蘭陵附近的唯一戰鬥,即是對第五騎兵聯隊數百人的圍剿,追擊戰(金莊附近戰鬥)。

從此事實面看,誇大,強調關軍在金莊附近圍攻坂本支隊騎兵的戰績,對湯軍團,特別是對關麟征第五十二軍來說也事關重大。如前述,並不是戰略面重要,而是一個逃脫責任,進行自我裝潢的重要機會。此包圍戰中,關麟征軍若能奪下軍旗,取得全殲騎兵第五聯隊主力的戰果,還能在戰史中留下光彩(日軍戰史中還沒有過軍旗被敵方繳獲的記錄)。但實際作戰如何?可見下節考證。

三,金莊的地理位置

國內戰史中不能確認金莊戰鬥的理由,是地理位置表記,和使用地名的不同。戰史研究中核對現地位置,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史料中的地名,都使用當時軍用地圖的表記,與現在的地名,幾乎完全不同。且這種舊軍用地圖現在很難入手。即使入手,日軍的使用地圖,也會和國軍的地圖不一致。

筆者曾調查過日俄戰爭後,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総局繪製軍用地圖的過程。可以說日軍作戰中幾乎沒有1/5萬分之一的地圖,使用的均為1/10萬分之一地圖。此類地圖,多以中國的原圖為底圖,現地偷測,補充,大正時代後又經航空攝影修正而成。特點是地名的表記錯誤極多。通過翻譯將現地人方言的地名發音標為漢字,當然不免出錯。一面,即使戰鬥中繳獲到中國軍的1/5萬分之一地圖也不能使用,只能作地形地名參考。因為軍系統的命令,報告必須按自己的地圖進行。

上圖的部分擴大,其中標“劉莊”處,即金莊地理位置

金莊的位置到底在何處?湯軍團的戰鬥詳報中並未有地圖標記,只出現幾個附近地名。如房前,鳳落,小鍋里,劉莊等。以下是國軍戰史叢書《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中有關湯軍團蘭陵鎮附近戰場的作戰要圖[9]。其中也有金莊的位置,但標誌是“劉莊”。地點在鳳落西,小鍋里東,是湯軍團第五十二軍4月2日的戰鬥地點。

具體位置可見以下國軍使用的1/5萬分之一圖

1/50000軍用地圖(蘭陵鎮)局部

此圖中標為金家莊,位置于向城南南東9.8公里處。第十師團的情報誌《磯情》中,曾準確記錄過坂本支隊騎兵隊在“向城南南東十公里處金莊”被敵包圍。從地圖看,東500M處有劉莊。西方有欒家莊,房前,西北方有小鍋里,作字溝等地名。按日軍記錄,還有一個戰鬥地點被稱為“獨立高地”,現地名為黃山,在金莊西南2.5公里處,是一個相對高度僅20余米的土丘,也是附近唯一的高地。向城守備隊,為了救援金莊,曾於4月2日凌晨攻擊佔領此高地作為救援戰鬥的基地。

谷歌航空圖

對比一下今日的谷歌地圖,雖位置準確,但現在地名於戰鬥詳報標記全非。若只靠此圖,幾乎不可能還原約80年前的戰鬥。在谷歌地圖上,金莊的名稱被標為合莊。

中間的水流為西迦河,東部為關軍(52A),西部為王軍(85A)激戰都發生在西部

再對比一下蘭陵附近的地域圖。從湯軍團的戰鬥詳報中的部署分析,以中間的水流(西迦河)為界西部蘭陵,洪山北方戰場是王仲廉八十五軍負責防守的地域。東部魯坊,南橋北一帶,是關麟征五十二軍的防守地域。金莊屬於關軍的守備範圍,其戰鬥是由關麟征軍所為的事實也可一目了然。

如此,若掌握了以上新舊地名的互換,和戰場附近的地理位置后,具體戰鬥的還原,會容易進行得多。   

四,日軍戰鬥詳報記錄的金莊附近戰鬥

步兵第二十一聯隊步兵炮隊的戰史記錄中,引用了騎兵第五聯隊的“金莊戰鬥詳報第七號”,內容如下:

5K戰詳第七號
(1938)3月31 晴,聯隊在王樓(向城東北700M)待命,坂本支隊主力片野部隊向向城前進中,前衛已進入該地。台兒莊方面有敵4個師,…騎兵隊立即搜索台兒莊方面敵情。
1700,騎兵聯隊從小褐(鍋)里出發,警戒前進到金莊停止。偵查洪山鎮及其東方敵情。
2200,支隊長通知 支隊主力在李莊(愛曲),房前(坊前)一線,攻擊準備中。支隊本部位於官莊(向城南5公里)。
4月1日,晴 0540,約7-800敵分兩縱隊接近金莊。北方也有攜帶重機槍之敵5-600名攻擊前來。0840,向支隊長報告,當面之敵不下兩千。並逐漸增強中[10]

     此段,記錄了騎兵隊4月1日被包圍前的行動。之後的情況,可見《濱田聯隊秘史》中《金莊、向城附近的戰鬥》一節(197-202頁),及《濱田聯隊史》《金莊,向城的戰鬥》一節(250-251頁)。從內容看,兩者來源同樣,都是複數經驗者的手記,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金莊戰鬥過程。由于是幾個不同執筆者的文章,時間順序上有些小差錯,以下是筆者經綜合分析后的還原。

3月31日晨,步兵第二十一聯隊作為坂本支隊右縱隊,向蘭陵鎮前進途中最先到達向城。此時第一大隊(大隊長代理迫田廣一大尉)被命令擔任向城守備隊。本隊繼續向蘭陵方向前進。
騎兵第五聯隊(約200餘名)此前也到達向城,奉支隊命令向蘭陵鎮東方洪山,魯坊一帶偵察敵情。支隊第一線部隊,于31日午後在蘭陵北方林屯(國軍稱愛曲,秋湖)一帶發現敵情后停止前進,展開部隊,為翌日預定的攻擊作準備中。此時,騎兵隊奉命向前方洪山,魯坊方面偵查敵情。(具體行動路線不明)。
4月1日晨,在蘭陵鎮北方戰場(林屯),坂本支隊開始攻擊前進。此時騎兵隊在魯坊北小鍋里附近,與敵軍(關麟征軍)大部隊遭遇,進入戰鬥。激戰中受到嚴重損失,後輾轉撤退到房前(坊前),最終在房前東三公里處金莊,劉莊附近被中國軍包圍。一日正午,聯隊長杉本大佐,向支隊本部發電緊急求援。此時,西方蘭陵鎮北主戰場的戰鬥還在進行中,於官莊(向城南5公里)指揮戰鬥的坂本順支隊長,立即通知附近響河屯(“老鶴巷”的倒讀?(西迦河邊,洪山至魯坊道路中間的地名,金莊西南6公里處)的步21第二大隊長,命其確定騎兵隊所在位置。大隊長在地圖上確定大體位置后,派出本部傳令兵間義雄前往現地偵查,確認。間上等兵于1日1300出發,1500頃到達金莊,發現了受損嚴重的騎兵隊,1700頃返回大隊本部報告。第二大隊長立即將報告轉電坂本支隊長,支隊長命令向城守備隊前往救援。
救援隊由代理大隊長迫田大尉指揮,編成為第二中隊,第一中隊一部及臨時增援到達的,旅團副官二宮少尉指揮的步21第十一中隊及機槍一小隊,人數約2-300名。2100,從向城南門出發,先到達金莊西(西南)的獨立高地(黃山)。4月2日0230,經戰鬥奪取獨立高地,作為救援基地。由于夜間很難確認金莊所在地點,且周圍所有村落幾乎都有敵部隊駐防。所以夜間在一名脫出金莊的騎兵斥候帶領下,先到達激戰地小鍋里清掃戰場,收容了部分傷兵。
4月2日天明後,金莊騎兵隊的聯絡兵到達黃山陣地,在其嚮導下救援隊從西方(欒家荘方向)在敵火力側射下向金莊攻擊前進。金莊村中有騎兵隊高掛的信號旗,不難發現。但由於周圍被中國軍重重包圍,第二(羽倉),第十一(足立)兩中隊的晝間突破戰鬥未能達到目的。日暮後1930,趁夜黑再次發起突擊,經激戰救援隊于2130進入村內。與杉本大佐的騎兵隊主力匯合。之後立即趁夜幕隱蔽開始突圍準備。組織掩護,接應,預備擔架,馬銜(馬嚼子,軍馬不鳴處理的工具),處置受傷馬匹等。
4月3日0300,利用村莊的陰影掩護,救援隊與騎兵隊隱蔽脫出成功。0400到達小鍋里附近西迦河岸進行整頓,休息。晝間在此地被敵部隊再次包圍。騎兵隊及救援隊在小鍋里抵抗一日,夜幕降臨后,在野炮兵一小隊(兩門)的炮擊掩護下撤出小鍋里,3日晚2130(一說2330)安全返回向城。

以上為『濱田聯隊史』中記錄的戰鬥過程。另外參加了救援作戰的第十一中隊士兵梅田房雄,也在日記中較詳細地記錄了戰鬥過程。

4月1日午後二時半,傳來騎兵聯隊被包圍的消息,本中隊作為援軍出發營救。第十一中隊配機槍一小隊立即乘車出發。自動車前行約八公里後,全體下車,等待迫田大尉的大隊主力到達。與迫田隊合流後,午後五時前進,先佔領了河對岸部落。繼續前進,目標是前方被敵佔領的小丘,預定日落後展開攻擊。
到達山腳下時,突然與敵遭遇…第一中隊和第三中隊,向右方迂迴佔領了山丘一部,我分隊在山腳墓地掩護。…經突擊奪取山頂。戰鬥中,第十二(一)中隊林戰死,鹽滿負傷,第二中隊,第一機槍中隊各有一名負傷。
大隊在佔領丘頂後,集結部隊向騎兵隊方向前進。我與其他十幾名奉命留下照顧傷兵。大隊出發後,原佔領山頭的敵兵前來用手榴彈,機槍猛烈逆襲,我部無抵抗能力,撤退到後方大隊行李隊位置,又渡河退到野炮兵陣地附近。此時天已見明,聽說大隊也返回(基地),不久再度赴戰場。我第二小隊與野炮兵隊,行李隊一起在原位置警戒…
4月3日…午後(前)五時頃,戰鬥結束,大隊返回(小鍋里)。附近未有槍聲,在壕中沉思遐想。11時頃,敵前來騷擾射擊,午後2時頃,再次猛烈攻擊。4時,敵迫擊炮彈一枚在壕沿一米處落下,險些遭難。用機槍對敵亂射,斃敵許多。午後八時部隊開始行進,與騎兵隊和大隊本部一起返回向城[11]

以上為救援隊中第十一中隊士兵梅田房雄的日記。救援任務結束後,4月4日午後三時,被臨時抽出參加救援的梅田第十一中隊後奉命歸隊。

由於此時,向城已被敵嚴密包圍,該隊出城困難。深夜11時30分才得以突圍出城,避開道路,輾轉南下。此時東部戰場一帶早已被湯軍團大軍塞滿,目標的步21本部堡子,也在敵(89D)重圍之下。4月5日,第十一中隊向聯隊主力接近中,被敵大部隊包圍,奮戰中彈盡,島田少尉戰死,部隊損失半數。梅田與大平,松村三人逃出戰場後迷失方向,徘徊中被台兒莊方面瀨谷支隊重炮兵隊收容,4月6日午前才得以歸隊。此時中隊殘存者僅剩21名(同前,69頁)。

梅田對自己中隊的評價是“我中隊作戰十分糟糕,每日像野狗一樣在戰場被敵趕來趕去,沒打過一場像樣的漂亮仗”[12]*。此4月5日歸隊中的遭遇戰,是梅田所在的第十一中隊台兒莊戰鬥中損失最大的一次戰鬥。

從記述內容分析,梅田所在第三大隊第十一中隊,並不是向城守備隊。而是4月1日午前攻擊蘭陵鎮的部隊。午後1430大隊接到通報後,蘭陵附近戰鬥已結束。此為大隊能派出援兵的理由。該隊(步兵一中隊40名,機槍一小隊十餘名,野炮兵一小隊)[13],在島田少尉中隊長代理指揮下、從蘭陵鎮附近乘車沿向城,蘭陵公路北進約6公里下車。等待從向城方向南下的第一大隊迫田救援隊到達。從地圖看,待機位置應在林屯,愛曲附近。與迫田救援隊合流後,在河西岸設炮兵陣地,救援隊的行李,馬匹等也駐留此地(後方基地)。後午後5時渡河東進,第一佔領的村莊,應是對岸的小鍋里。為了佔領有利地形,又向南方獨立高地(黃山)前進,二日凌晨0230,經戰鬥將高地佔領。之後梅田所在一小隊留下照顧傷員,救援隊主力向金莊出發。由於敵方的逆襲,留守高地的小隊退向炮兵所在的救援基地。

4月3日晨,救援任務結束後,各隊在小鍋里村集結,整頓。1100後遭到敵襲擊,不久被再次包圍。入夜後2000,才在夜幕掩護下脫出,2130到達向城。

按第十師團方面記錄,4月3日1545,瀬谷支隊長曾奉上級(師團)命令,派步兵第十聯隊一中隊,機槍一小隊及臨時山砲中隊緊急赴小鍋里支援[14]。第十師團情報誌記載:

為救援在金莊(向城南南東十公里)被敵包圍的坂本支隊騎兵隊(5K主力),救援部隊(瀬谷支隊步一中,MG二小,LPW一中,BIA一小)于3日晚2130從楊家樓出發。後接到該騎兵隊已脫出包圍,三日拂曉在小鍋里集結的報告后返回。

 步兵第十聯隊戰鬥詳報也有同樣記錄:

4月4日0830接到通知,“步兵救援隊於4月2日午後8時突破敵包圍(進入金莊),3日拂曉(突圍)到達向城南南東八公里處(小鍋里)集結兵力”[15]

此軍內通報和騎兵隊的救援記錄在時間,地點上一致。其中三日拂曉突圍後的集結地點,即是前述西迦河岸附近的小鍋里。師團情報誌稱,因得知3日拂曉救援成功消息,所以瀨谷支隊取消了部隊派遣。筆者分析此內容並不準確。若得知的是3日拂曉救援成功消息,第十師團方面不會在3日晚2130派出部隊。應是得到救援隊一行3日晝間在小鍋里附近被再次包圍消息後的派兵,目的並不是金莊,而在解救小鍋里之圍。此時,第五師團坂本支隊遠在南方激戰,已無力再次派兵救援。而第十師團瀨谷支隊已完成台兒莊城外掃蕩,且敵主力又不在台兒莊正面戰場,所以存有救援餘裕。瀨谷支隊救援隊出發時間為2130,正好是騎兵隊一行返回到達向城的時間。即金莊救援隊自行返回向城,是瀬谷支隊派遣中止的理由。

金莊附近的兩日戰鬥中,騎兵隊戰死14名(《官報》統計的集計,4月1日戰死增田昇騎曹長等7名,4月2日戰死藤岡正雄騎少尉等6名,4月4日戰死下地博美一名),負傷約百名。雖損失了大半數馬匹。救援隊戰死一至二名,負傷記錄為14名。

按《濱田聯隊秘史》中岸本清之的統計表,金莊戰鬥救援隊方面無一戰死,可實際上梅田日記記錄了林姓的一名戰死者。《官報》(381105號)也記錄了步21三機荒木彌一少尉4月3日在劉莊戰死。筆者按《官報》(381114號)記錄查對,發現梅田記錄的林姓戰死者是4月2日死亡的上等兵林達,此人不會被遺漏,可能被岸本清之算入向城守城戰的戰死者統計中。

五,湯軍團記錄的金莊戰鬥

下面,從湯軍團戰鬥詳報記錄,看一看金莊戰鬥的當事者,關麟征第五十二軍在金莊附近的作戰行動。

如前所述,第五十二軍奉命撤離台兒莊北方戰場的時間是3月31日晚,從北方迂迴,4月1日晨到達洪山鎮東部的魯坊,南橋,進入守備區域。在陸續到達時,日軍坂本支隊主力(約4大隊步兵,一大隊炮兵)對蘭陵鎮正面(愛曲,秋湖一帶)第四師(原蘭陵鎮守備部隊)陣地的攻擊已經開始。而西迦河以東,關麟征第五十二軍進入的一帶並無日軍主力存在。關軍在此地遇到的敵軍,僅僅是一個偵查部隊,即騎兵第五聯隊一行約200餘人。該隊此時正奉命到洪山鎮以東地區偵察敵情。 關於與日軍騎兵隊的戰鬥,湯軍團戰鬥詳報中有如下記錄:

4月2日,據十三軍獨立騎兵團李團長冬(2日)電稱:敵三山部隊由向城南竄在蘭陵,鳳落,田陽一帶有激戰(《資料選編》105頁)。

筆者認為此報是第一個有關金莊之戰的記錄。內容是獨立騎兵李團(第十三軍的偵查部隊)的報告。和日軍的騎兵隊一樣,此時的騎兵主要是擔任戰場偵查任務。報告中提到的“三山部隊”,應是“杉本部隊(聯隊長杉本大佐)”之訛。地點的鳳落(今日皇路),田陽(今日田營,鳳落東北3公里)都是魯坊,南橋北部地名。也是坂本支隊唯一進出西迦河東部的部隊。從軍團命令,以“(關軍)一部控置于鳳落,大古莊,金莊,河灣一帶”的部署內容看,無疑在此處“有激戰”者即是關軍。只不過此情報上告時間太遲,2日,第五騎兵聯隊已在金莊被圍。

關於4月1日的戰鬥,軍團戰鬥詳報描寫的主要是蘭陵正面戰場,第四師,第八十九師對愛曲,秋湖之敵的阻擊戰。有關麟征第五十二軍的行動,僅記載為“本晨到達魯坊,南橋附近,正繼續行動中”(《資料選輯》110頁),并沒有戰鬥記錄。

4月2日,日軍南進后,湯軍團戰鬥詳報記載的還是第四師,第八十九師在蘭陵附近協同攻擊鳳凰山,前後煙頭,小洪山之敵的內容。也提及到“第八十九師五三四團將敵迫入古莊”一件(同前)。按舊軍用地圖,金(家)莊北1公里處有大小古莊之地名,若指此地,說明第八十九師五三四團也參加過金莊包圍戰。此日,周圍早已無強敵存在,而湯軍團主力兩個軍又未南下,兵浮於事。2日,湯恩伯命第八十五軍南下追擊。2日晚,五十二軍與第八十五軍換防,仍留在蘭陵,洪山一帶繼續“殲滅殘敵”。戰鬥詳報中僅記錄了關軍如下換防后的行動。

“我第五十二軍除派一部接防第四師之小洪山,鳳凰山,后煙頭陣地,積極肅清殘敵外,并以主力向向城附近迂迴包圍竄秋湖,作字溝之敵。

“肅清殘敵”,是關麟征第五十二軍主力被留在蘭陵,洪山一帶的理由之一。日軍主力南下后,到底此地還有何種“殘敵”存在?根據坂本支隊方面的記錄,此日,僅有在蘭陵鎮附近戰場監視敵動向的步21第四,第七兩個中隊,和被包圍在金莊的騎兵第五聯隊及來自向城的救援隊。

從地名判斷,在“小洪山,鳳凰山,后煙頭陣地附近”之殘敵,是坂本支隊殘留此地的步兵兩中隊。以主力迂迴向城意圖包圍的“秋湖,作字溝之敵”,應是步21的金莊救援隊和金莊的騎兵隊(作字溝在小鍋里西北方1.5公里處)。

蘭陵附近的兩中隊,奉命4月2日夜南下歸隊。2日晝間確實記錄了與包圍之敵的戰鬥。從時間,地點分析,對手不是關軍,而是第四師的部隊。因為在此地與關軍換防時間是4月2日晚。步21的第四,第七中隊,最後于4月2日夜間脫離戰場南下,輾轉一整日4月3日晚才到達堡子歸隊。

有關金莊戰鬥的記錄,4月3日戰鬥結束后,出現在湯軍團的戰鬥詳報中:

4月3 日我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及第二师第八团与分据西房前小王庄、凤落、作字沟、小锅里一帶之敌激战。…敌伤亡惨重…以上各村,经半日血战尽行克复,并在房前抄获敌司令部, 除获大批公私文件外,并获无线电两台, 其他战利品甚多,欒庄、孙家房前、刘庄有敌步骑千余人,旋以被我击破,又在刘庄抄获敌司令部,據所獲文件檢知敵部隊為北支派遣軍坂垣兵團之小曲,片野,西山各聯隊及新島騎兵聯隊…。

描寫了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師第八團的作字溝,小鍋里,房前,劉莊附近戰鬥。從內容分析,無疑是金莊包圍戰,和阻擊日軍救援隊的綜合記錄。雖沒提及所謂“新島騎兵聯隊長”的生死,但已給媒體報道出示了足夠的暗示。內容包括1日至3日幾天的作戰內容。房前(今日名坊前),鳳落(今日名皇路),作字溝,小鍋里(今日名小郭),欒莊(今日名蘭家莊),劉莊(金莊)等,都是4月1日以後關麟征軍負責守備的西迦河以東,魯坊,南橋以北的蘭陵鎮東部地域地名。其中的“劉莊敵司令部”即是日軍所稱的金莊。劉莊在金莊東500M處,西方1.5公里處是欒家莊(蘭莊村)再西方的地名是坊前。從救援隊的記錄看,金莊外圍也有騎兵隊的陣地,所以其所在地,到底是金莊,還是劉莊還有待再考。

左為金莊,右為劉莊,5K在村外也有陣地,日軍記錄取左,關軍記錄取右。實際不明

4月3日凌晨0300,救援隊和騎兵隊脫出金莊(劉莊)后,此地被關麟征部佔領。戰鬥詳報記錄的抄敵司令部兩處並不虛假。另一處的房前(劉莊西3.7公里,現在名坊前)敵司令部,可能也是騎兵隊退入劉莊(金莊)前的戰鬥據點,或救援隊一時佔領的獨立小高地。推測日軍從金莊(劉莊)隱秘撤出時,除了遺棄了部分物資,傷殘馬匹(有記錄)外,還會有一些司令部殘留的物品,文件。但從關軍連敵部隊名都未能掌握的戰果報告(稱新島騎兵聯隊)內容看,絕不會有重要文件。

之後其他媒體宣傳中出現的關麟征軍殲滅新島騎兵聯隊的各種消息源,即來源於此處戰鬥詳報內容。以下僅引用一處《大公報》的報導:

 4月4日 中央社徐州三日電:…三日晨我向洪山镇出击,我××营长身先士卒,与敌血战二小时,敌被我消灭大半,敌联队司令部当经我占领,敌联队长千岛亦于是役战死,我并夺获無线电机一架,步机枪及弹药文件甚多,据俘获供称,该部为板垣师团之千岛联队,系由太原调来者。我另一部三日亦向兰陵镇之敌几度奇袭,敌己呈慌乱状态,惟尚在顽抗中。至秋胡之敌,经我部六日(2日)晚将其包围后,即施行猛攻,敌骑三百悉被歼灭,三日晨敌步兵五百增援,亦为我歼灭逾半...”

消息傳至媒體,內容已經相當走形,本來就不準確的“新島聯隊”,又傳為“千島聯隊”。未觸及下落的杉本聯隊長,也被媒體宣判了死刑。但關麟征軍所抄的是坂垣師團騎兵聯隊司令部之件,並不難讀出。

以上為4月1日至3日,關麟征軍的兩個師,對日軍騎兵聯隊和前來救援的向城守備隊的戰鬥記錄。由於日軍方面和湯軍團方面的戰鬥詳報中,都並未出現有關軍其他戰鬥的記錄,所以可以確認,此戰應是關麟征五十二軍2萬餘人4月1-5日,在蘭陵附近經歷的唯一一次戰鬥。

關於戰鬥損失,見關麟征4月4日15時對蔣中正的報告:

職軍連日以來在洪山鎮附近之劉莊房前一帶與…敵步騎兵二千餘名附炮卅餘門戰車廿餘輛激戰,經我官兵奮勇猛攻已將該敵大半殲滅,殘餘少數已向西北方潰退。此役經已查明之俘獲品及我軍傷亡數如下。第二師俘虜戰馬三匹,摩托車一輛…第廿五師獲戰馬22匹,步槍卅四支,輕機槍五挺,無線電一台…第二師傷軍官十員,兵310名。陣亡官13員,兵192名。第廿五師傷軍官六員,兵585名。陣亡士兵285名。(《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2-090200-00038-067)

關軍4月4日後無戰鬥記錄,5日離開蘭陵向台兒莊東北方底閣,楊樓方向轉進。所以4日報告的陣亡官兵490名,都出於為時三天的金莊附近戰鬥中。敵手騎兵第五聯隊加步21第一大隊救援隊最大有500名,所以報告中出現的“敵步騎二千餘名附炮卅餘門戰車廿餘輛”等都是虛構(救援隊配備了野炮兩門是事實)。繳獲的馬匹數應較真實。騎兵聯隊稱損失了馬匹的大半,夜間突圍時也有放棄傷殘馬匹的記錄。

關軍方面自報僅陣亡數即達490名,與日軍自報的戰死約16名(此數可能有少數遺漏)相比,有20倍以上大差,儘管戰鬥中一直佔有主動地位。

關麟征軍在向城南金莊圍攻數百日軍步騎的4月2日,被湯恩伯釜底抽薪(關軍本是援助第二十七師的部隊)后的孫連仲第二十七師,正死守台兒莊外圍的據點低石橋。在瀬谷支隊步兵第十聯隊主力及兩輛89式中戰車的協同攻擊下,數百名堅守的邊莊的部隊孤立無援。除一部撤退者外,陣地內守軍幾乎全軍覆滅。打掃戰場時第十聯隊戰鬥詳報記錄,

“此地七十九名中國軍人在狹窄的壕內尸體重疊並肩戰死,無一投降,雖為頑敵其勇壯之姿無不令人感動…視死如歸絕不都是日軍自己的品格,氣節”[16]*

對比之下,一方兵浮於事無用武之地,一方孤立無援歎死疆場。其結果看了實令人心寒。當然此責任不在關軍,而在李宗仁,湯恩伯部署指揮的失誤中。

六,中國軍的向城圍攻戰

關麟徵軍“積極肅清殘敵”的戰鬥,並沒有因此結束。4月3日晚,救援隊護送騎兵隊返回向城后,翌日向城被追擊到來的敵大部隊包圍,此戰曾三易指揮,一直持續了兩周以上。

可以說,關麟征第五十二軍的2萬人馬,在台兒莊戰鬥中的功績,並不在金莊戰鬥,而是在戰略面,以優勢兵力阻塞,截斷了日軍的後方運輸線。向城是第五師團坂本支隊的兵站中繼地,支隊的作戰物資都要經此地疏散到戰鬥第一線。前線的傷兵,也先要後送到此地集結。坂本支隊長將作戰部隊的1/5(一大隊)留守向城的理由,既是要保障兵站和後方運輸的安全。向城的圍城戰,使此兵站機能完全停止。之後至4月8日的四天間,前線坂本支隊的作戰物資補給,都是由台兒莊正面戰場瀨谷支隊方面的兵站供給點所通融接濟的。不僅如此,一支護送前線傷兵返回臨沂的輜重兵中隊(江藤新吾隊長),出發未成也被封入城內。使狹窄的城內增加了200餘名傷兵和400餘輜重隊人馬等非戰鬥員,更增加了守成城困難。糧秣,醫藥品等極端不足。

先看一下4月3日,金莊戰鬥以後關麟征軍的動向。

4月1日夜,坂本支隊主力突破湯軍團防線南下之後,主戰場轉到台兒莊東部接近運河線的火石埠,賀莊,堡子,大顧珊一帶,4月3日之後,坂本支隊與湯軍團主力的激戰,都發生在台兒莊東部戰場南線。拉鋸式的攻防戰鬥一直持續到4月7日。結果湯軍團各部並未能殲滅兵力不足自己十分之一的坂本支隊,並未能按計劃進出台兒莊正面戰場。

一面,與南線的激戰相反,留守在蘭陵,洪山附近北線關麟征部,除了唯一的金莊戰鬥外,並未遇到新敵,直至4月5日轉進台兒莊前,一直無用武之地。湯軍團戰鬥詳報4月4日記載:

我第五十二軍在蘭陵鎮,洪山鎮一帶,一面調整所部位置,并肅清愛曲,鳳落,蘭陵,洪山一帶殘敵,一面積極部署再向底閣,腰里徐,柿樹園(台兒莊東北部地名)一帶席捲敵人之準備。(《資料選編》111頁)

4月3日金莊戰鬥之後,“殘敵”退入向城,所以 文中“肅清愛曲,鳳落,蘭陵,洪山一帶殘敵”的作戰實際上並不存在。之後關麟征部“積極部署再向底閣,腰里徐,柿樹園一帶席捲敵人之準備”的背景,是4月5日蔣中正對湯軍團的訓斥。擁7萬大軍的湯軍團,對僅6千餘名的坂本支隊戰鬥久久不能取勝,貽誤殲敵戰機,是蔣動怒的理由。筆者考慮,此怒火之下的招風最大者,即是從台兒莊北戰場釜底抽薪而來,到達蘭陵附近後卻無地用武的關麟征第五十二軍。此時南線戰事緊張,可以迅速調動的只有關軍一部,此為4月5日後,關麟征第五十二軍才匆匆轉進台兒莊東北方楊樓,底閣一帶的理由。

轉進時,關麟征將向城的圍城任務轉交給接替警戒的吳良琛第十三師。第十三師也是4月1日以後被李宗仁新分配給湯恩伯的部隊,到後進入岔河鎮(《資料選編》105頁)。湯軍團戰鬥詳報中並未提到過該部隊在台兒莊東戰場的戰鬥,所以也是兵浮於事的湯軍團手頭未使用部隊之一。4月5日,李宗仁命第十三師赴魯坊,南橋(洪山鎮東,原關麟征軍據點)接替關軍警戒東北方向(向城)之敵(《資料選編》109頁)。到達南橋司令部後,第十三師長吳良琛4月6日下午7時報告如下:

遵照本日上午9時命令部署如下:以第卅七旅在大官莊,王莊,小店,鳳落,作字溝,三化房前一帶筑工扼守,以第卅九旅位置官橋南橋魯坊。(《資料選編》115頁)

從部署看,4月6日之後取代關軍監視,包圍向城的是第十三師三十七旅(陶旅?)7日發動第一次攻城的也是該部。

日軍向城守備隊記錄了7日,“ 敵從第三中隊正面攻城,在我阻擊下遺棄尸體30具退卻。”的戰鬥。9日,吳良琛師長上報湯恩伯時稱:“七三團陽(7)日攻擊向城之敵,計傷亡官兵百餘名”(《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2-090200-00045-143)。對比下,可見《濱田聯隊史》的記錄數字並不誇張。

4月7日第十三師第一次攻城失利後,七十五軍第一三九師(黃光華)的一個旅(孫旅,四個營),8日也從九山戰場(嶧縣東北)被派往向城[17]。關於向城內的敵情:

十三師七十二團第三營營長凃敬于9日5時自姚家村呈出報告稱:據向城之敵炮四門,步騎約300餘人,城外有鐵條網,本日午前敵由東北增來200余人”(《資料選編》117頁)

從東北(臨沂方向)增援來到的部隊,是否指前日歸還未果又被封入城內的輜重兵中隊不明。電報中曾出現過七三團,此報告又出現七二團,可知4月8日前,第十三師有兩個團配置于向城附近圍城。之後4月8日,第十三師一部(一旅)被配屬給張自忠第59軍,參加了圍攻朱陳的戰鬥(“奉命十三師歸本軍指揮解決朱陳戰鬥”,《資料選編》138頁)。

第一三九師孫旅到達向城之後,湯軍團長“9日8時在洪山鎮命令一三九師孫旅長,十三師七十二團第三營凃營長,撥凃營所部歸孫旅長指揮,圍攻向城”。(《資料選編》118頁)。此為湯恩伯直接下令的第二次攻城戰。由一三九師孫旅長指揮。攻城前4月10日,日軍飛機五架前來為向城守軍空投食糧,醫藥品。使中國軍方面掌握了城內部隊之困乏狀態。經兩日準備,12日凌晨,一三九師第二次夜襲攻城。結果仍未能克。日軍守城部隊記錄,

“凌晨4時,敵軍從北方接近架梯攻城,激戰三小時,將敵擊退。敵遺尸4-50具”。

 第一三九師也報告:

4月12日 “我一三九師連日圍攻向城未下,敵復有增援到來之模樣,該師仍與敵相峙”(《資料選編》120頁)。

文中“敵復有增援到來之模樣”,指的是新到戰場的第五師團國崎支隊(以步兵第八旅團步41主力為基幹)從臨沂方面的來援。此時,台兒莊戰鬥已轉入徐州會戰前期,在膠濟線警備中的國崎支隊,接替坂本支隊也被投入戰場,受命續攻臨沂城。之前,為救出受圍困已近十日的向城內部隊,(特別是二百餘急待治療的傷兵),13日,國崎支隊長派出步41第一大隊長林田敬蔵指揮的林田支隊赴向城救援。14日午後,湯軍團戰鬥詳報記載:

“據十三師吳師長13.18,14.10.14.15迭電稱:一,艾山,義堂集,古城,馬埠嶺之敵,約一聯隊,二,經唐家林向中村南犯之敵五六百人,正與我耿團在在大冶附近激戰,三據報南竄之敵已向向城前進云” (《資料選編》121頁)。

湯恩伯在得到敵方向城救援部隊從義堂集出發消息后,14日緊急下令云:

一三九師應迅速將向城之敵包圍聚殲之,并師堵截臨沂方向敵之增援部隊,該師所配防于青山,平山,傅山,石城崗之主力,全部移至向城附近,原陣地即與第四師交代(《資料選編》122頁)。

即企圖在敵向城援軍到達前,使用第一三九師全部兵力一舉攻克向城。可是實際上此令下達過遲。一三九師調兵前,赴向城增援的林田支隊,已經戰鬥擊退了圍城部隊,4月14日午前進入向城,完成了補給,救援任務。

有關林田救援隊與中國軍圍城部隊的戰鬥,“據一三九師黃師長[18]14日23時參字第一〇九號代電節稱:

13日午有敵四五百人,由賈莊(東北8公里)攻擊騎兵李團及第十三師之凃營,激戰約五小時,凃營長陣亡,并傷亡官兵二百餘人,王樓陷落,經以孫營協援,戰至14日早,敵由向城東南門突圍而出,該師七一七團及七二六團饒功向城,敵復猛衝凃營,致該營潰亂等語。(《資料選編》123頁)

即13-14日第十三師堵截日軍增援向城的作戰也告失敗,凃營長陣亡。14日,日軍增援部隊(林田支隊)進入向城,交付了糧秣彈藥後,護衛246名傷兵,與輜重兵中隊(新到與城內加算共兩中隊)于當日傍晚,出城踏上歸途。

對返回臨沂的林田支隊一行,第十三師陶旅連夜再次堵截追擊。交戰中亦出現不少新損失。湯軍團戰鬥詳報記錄:

據十三師吳師長15.11電,本師陶旅昨晚在向城東北官橋附近與敵激戰竟夜,至本晨三時敵仍佔據英王山,官橋,歇腳山一帶高地頑強抵抗。經我七七團鄧營衝鋒肉搏十餘次,卒將歇腳山佔領。同時我以另一部由周莊向北擊敵側背,敵不支潰向西北方向逃竄。刻正猛追中,當場斃敵甚多。其傷兵均用汽車運往向城。是役奪獲戰旗兩面,載書板垣兵團國崎支隊等字樣。車馬彈藥各若干,我亦陣傷營長一員傷亡連長以下十餘員,士兵二百餘名。向城城內之敵軍尚有四五百名,擬即協同黃師攻擊以期殲滅定等情。(《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2-090200-00040-052)

對照地圖,可知戰鬥地點在向城東北5.5公里處官橋附近。歇腳山(鐡角山),英王山(印王山村)都是附近地名。林田向城救援隊,此時正護送246名傷兵,與兩個輜重兵中隊返回義堂集途中。是一個臃腫龐大,行動不便的隊列。

步41《陣中日誌》記錄“林田支隊歸途中,在向城東北方四公里處官橋與敵2000名遭遇。為避免對戰迂迴前進,於午後三時到達朝山橋宿營”[19]

避免正面交戰的理由,是因為運輸傷兵多數。且林田支隊的最緊急任務是迅速返回義堂集,參加翌日16日預定的臨沂攻城戰。救援戰鬥細節,日軍沒有留下記錄。若參考第十三師記錄的“是役奪獲戰旗兩面,載書板垣兵團國崎支隊等字樣。車馬彈藥各若干,我亦陣傷營長一員傷亡連長以下十餘員,士兵二百餘名”的內容看,途中絕不是一帆風順。林田支隊記錄救援戰鬥中,該隊前後兩次戰鬥共“戰死8名, 戰傷32名”(同前日誌,1188頁)。江藤輜重中隊也記錄,運輸途中傷兵死亡3名。

以上為向城附近的第三次戰鬥,發生在城外,是前來救援的林田支隊與圍城部隊間的戰鬥。

14日晚,林田大隊返回義堂集後,向城內日軍還剩下約300名受到補充後的戰鬥員(步21第一大隊,野炮兵一小隊,騎兵第五聯隊一部)。仍奉命繼續堅守該城。

三次攻城未果,在日軍救援下城內主要之敵已脫出後,湯恩伯仍不死心,14日晚執意催促第一三九師繼續圍攻向城,並於15日下嚴命,令

“關軍長指揮第十三師,第一三九師圍攻向城,限於明銑(16)日攻克該城並確保佔領之”(《資料選編》123頁)。

受命後關麟征軍長親自指揮了16至17日的最後一次攻城。有關此戰鬥,湯恩伯在17日14時致蔣委員長的電報中云: 

關軍長指揮吳黃兩師昨晚圍攻向城之敵,本日一度攻入寨內,發生激烈巷戰,因敵沿巷構築有堅強工事及鐵絲網頑強抵抗,未能湊效。我吳黃兩師傷亡甚大,官兵幾達千餘員名。刻仍在向城外圍攻中。《國史館》002-090200-00040-047

現在,國內的媒體和抗戰演義中多流傳的是向城被一三九師攻克說。如《大公报》4月12日:

郑州11日下午八时发专电 峄县战况无变化,向城昨经我黄光华师克复,敌向东北溃退。

《申报》汉口版4月17日 【紅店十五日中央社電】

向城之敵,前用飛機運送接濟,共擲七包,我拾其三,一爲菓品,一爲馬蹄鐵,一爲機槍彈,藉知該敵人病馬疲。十三日晚加緊團擊,當斃口二百餘,殘敵四十餘,據寨內首戶趙宅頑抗,又被我用火攻,僅逃出三人,餘盡焚斃,向城遂為我完全收復。

描寫的都是4月11-12日的一三九師的第二次攻城。《申报》汉口版4月18日 【徐州十七日中央社電】曾糾正過此報不確,(向城,昨日外間盛傳克復不確)。但一三九師克向城的佳話,直至今日仍然存在多種記錄中。較有權威性的記錄有《徐永昌日記/第四冊/263頁》(中研院近史所)

“向城為百三十九師攻下,敵竄朱陳”(徐永昌日记民國27年 4月11日)。學術界有《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稱“4月13日商震第三十二軍黃光華第一三九師圍攻山東向城,斃敵200餘名,敵據寨頑守。15日,又以火攻,遂克城”[20]

一面,若讀戰史檔案資料,可發現其中並未曾記錄過一次向城攻擊的成功。寫史,讀史到底是信宣傳材料,回憶錄,口述歷史還是信檔案資料?方法上實令人反思。

由於湯軍團戰鬥詳報到此中斷,後續內容筆者還未能入手,之後19-20日的日軍解圍戰鬥,請參考日軍步兵第二十一聯隊史中的以下記錄。

七,日軍的向城籠城記錄

一,輜重兵中隊的記錄

與金莊騎兵隊作戰的部隊,是關麟征第五十二軍。4月3日晚9時,金莊的第五騎兵聯隊被向城守備隊救援,後返回向城。翌4月4日午前,尾追到來的關麟征部已將向城團團包圍。但關麟征部並未攻城,4月5日其部奉命進出台兒莊正面戰場後,圍城任務被第十三師(吳良琛)接替。

4月4日,向城被敵包圍後,城內日軍共有四支部隊,約1000名。輜重兵中隊的經歷者門田竜輔,留下了一個較詳細的籠城記錄。『野戦の想い出門田竜輔手記』。據門田竜輔的記載,敵軍對向城的攻擊,最初發生在4月2日。

輜重兵第五聯隊的江藤新吾中隊,由步41一小隊步兵護衛,裝載炮彈,信管,3月31日從義堂集出發,經56公里行進,4月1日進入向城。此時聽到騎兵第五聯隊被敵包圍損失嚴重的消息。4月2日,該隊搭載前線後送的傷員返回義堂集,剛出南城門,即在城外遭到敵軍襲擊。車馬橫翻,...到處一片慘景。輜重隊的自衛隊立即進入戰鬥。此戰鬥擔任護衛的加茂小隊長頭部中彈戰死。戰鬥至晚間結束。[21]

若此內容為真,4月2日應為日軍佔領向城之後的第一次戰鬥。《濱田聯隊秘史》202頁,也記載了向城守備隊 “4月2日,一機的高野才吉伍長戰死,森元長市上等兵,吉川已之助一等兵負傷。4月3日,園山米三郎,米原群兩上等兵負傷”。但該書並沒有一處描寫過4月2日的戰鬥,不僅如此,明確記錄輜重兵堆返回義堂集的時間,是4月4日。遭到攻擊的到地點也不是城門口,而是出行1.2公里後。

到底是誰的錯誤?筆者調查了《官报》記載的此戰鬥中戰死者“加茂少尉”的記錄,發現此人並不是步41所屬(此時步41還在青島),而是步21的加茂松太郎少尉,可确认戰死時間是4月4日。結果證明了是門田竜輔手記中的錯誤。其手記,貌似日記形式記錄,實際上應是事後的整理歸納。有不少不準確之處。聯隊史中記錄的4.2-3日的死傷者,並不是在向城,而是救援金莊的向城守備隊(步21/Ⅰ)成員。

可供參考的是以下是門田繪製的向城要圖。

『野戦の想い出門田竜輔手記』插圖
根據《天地圖》製作
門田稱“向城是一個約50長,40米寬的小寨城(尺寸不準確)。有不到兩米的城壁,4-5米寬的護城河。四角有炮樓。城內部隊有從金莊退回的5K騎兵隊約200名(包括負傷者)。向城守備隊步21第三大隊(第一大隊之訛)兩中隊,包括負傷者約400名。野炮兵第五聯隊的一小隊 (惠木小隊長,14日-20日間,戰死),6-7名,(此數字不可靠,野炮兵一小隊,有2門炮,至少要有砲手9名×2,加段列,指揮班等30-40人操作),和輜重兵第五聯隊的江藤中隊約400名。包括傷員,城內共約1000名。其中可戰鬥者不足半數。指揮為騎兵聯隊長杉本一雄大佐(『門田竜輔手記』50頁)。
圍城之敵每日清晨,午後兩次槍炮射擊。每日約有百數十發炮彈落到城內。各隊砲擊負傷者不斷。4月6日後,為協助人手缺乏的野炮兵作戰,輜重兵中隊每日派出30名特務兵,輪換為炮兵服務,搬運炮彈,清除障礙物等。
4月7日,為確保食糧,騎兵隊附數名輜重隊特務兵組成30餘人的搜索隊,出城尋找食糧。在西南方兩公里處村莊遭到敵襲擊,被圍,後全體逃回(無死傷)(門田竜輔手記』52頁)
4月8日, 為偵查向義堂集撤退道路,輜重隊第一小隊山本秀夫少尉帶領5名隊員出發偵查道路敵情,被敵阻擊返回。此日從義堂集派往向城救援的糧秣輜重隊前進受阻。4月10日,友軍機5架,對敵陣空爆後空投物資。由於風向不佳,大部分落入敵陣。步兵兩分隊出城搶奪,遭到敵猛烈阻擊,2名分隊長戰死,物資落入敵手。
4月12日 凌晨4時,敵軍從北方接近架梯攻城,激戰三小時將敵擊退。敵遺尸4-50具。杉本聯隊長眼部負傷。(此記錄為一三九師一旅併十三師七十二團第三營凃營的第二次攻城)
4月13日城內食粮耗尽。杉本大隊長組織決死突围前,得到林田支队救援即将到达的联络。4月14日0630,林田支隊一中隊入城,1000頃,本隊,輜重隊入城。終於吃到白米飯。午後1700,江藤輜重兵中隊同林田支隊,載246名傷員,出發返回義堂集。騎兵第五聯隊,步21第三大隊,野炮兵隊留下繼續堅守向城。籠城中輜重兵中隊共戰死兩名(吉田實,助永中夫),負傷十數名,失蹤一名。(『門田竜輔手記』58頁)。
從向城出發後,前進道路有敵堵截,部隊避開道路在田地中迂迴前進。深夜敵一直尾追於後方。天明後大休,15日晚9時過到達義堂集。路途時間28小時,246名傷員中3名於輜重車上死亡。(『門田竜輔手記』60頁)。

此文章詳細地記錄了第五師團的輜重兵中隊在向城兩周間的經歷,可得知14日第一次解圍前,中國軍在4月7日(第13D陶旅),4月12日 (第139D和13D一部)曾有過兩次攻城戰,但都未成功。此期間,從激戰地台兒莊東戰場調來的第一三九師黃光華師長,因“戰績不良”,被湯恩伯撤職查辦,有說是因為向城攻擊後指揮上的失誤,但若與戰史資料核對,可發現矛盾百出[22]

《台儿庄大战之黄埔师生录》(團結出版社,2015年,474頁)中,有一段無證據的八卦,稱黃光華15日指揮一三九師三個團攻克向城,全殲日軍。後越級上報,稱來援之敵勢力強大。被上級誤判影響至作戰部署。後被湯恩伯以“貽誤戰機”罪名撤職查辦。第二旅旅長李兆锳代理師長,云。

按筆者考證,一三九師(一個旅)主導的第一次向城攻擊發生在11-12日。15日未發生戰鬥,向城也從來未被攻克。且國史館檔案記錄黃光華被撤職後,李兆锳被委任師長的奏請日為4月12日(國史館,數位典藏號 002-080200-00496-079),此時,命令系統講,黃已被撤職。到達是誰指揮的向城攻擊現不可判明。但可以說黃光華被撤職,和向城之戰並無關聯。

輜重兵中隊由於返回義堂集,籠城記錄到14日中止。之後的戰鬥,可見繼續堅守向城數日的步21第一大隊以下記錄。

 二,步兵第二十一聯隊第一大隊(守城部隊)的記錄

4月4日,包圍小錫(鍋)裡之敵在失去戰機後,緊追我戰場離脫部隊到達向城。4月4日午前10時,將向城完全包圍。在此前0930,為前線運輸彈藥後返回義堂集的師團輜重兵中隊,在加茂步兵一小隊掩護下,從向城出發,僅前進1.2公里,即遭敵襲擊,不得已返回向城,敵隨之接近城下。守備隊決定在至近距離攻擊殲敵,做好充分準備嚴陣以待。在敵迫擊炮出現在陣地前時,野炮兵以準確的射擊將其壓制。騎兵第五聯隊長杉本大佐,奉命擔任向城守備隊總指揮。(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251頁)

此處也提到步兵護送隊的加茂小隊長。證明前述門田竜輔資料中輜重部隊4月2日出發,步41加茂小隊長戰死的內容並不準確。

4月5日我守備隊在杉本大佐指揮下,構築城防工事。4月6 日繼續鞏固工事,此時城內糧秣緊張,開始用山芋代食。4月7日夜,敵從第三中隊正面攻城,在我阻擊下遺棄尸體30具退卻。(同前)

4月7日的攻城戰鬥,可以和中國軍方面的戰鬥詳報記錄吻合。是圍城部隊的第一次攻城。指揮攻擊的是吳良琛第十三師的陶旅長。該旅4月5日,接替關麟征軍進入向城周圍。攻擊中國軍記錄傷亡百餘名。4月8日,黃光華第一三九師孫旅也到達向城,並擔任合同攻城指揮。其攻城的准備行動,在步21的聯隊史的以下記錄中可確認。

4月9日,為阻止中國軍攻城,守備隊組織輜重隊,衛生隊人員約百名出城清掃障礙,破壞敵前線據點墻壁,修補護城水壕等。敵徹夜再次前來破壞水壕,有攻城前兆。4月10日,羽倉中隊正面之敵終於侵入水壕,將其破壞。之後敵縮小了對向城的包圍網。午後二時,友軍運輸機五架飛來,在1000M高度空投下彈藥糧秣。由於風向不利,大半落入敵陣地中(同前,251頁)。

另據第十師團情報誌《磯情》89號[23](4月6日)記載,“坂本支隊向城守備隊逐漸被優勢之敵包圍攻擊,本六日派出戰鬥機掩護下的運輸機四架,空投彈藥,醫療器材”。此六日的空投記錄,現中日兩軍現地各部隊中無有一處提到,所以推測由於某種原因,6日的空投未能按計劃實行。

攻城部隊破壞的是城南墻下的人工水渠(地圖已上不存在)

中國媒體是如何記記錄的向城空投和攻城結果?《申报》汉口版4月17日【紅店十五日中央社電】:

向城之敵,前用飛機運送接濟,共擲七包,我拾其三,一爲菓品,一爲馬蹄鐵,一爲機槍彈,藉知該敵人病馬疲。十三日晚加緊團擊,當斃口二百餘,殘敵四十餘,據寨內首戶趙宅頑抗,又被我用火攻,僅逃出三人,餘盡焚斃,向城遂為我完全收復。

關於一三九師孫旅長指揮的第二次攻城,步21聯隊史記錄:

4月11日0500,敵趁黎明之際開始架梯攻城。被我守備部隊擊退,遺棄尸體約80具。攻擊失敗後,敵一旦撤退後開始使用炮火對城內集中轟擊。城內發生火災,但我方損失微小。撤退之敵遺棄的輕機6挺,彈藥,手榴彈,大米,煙草等被我繳獲。4月12日凌晨0340,敵在炮擊掩護之下,再次從南北兩方向同時攻城,我方立即應戰。午前0630將其擊退。敵退卻時遺棄了重機槍等武器及尸體89具。其中有大尉,中尉等將校5名。我方戰死2(炮傷),負傷2,損失馬匹三。(同前,251頁)

以上連接兩日的攻城,中國軍使用兵力一個旅以上,包括13D,一三九D兩部,推測約3000人。敵遺尸數,是日軍打掃戰場時的清點數字,應比較可靠。

4月13日,友軍機5架,再次為我補充糧秣彈藥。第五師團派出步41第三大隊(林田支隊為第一,第三大隊各兩中隊)前來支援。4月14日,援軍到達。張家橋,南北樓附近盤踞之敵被我林田大隊擊破敗走,大隊入城。之後護送杉本部隊傷兵和輜重中隊一起返回義堂集。(步21)第一大隊任然堅持守城。(同前,251頁)

4月13日從義堂集出發的林田支隊,14日晨到達向城東方,對城外中國軍圍城部隊展開攻擊,將其擊退於向城南方。午前入城,傍晚搬運傷兵返回義堂集時,在向城東北5公里道路再次遭到第十三師陶旅的阻擊。此即14日發生在向城周圍的戰鬥,是中國軍向城包圍戰中的第三次戰鬥,對手是林田支隊。中國軍方面記錄,來去兩次戰鬥中,圍城部隊死傷400餘名,第十三師七二團凃營長陣亡。林田支隊記錄該部戰死8名,負傷32名。

按前述輜重兵中隊記錄,其隊運輸帶回246名傷兵(途中3名死亡)。此傷兵並不都是騎兵第五聯隊的負傷者,大半應是蘭陵鎮攻擊戰鬥間(3月31日-4月1日),前線各部隊的負傷後送者。原應4月4日返回義堂集,由於向城被圍,滯留城內達十天之久。向城不缺乏武器,彈藥,不足的是食糧,醫藥品。

傷員,輜重兵中隊被救出後, 城內只剩下一部分戰鬥部隊在城內堅守。包括向城守備隊,炮兵小隊和騎兵第五聯隊聯隊(健全者),推測戰鬥力總數約300名前後。按國軍方面記錄,4月11-12日第二次攻城失敗後,湯恩伯又抽掉調前線部隊令關麟徵指揮第三次攻城。企圖用一個半師的兵力拔掉向城這個釘子。對此最後一次攻擊戰,『濱田聯隊史』記錄:

4月16日接到軍情報,有約兩師之敵為攻略向城,14日從作城(柞城,蘭陵縣地名)出發。各隊下決心死守。不久戰鬥開始,圍城之敵,0800,1130,1530,共三次在各種火炮掩護下,鼓號突擊而來。白川准尉守備的西門在敵炮火轟擊下坍塌,第三中隊正面也出現短兵相接的混戰局面。在我各隊奮勇反擊下終於將敵擊退。此戰攻擊北門的是敵第十三師,攻擊南門的是一三九師。北門之敵遺棄尸體約50,南門方面約60具,西門約30具。北門之敵攜帶有雲梯60組[24]

此為中國軍的第三次攻城(第四次戰鬥),也是日軍向城守備隊經歷的最大,最激烈的一次防衛戰。據湯軍團戰鬥詳報,指揮者是關麟征軍長。結果一三九師的攻擊再次受挫。中國軍方面記錄,此次戰鬥,“吳黃兩師傷亡甚大,官兵幾達千餘員名”(《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2-090200-00040-047)。

最後一次戰鬥(第五次),是19-20日,步21主力到達向城後的救援作戰,主要在向城周圍進行。按濱田聯隊史記錄,此前步21主力(坂本支隊),從4月3日起在台兒莊東戰場堡子,大顧珊,郁莊一帶與敵(張雪中第89師)苦戰,4月7日夜間與坂本支隊一起脫出戰場,到達紅瓦屋屯(台兒莊大捷)。在此地奉命取消反轉沂州計劃,配屬給第十師團。4月8日,新一輪的徐州會戰開始後,其隊北進郭裡集,在郭稅鎮附近的馬山,蛇山,興隆山一帶山地(向城西方2-30公里),與湯軍團主力周旋。戰鬥一旦結束後19日正午,從莊家莊出發向向城前進救援。

午後2時30分,聯隊前衛到達向城外時,從朱家莊方向遭到敵步槍,機槍猛烈射擊。3-4時間,向城內和向城北側我聯隊和炮兵遭到敵方炮火集中射擊,被彈50餘發。聯隊令第二大隊從向城向朱家莊,第一大隊從王樓向梧堂展開攻擊,1630將南門附近之敵200名擊退,第一大隊奪取王樓後繼續向南攻擊,20日晨,敵從向城附近撤退(『濱田聯隊史』,233頁)。

第十中隊史記錄:

19日,聯隊全體前來救援時,在“向城附近,受到敵猛烈炮擊,出現多數死傷者。戰死三浦美良,大家邦平,松井筆一郎三名,戰傷死遠藤繁等三名,負傷三宅竹市等14名 [25]

 聯隊本部的岸本清之也記錄(為給向城解圍),聯隊主力4月19日從東辛莊(向城西11公里)出發

1640在向城門前,遭到敵炮火猛烈射擊,著彈點十分準確,友軍死傷達30餘名。午後6時總算進入向城內。第一大隊主力在此地陷入重圍已20日。敵連日來襲,城內房屋被完全摧毀,守軍挖地下壕惡戰苦鬥…(岸本清之『濱田聯隊秘史』1989年、197頁)。

步兵第二十一聯隊主力的向城救援戰鬥(4月19日-20日)的損失,記錄戰死2戰傷9名。(『濱田聯隊秘史』岸本統計、222頁)。對比下,《申报》汉口版4月22日【徐州二十日中央社電】

廿日晨向城之敵,分兩路突圍,我包抄部隊讓開道路,待敵出城時,卽包抄襲擊,戰至九時,敵一股竄至向城東之代村,又被我伏兵襲擊,現仍在該處堵擊,是役斃敵百餘名。

長達16日的向城守衛戰至此告終。由於戰略佈局的變化,向城此時已失去戰略地位,步21主力與向城守備隊一起於20日放棄向城轉進。

三,林田支隊救援向城的戰鬥

按第五師團坂本支隊4月5日的沂州反轉部署,最初計劃擔任掃蕩圍困向城,朱陳(臨沂南西約8公里)兩地之敵任務的,是反轉沂州途中的坂本支隊。支隊中六大隊步兵,一個在向城,一個在朱陳被敵圍後,義堂集的支隊前線指揮所除了衛隊之外,已沒有任何機動兵力和救援能力。此也為第五師團參謀部督促坂本支隊盡快反轉沂州的理由。

但之後由於徐州會戰開始(4月8日),戰略部署變化,坂本支隊反轉沂州的原任務被取消,支隊進入第十師團指揮下,在棗莊東部地域進入戰鬥。為此,救援向城,朱陳的原計劃也化為泡影。一面,為了牽制山東省南部之敵(第五戰區的約30餘師)南下,策援徐州會戰,北支那方面軍第二軍,將在津浦線北段及膠濟線擔任地方守備的第二軍所有部隊(以5D第九旅團,10D第8旅為基幹)傾巢投入山東南部戰場。第五師團方面派出的新部隊,是以步41為基幹的國崎之隊。此隊接替坂本支隊繼續攻擊臨沂,同時也擔任了救援向城,朱陳的任務。

救援向城的任務,被交給步41第一大隊長林田敬蔵少佐。步兵第四十一聯隊(山田鐵二郎大佐)此時作為東警備隊(本部青島),在青島附近各縣擔任剿匪任務。4月8日徐州會戰開始,東警備隊與混成第五旅團獨立步兵第十七,第二十大隊交替警備,9日午前乘車經高密向臨沂前進[26]

第一大隊10日到達義堂集後進入小義堂集宿營,立即被通知“騎兵聯隊目下在向城被敵包圍受傷者約200名,正苦戰中。明日預定派第一大隊出動救援。(同1162頁)”
翌4月11日1700,接到山田聯隊長的如下命令(山作命第222號)“師團為與向城守備隊取得聯絡,12日11時派林田支隊向向城前進”。擔任救援的支隊編成為步兵一大隊(第一,第三大隊各兩中隊),速射砲一小隊,獨立山砲1/3中隊,擔架隊一小隊,輜重兵一中隊。聯隊陣中日誌記錄:
4月12日,11時30分,待湯頭警備隊到達後,救援隊從義堂集出發。
4月14日,林田支隊昨13日攻擊向城附近之敵,午後7時30到達張家橋(東南側)本朝9時30分對騎兵隊補充彈藥糧秣完了。(1179頁)
4月14日,林田支隊歸途中,在向城東北方四公里處官橋與敵2000名遭遇,避免對戰迂迴前進,於午後三時到達朝山橋宿營,通報15日晚可歸隊。(同1186頁)
最終,林田支隊完成救援任務,回到達義堂集的時間是15日午後8時30分。記錄“本作戰行動中,林田支隊損失數為戰死8名,戰傷32名,內將校3名輕傷”。(同1187-1188頁)

陣中日誌中並沒有對戰鬥過程的記錄(此為日誌記載體裁特征),但據作戰對手的中國軍方面記錄,和歸程同行的師團輜重兵江藤中隊記錄,來去途上並不十分順利。回程,為保證被護送的246名傷兵安全,該隊避開與敵(13D陶團)接觸,放棄道路在田地中迂迴前進,路途時間達28小時。在向城解圍,撤退的兩次戰鬥中,中國軍方面戰鬥詳報記錄了第十三師涂營長以下400餘名的死傷。

該隊返回後第二天,未經修整即作為主力之一被投入國崎支隊的臨沂攻堅戰(16-19日)。

八,結尾

金莊,向城之戰(對52A,13D,139D)日軍一共出現多少損害?

以下是按日中兩軍的戰損記錄作出的較切實的統計。

1.金莊戰鬥(與關麟征軍主力作戰)

騎兵第五聯隊(3月31日-4月20日) 戰死14名(《官報》集計數據),戰傷近百名。

步兵第二十一聯隊,金莊救援戰鬥 (4約1日-3日) 戰傷11名(『濱田聯隊秘史』岸本統計、191頁)

2.向城附近戰鬥(與十三師,一三九師的戰鬥)

步兵第二十一聯隊向城警備隊(3月31日-4月19日)  戰死18名,戰傷91名。

步兵第二十一聯隊主力的向城附近戰鬥(4月19日-20日),戰死2戰傷9名。(『濱田聯隊秘史』岸本統計、222頁)

輜重兵第五聯隊江藤中隊(籠城4月4日-4月14日)  戰死2,失蹤1,負傷十數名

5A炮兵小隊(3月31日-4月20日)       戰死1名,戰傷不明

步41林田支隊(4月13日-15日)   戰死8名, 戰傷32名(前出)。

以上合計,各部隊,各次戰鬥中共戰死約55名,(不包括運輸途中死亡的3名傷兵)戰傷258名以上。內與關麟征軍的金莊附近戰鬥中,戰死14-15名,負傷百餘名。


[1] 童屹立《鏖戰魯蘇》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187頁。

[2] 戰員定員783名,馬820匹/ C01007643200,昭和11年度陸軍動員計画令同細則の件/附表第17,0127頁。

[3]《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6年,146頁。

[4] 參照筆者《郭裡集附近的戰鬥》。

[5] 《中國現代史料叢書第二輯, 對日抗戰 3》 臺北 :芶吉堂,1962年,72-73頁。

[6]《台兒莊大戰資料選輯》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85頁。

[7]《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9年,103頁。以下略稱《資料選編》。

[8] 云“我以十師之眾對師半之敵,歷時旬餘未獲戰果。該軍團居敵側背,態勢尤為有利,攻擊竟不湊效,其將何以自解?”王曉華,戚厚杰主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紀錄,上》團結出版社,2011年,675頁。

[9] 《抗日戰史/徐州會戰3》第四篇第十一章第四節插圖第四十九,截圖。

[10] 松岡巌 (編集)『iA隊の記録追補録 : 歩兵第十一連隊』元第五師団歩兵第十一連隊歩兵砲隊会,1979年,94頁。

[11] 《北支転戦記 : 梅田房雄従軍日記》1970年(非賣品) 67-68頁。

[12] 梅田房雄曾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在關口與晉軍激戰中眼部負傷(其中隊長本村少佐戰死),後送時,目睹了關溝村自動車隊,和小寨村行李隊的遇難現場。從記錄內容看,是一個厭戰者,稍有文采,到處發牢騷。

[13] 『浜田歩兵第二十一聯隊第十一中隊誌』一一会、1983年、219頁。

[14] 前掲「第十師団情報記録(磯情第八十~九十九号)」JACAR:Ref.C11111035000. №1051.

[15] 4月2日1540支隊命令、「在向城坂本支隊騎兵隊赴援ノ為歩兵一中隊機関銃一小隊臨時山砲中隊ヲ楊家廟ニ差出シ支隊直轄タラシムヘシ」とある「歩第十聯隊戦闘詳報」第13~14号 JACAR:Ref.C11111171900. 1747頁。

[16] 前掲歩兵第十聯隊戦闘詳報 第13~14号,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171800、1740頁。

[17] “(139D}派旅长率兵四營,向向城之敌(约五百)围攻掃蕩中”。(梁壽笙關於第五戰區魯南各部戰況密電,《台儿庄档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5辑 第2编 军事2》597頁)

[18] 此時黃光華已被湯恩伯撤職(12日前),電報是否是以黃的名義發出不明。

[19]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220100、歩兵第41連隊陣中日誌 2/5 昭和13年4月1日~昭和13年4月30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186頁。

[20] 陳道珍,韓信夫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第八卷,中華書局,2011年,5808頁。

[21] 『戦野の想い出 : 門田竜輔手記』西日本文化出版、1985年、46-47頁。

[22] 《台儿庄大战之黄埔师生录》(團結出版社,2015年,474頁)中,有一段無證據的八卦,稱黃光華15日指揮一三九師三個團攻克向城,全殲日軍。後越級上報,稱來援之敵勢力強大。被上級誤判影響至作戰部署。後被湯恩伯以“貽誤戰機”罪名撤職查辦。第二旅旅長李兆锳代理師長。按筆者考證,一三九師(一個旅)主導的第一次向城攻擊發生在11-12日.15日未發生戰鬥,向城也從來未被攻克。且國史館檔案記錄黃光華被撤職後,李兆锳被委任師長的奏請日為4月12日(國史館,數位典藏號 002-080200-00496-079),黃已被撤職。是誰指揮的向城攻擊現不可判明。

[23] 『磯情』89號,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035000、第10師団情報記録 (磯情第80~99号) 昭和13年3月29日~13年4月15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064頁。

[24] 『濱田聯隊史』歩二一会、1974年、251-252頁。

[25] 『濱田歩兵第二十一聯隊第十中隊史』同編集委員會,1989年,37-38頁。

[26]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220100、歩兵第41連隊陣中日誌 2/5 昭和13年4月1日~昭和13年4月30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138-1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