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閱讀筆記】《成功的反思》#5.1 擁有某項才能,只因有運氣?

讀第五章的前2/3覺得很過癮,因為作者把平日常聽見的說法放進哲學框架內,有系統地整理一次。然而到了後1/3,開始弄不清一些哲學術語,例如「道德應得」、「正義原則」等。雖然能大概理解,但對背後牽涉的一大堆哲學論述沒有認識,例如哲學界如何定義「正義」,不同學派有什麼觀點和爭論。所以這次的閱讀筆記整理得不好,抱歉🙏之後要重讀這一章......(扶額)

備註:還有兩章就讀完這本書了!最後兩章似乎較多作者的個人見解,包括解決方案。

圖片出處:Canva

一、自由市場自由主義和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也反對才德思想?

近幾十年來,民主社會基本上受兩種對立的公正社會觀影響: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福利國家自由主義(或稱「平等自由主義」)。作者桑德爾認為,這兩種主義實質反對才德思想,然而對共善的見解不夠全面,所以未能阻止菁英社會帶來的傲慢與羞辱。

(1)自由市場自由主義

代表人物:奧地利經濟學家暨哲學家海耶克

觀點(1):政府不應提供公平或補償式的教育機會來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 原因:需要政府掌控「攸關個人未來的所有因素」->「自由的相反」
  • 如要達到目的,最終需要採取非常強制的措施,例如廢除家庭,小朋友才擁有平等的資源。
觀點(2):市場結果只反映賣家所提供的貨品/服務在市場上的價值,與獎勵才德無關。
  • 例子:一個人在市場上取得很低的薪金,不代表其才德低。
思考:

海耶克說出了我前段時間的想法!!!那時候我在思考教育上的不平等問題:先假設每個小朋友的能力相同。即使實現每間學校有同樣的教學水平,即是每個小朋友在學校得到得教育是完全一樣的,只要他們回家,小朋友還是會因為家庭背景而出現差距:富裕/高學歷家庭可以給予子女更廣闊的眼界,使他們爬得更高。如此一來,除非將小朋友與家人分開,由政府統一照顧、教育,才能消除家庭背景帶來的差異。然後這樣是不可能的,社會變得非常極端。

關於海耶克第二個觀點,「魯蛇」如我者聽會後很開心,可是,客觀現實還是我的薪金比較低呢,別人才不用理會哲學家的說法,只會覺得我不及別人厲害......(作者在後文也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2)福利國家自由主義

代表人物: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著作:《正義論》)

認為因天賦而得到較好的起點是不應該的

處理方法:差異原則

  • 不應壓制有材者
  • 應仍鼓勵人們發揮所長,不過會要求贏家與不如他們幸運的人分享成果

(3)小結:海耶克和羅爾斯的異同

  • 共通之處:認同才能的「道德隨意性」,即是一個人有沒有才能、才能是否被社會重視,視乎運氣;人在市場上得到多少報酬,與其才德沒有必然關係
  • 相異之處(關於如何分配報酬):海耶克認為不需要作任何變動;羅爾斯認為贏家需分享成果

二、自由市場自由主義和福利國家自由主義的漏洞

作者提出,為何哲學大家普遍反對才德至上制,但政治界大眾仍覺得「經濟報酬應該反映個人才德和道德應得」?作者認為自由市場自由主義和福利國家自由主義提出的替代方案,令才德至上制乘虛而入。

(1)自由市場自由主義:海耶克

海耶克區別了才德市場價值,可舒緩不平等帶來的不快(富人不會那麼自豪,窮人不會那麼不滿)。然而,市場價值變成對社會有多少貢獻的指標,在市場上擁有高低價值的人仍會自豪。

海耶克的主張相當於說:「不論競爭自由市場給予一個人多少所得,在道德上都是他應得的報償。」不少哲學家指出當中的問題,例如法蘭克‧奈特

奈特:反對市場價值等於道德應得
  • 擁有符合市場需求的才能不是個人的功勞->跟海耶克和羅爾斯相同
  • 市場價值不等同社會貢獻->將「經濟貢獻的市場價值」和「經濟貢獻的實際價值」區分開,比海耶克思考得更全面!

海耶克奈特的觀點作簡單比較:

  • 海耶克:有錢不代表有才德,但代表社會貢獻大
  • 奈特:有錢不代表有才德,也不代表社會貢獻大(例子:教師VS毒販)
感想:不得不說,教師和毒販的例子很有效反擊海耶克的說法呢。

(2)福利國家自由主義:羅爾斯

作者問,福利國家自由主義反對「市場價值等於道德應得」,為何仍然助長菁英傲慢?開始思考之前,作者認為大家要弄清楚羅爾斯「反對以道德應得作為正義的基礎」是什麼意思。

羅爾斯「反對以道德應得作為正義的基礎」的原因:

  • 政治方面:富人沒有正當理由反對重分配稅,因為成功有隨機性
  • 哲學方面:正義原則不得將才能、德性和道德應得納入考量
備註:抱歉,「反對以道德應得作為正義的基礎」這段是我讀第五章時感到最困難的一段,所以不在此複述。有興趣可閱讀原文(中文版)頁216。

羅爾斯雖然反對道德應得,但認為如果社會擁有真正公正的制度,某些不平等可被接受,包括那些出於機會平等的,以及對最弱勢者有利的。作者認為,有錢人很容易根據羅爾斯的原則,合理化自己拿取高薪,例如:

「我的薪資待遇那麼高,純粹因為我和其他同職位的人需要這樣的誘因,才能發揮才能造福眾人。」

和一般人直觀的想法不同,作者認為「誰得到推崇與認可」是高度政治的問題。所以高學歷人士對藍領的傲慢不是社會習慣問題,應該由政治解決。


三、「機運平等主義」同樣促進傲慢與羞辱的政治效應

有的哲學家依據羅爾斯的觀點,構思了「機運平等主義」:

才德分配具有道德隨機性->公正社會應補償各種厄運
+ve:既包容機遇,又能夠調和幸運對人帶來影響

然而作者指出,支持「機運平等主義」的話,需要精準地區分哪些不幸是厄運造成,哪些不幸是個人責任,因為「機運平等主義」主張只幫助前者。結果帶來以下問題:

1. 對思慮不夠周到的人非常嚴苟
  • 有些機運平等主義者對個人責任的定義很闊,例如某人有能力買保險,卻沒有買,最終發生事故造成損失,也可算是個人責任。
2. 將需要幫助的人矮化為無助的受害者
  • 因為弱勢者需要證明困境不是自己造成

作者進一步指出,機遇和選擇其實很難區分。一方面,哲學上向來有「何謂自主選擇」的爭論;另外,再用買保險的例子。有哲學家提出「偶然運氣(例如被隕石擊中)」和「選擇運氣(例如賭博輸錢)」。如果自己家失火是「偶然運氣」,但沒有買保險屬個人選擇,結果失火變成「選擇運氣」。

作者認為,機運平等主義者理想中的公正社會,仍是才德至上的:「所有因為天生才能或殘障而造成的所得差異都會得到被償,所有存在的不平等都是出於我們自己該負責的因素,例如努力與選擇。」


四、總結

自由市場自由主義和福利國家自由主義:

  • 反對以才德為正義的第一原則,最後仍歸向才德思想
  • 無力反擊「勝者傲慢、敗者屈辱」這個欠缺道德說服力的菁英心態
  • 例如福利國家自由主義嘗試彌補「天才與蠢材的巨大不平等」,給果卻推舉「天才」,貶損「蠢材」

在此,作者再提出另一個問題:福利國家自由主義誇大了才能的重要性,視之為不平等的主因,同時令天賦的才能受人崇拜。而事實上,當前的巨大不平等其實與天生智力差異的關係不大。絕大多數是「來自社會對某些人才能的栽培遠高於其他人才能的投資,導致每位勞動者掌握的資本不平均。生產力大小主要取決於職位,而非個人。」

思考:

讀完這一章其實有很多問號,一部分是因為自己對很多概念不熟悉。但有些地方覺得作者好似闡釋得不太清晰/有疑問,例如:

  • 為什麼「高學歷人士對藍領的傲慢不是社會習慣問題」?

「誰得到推崇與認可」屬於政治問題,這說法可以理解。然而我真的很難將高學歷人士的傲慢完全歸進政治問題。甚至我會覺得,是個人的問題吧?假如我是高學歷人士,我被社會推崇,那我還是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看待弱勢社群,不必然會變得傲慢。又或者說,無論在怎樣的社會,因為什麼原因而成為上流人士,都會因為本性而很容易變得傲慢吧......

  • 作者其實對平等持怎樣的看法?

書中好似看不到作者正面論述自己的想法。福利國家自由主義認為當社會真正公正時,某些不平等是可以被接受的。其實這樣子算是挺合理,除非大家要追求完全結果平等。我個人來說,其實是接受不平等,例如醫生的薪金比基層打工仔高是合理的。只是覺得:社會對醫生的推崇會否不合比例地高?(個人覺得這情況在香港挺誇張的,像是捧上天似的。)又,醫生的薪金比基層打工仔高沒有問題,但可否有一定的比例?當然,何謂合理的比例又是很麻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