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推崇英雄时,一定存在和英雄行为相反的政治背景。因为宣传是政治行为的手段,总是有一定目的。如1962年的学雷锋运动,其政治目的就十分露骨。在搞个人崇拜,稳固大跃进后动摇的毛泽东的地位。

战争年代的代表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背景又是什么。看下图即可明了。即包括狼牙山之战(1941.9.25)的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1941.8-1941.10)中,存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中失联及逃亡者数超越战死伤数的一个事实。


从以上战斗总结中的《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总统计表》中可看出,8月-10月作战期间,八路军共阵亡1092名,负伤830名,而失联络及逃亡数达2062名。再加上投敌,被捕,病亡者,总减员数为5050名[1]。即五分之三都是非战斗减员。其中出现“五壮士”的第一军分区(杨成武司令员),死亡,负伤合计614名,失联及逃亡者超过此数达633名。位于四个军分区之首。 此文件由于内容不太光彩,所以是不外露的内部总结,但按战损自报原则,此记录相对价值应最高。这里出现的非战斗减员(失联逃亡)超过总损失半数的事实,即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之所以淘汰两名战死者,仅大肆表彰“五壮士”不投降,不叛变的殉国精神的理由。不管怎样做,笔者认为虽不公平,也是有必要的,因为目的是为了抗战胜利。

今日抗战已胜利,目的已到达,为何在21世纪还要宣传此落后于时代的殉死精神?其也有政治目的,即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培养忠诚之心。通过教育,将抗战中的殉国精神,转移到为了维持政权统治的殉党,殉领袖之面。对此爱国(爱党)的殉死精神的背景,和英雄保护法的目的,有识者,有人格者应有认真思考。

[1] 《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翻印,1959年5月,6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