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的時候,對愛情的實戰經驗太少,想像很多,那時候中文書很少,圖書館有什麼,就吃什麼,沒得挑揀,張愛玲全集都是從圖書館一本本借回來讀到的,包括《紅樓夢魘》,和只讀了上冊的國語版《海上花列傳》(去年我終於入了皇冠後來再版的《海上花開》、《海上花落》,才看完全書)。

除此之外,張曼娟,跟村上春樹(中學最好的同學是村上迷,村上的書出一本買一本的那種,但那時候我其實沒有很喜歡村上——我一邊讀她除了我不借給任何人的村上,一邊跟她說我覺得村上還好而已)大概就是我的全部文學養分。

有了網路之後,記得那時候水瓶鯨魚的失戀網站剛出現,很多人在上面寫愛情故事,很多充滿「村上春樹式」場景的故事,然後我發現有重金屬、搖滾樂、酒精、性愛(最好發生在陌生人之間)的故事很受歡迎,底下總是留言很多,讚嘆不斷。

彼時我的世界觀裡,不知道還有愛情或愛情小說以外的其他東西。看別人寫,我也寫。但我寫不來性愛搖滾樂那樣的東西,也拼湊不出一篇完整的故事,只能塗塗枺抹的寫一些類似sketches的東西,我還記得有一篇標題為牧羊人艾爾德,單從標題就可以一眼望盡整篇文字的深度。

那時候網路文學剛興起,一大堆專門發布網路愛情小說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也常有徵文活動,被錄取的故事很快地被匯集成書,一下子就可以出版到十幾號。我把終於完整寫出來的一篇網路愛情小說丟到不知道在哪個網站看到的徵稿,過了不知道多久,竟然收到錄取的電郵,而且還有稿費,兩千或四千的那種(我連稿費是怎麼收到的都不記得,我不在台灣,莫非我拜託當時還在世的阿公去幫我刷到郵局存摺裡——但光是想像我如何跟阿公啟齒這件事都很匪夷所思,還是我是拜託表姐?)

幾個月後,收到書,封面是綠色的。聽都沒聽過的出版社,所有的作者名字都是網路暱稱或者只由字母組成的ID,包括我的。我把書藏在櫃子裡,免得被我媽看到。

在那一年半載後,我愛上了電影。時間點非常清晰、且垂直性的墜落,在那之前,除了還在台灣時看了大量第四台的港片以外,我是不太看電影的,好萊塢電影看得非常少,遠比我同期的高中同學少得多。我開始在網路上找影評來看,掛在電影論壇裡。不久後我就換了個地方,開始裝大人寫影評。

在那個由電影跟電影相關的文字組成的世界裡(偶而也有詩、劇評、藝評在電影文青群島外圍飄過),我覺得網路愛情小說很可恥,雖然也沒有人這樣說。

然後我就再也沒寫過小說了(我人生中第二篇完成的故事是來到馬特市參加活動後寫的)。



不知道多久以後,在我已經認識電影人一段時間之後,我偷偷跟她說,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網路小說,她說她要看,我把文字檔寄給她,信裡反覆強調很爛,她竟然跟我說:她看過。我嚇一跳(你怎麼會看過這種東西?)

我們沒再討論過這件事,但我想起我認識她不久後,曾經在搜尋引擎上找過她的名字,看見一篇類似捷運還是公車徵文的散文詩作上有她的名字,感性、柔軟,也和後來我認識的她的文字很不一樣。

可能我們都有在找到電影以前的文字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