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很快就想起來:那富二代呢?即使白手興家的富豪配得他們的財富,他們的後代一出世便坐享其成,還是很不公平吧?

還有一件事困惑着我:為何社會上有些人賺錢的能力,是其他人的幾百倍,甚至更多?這個差距意味着大家的能力差距?大家的價值差距?還是代表着什麼?著名明星的片酬上千萬,富商的生意隨時幾千萬上落,即使他們付出了很多精力,也承受很多壓力,但配得這麼多錢嗎?!(仇富的心理又出來了。)可是,這正是自由市場社會的吸引之處?財富沒有限制,視乎個人能力?


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提出上述的問題,別人大抵「睬你都傻」:社會就是這樣子,弱肉強食嘛,不要「葡萄」別人了。然而《成功的反思》第五章〈成功觀〉提供了非常具安慰作用的說法,loser必讀(笑)!

下文將會整理第五章〈成功觀〉前半部分的內容。強烈推薦大家讀這一章的原文!

素材出處:Canva

一、貴族制VS才德至上制

作者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貴族制社會和才德至上制社會其實都是不公正的。如果你事先知道自己將會出生在富裕家庭或窮困家庭,你會選擇出生在哪個社會?原來在不同的社會,上層和下層人民對成功的歸因有所不同:

  • 貴族制
貴族:必定會意識到自己只因為幸運而身處高位,而非自己能力較高
農奴:日子苦,但不會覺得是自己問題導致,只是自己不及貴族幸運

結論:贏家和輸家都覺得自己的處境取決於運氣,而非應得的。

  • 才德至上制
菁英:認為成功是自己努力後應得的,漸漸變得傲慢
基層:認為失敗是自己不夠努力、聰明,陷入沮喪

結論:贏家和輸家都覺得成功與否,責任在於自己。

大家向來認為才德至上制比較好,低下階層也有上流的機會,但根據上述的比較,才德至上制的窮人會受「失敗是我的錯」這種思想折磨。親工黨英國社會學家麥可‧楊恩早在1958年,也即是貴族制正在瓦解、菁英制開始被推崇的時候,預視到問題:

預言:2034年,菁英的傲慢引起低學歷人士的不滿,觸發民粹動亂,反對菁英。
現實:還未到2034年,此情況已經出現。
思考:

此處其實有點懷疑:貴族制社會的貴族也會傲慢吧?貴族制社會的人民即使明白貴族只因幸運而處於高位,也會感到很沮喪吧?「為何我如此不幸!」這樣也非常煎熬吧?除非有很高的道行,選擇接受自己的命運,不怨天尤人。


二、人們對才德至上制的反思不夠徹底

作者指出,人們反思才德至上制的時候,只是反思「怎樣才能完全實現公平公正的才德至上制」。

  • 例子:學校招生時,要錄取一定數量來自某些族裔的學生
支持者:這樣才可以令那些受歧視的群體得到平等的機會
反對者:根據才德以外的因素收生,違反機會平等

從上述例子可見,正反雙方其實都支持才德至上制,只是對於何謂「機會平等」有爭議。然而作者認為目光應該放遠一點:其實「才德至上制」自身有問題。他從道德和政治理想的角度出發,提出反對「才德至上制」的原因。


三、反對才德至上制的原因(1):與正義有關

當才德至上制真正實現,職位和薪金完全反映個人的才能和努力,這樣的社會公正嗎?

一般人的道德直覺:公正
哲學家:不一定公正(許多當化哲學家反對根據個人應得來分配職位和薪金)

原因:才德至上制的終極理想是階級流動,至非平等

->只關心機會平等
->不關心競爭過後不同階層之間的差距、貧富懸殊

在此處,作者又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才德競爭導致的貧富不均可以被接受嗎?支持者其實會認為可以接受,因為比賽有贏有輸是正常的,只要比賽本身夠公平便可以。

思考:

讀到這裏,發現自己其實不熟悉「公正」這個詞在哲學上的定義,和「公平」、「平等」、「社會正義」之間的關係。網上找到一篇不錯的文章〈說正義(一)什麼是正義?〉


四、反對才德至上制的原因(2):與看待成敗的態度有關

1. 擁有某項才能,與運氣有關

才德至上制認為運氣帶來的好/壞處不應影響我們的所得(家庭富裕與否)為何因為擁有某項才能而得到好處,則可被接受?

2. 自己擁有的才能被社會重視與否,也視乎運氣

例如頂尖運動員能賺大錢,是因為他們生於一個看重運動天賦的社會。有的才能不被看重,例如掰手腕。因此,作者下了這樣的結論:當才能並非個人的功勞,認為「才能帶來的好處是我們應得之得」是錯誤的

思考:

這裏正正回應了我在前文提出的疑問:為何有些人可能賺到巨額財富,例如明星?因為他們的天賦得到社會的青睞,包括外在美。當然,有人致力令社會變得多元,發掘每個人的意義,互相欣賞。不過我的態度比較悲觀,覺得難以達成,也質疑當中的合理性。例如近年主張擴闊「美」的定義,欣賞不同形態的美,操之過急變成強迫別人改變審美觀,或變得虛偽。(開始離題。)

3. 駁論:努力所以應得?

作者的觀點是,很少人單純因為努力而成功,例如頂尖運動員。而才德至上制的支持者其實很清楚才能和努力加在一起才帶來成功,否則,為何不按照人的努力程度來給予獎勵?

思考:

這段不可以讓小朋友讀到(笑)!其實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不能單靠努力得到成功,本身資質平庸,還不努力,結果只會更慘。說到這裏,我又想起一件我很討厭的事情:每年放榜後,記者都會將焦點放在狀元身上。成績如此頂尖,單靠努力可以達到的機會率很低。不過,沒有一個狀元會承認自己成功是因為資質特別好吧?因為只會被人認定是囂張。

小結:才德至上制的本質
-不是關於努力是否有用的社會學主張
-而是關於人類自由和自由的道德主張:「只要條件得當,成功就是個人作為的結果,因此人有能力自由行動。」

作者的觀點:才德至上的理想忽略了才能的「道德隨意性」,而社會又誇大了「努力與勤勉的道德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