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基本说法

二、中央制定的主要民族政策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民族干部

五、经济援助


怎样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亿多,绝大多数陆地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两个以上民族成分。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们必须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民族、阶级、国家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民族问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发展繁荣的时期,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但民族问题依然复杂,民族工作的任务依然繁重。一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实现后,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别依然存在,旧社会民族问题上的遗毒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全消除的。二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民族之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三是在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由于相互了解或尊重不够,也容易造成某些误会和纠纷。四是民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冲突。五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有时会做出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国外敌对势力支持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正在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妄图利用民族问题打开缺口,进行和平演变。这就使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东部地区,也离不开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西部民族地区的多种丰富资源和某些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中、西部包括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略)

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虽然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今后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从世界范围看,民族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且是比较复杂和相当敏感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各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固有特点和差异仍然存在,特别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存在,因而民族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属人民内部矛盾,如果重视、处理得当,就能妥善解决;如果掉以轻心,处理不当,在国内外一定气候作用下,矛盾也可能激化,甚至发生某种对抗,导致社会动荡。为了大局稳定,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民族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1)从各民族分布的状况看,由于历史上民族迁徒和人口流动,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的局面,深刻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互相依存、互相交往的亲密关系,各民族早就结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

(2)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祖国边防的需要。边防工作与民族工作是紧密联系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的安全,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汉族地区人口众多,技术比较雄厚;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两者之间互补性很强,把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们一定要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为实现新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四个认同”就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为什么要强化“四个认同”?

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5)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8)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9)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10)民族识别政策;

(11)少数民族婚姻与人口政策。

党章对党在民族工作方面上的任务是怎样规定的?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什么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候选名额,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代表几人?

(1)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

(2)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什么?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

三是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得以体现和实现的。

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党和国家的总的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

国家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哪些主要内容?

(1)立法权限;

(2)对上级机关决议、命令的变通执行权;

(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4)培养干部的权利;

(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

(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

(7)对外贸易权;

(8)财政管理权;

(9)文化教育权。

民族自治地方分几级,自治机关由哪些机构组成?

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其自治机关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了155个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55个少数民族中有45个建立了自治地方,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的少数民族行使了自治权。

民族乡的概念和性质是什么?分为几种类型?

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相当于乡一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基层行政区域。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的结果。

民族乡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的民族乡;另一种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的民族乡。民族乡的名称,一般以地方名称加民族名称组成。

建立民族乡有些什么积极作用,我国现有多少民族乡?

一是促进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二是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条件和时机;三是促进了民族乡生产和建设的发展。

截至2007年,我国共有民族乡1,173个,除山西、陕西、海南、宁夏和上海未设立民族乡以外,其余26个省级行政区均设有民族乡。民族乡最多的为贵州、云南,分别达到252和150个,其次为四川和湖南,分别达到98和97个。


什么叫民族干部?

民族干部在中国通常是指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包括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民族问题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办民族院校、干部学院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什么重要意义?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需要;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搞好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的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主要有哪些方式?

一是民族院校培养;

二是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培训;

三是各类院校和少数民族干部学校及部分大专院校设立的民族班培训;

四是到发达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培训;

五是在实践中锻炼(如到基层挂职)。

新时期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政策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出发,给予更多的教育、关怀、照顾和帮助。

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

(1)为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制定了具体规划;

(2)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具体规划;

(3)为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具体规划;

(4)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选配工作制定了具体规划;

(5)对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制定了具体规划。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基本结构,调整生产布局;

(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多元化对外经贸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4)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社会事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民族地区发展。设立了“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财政定额补贴”等专项资金,在投资、贷款、税收以及生产、供应、运输、销售等方面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开发本地资源,安排人民生活。

(2)实行减免负担、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减免农、牧业税和征购任务。

(3)依据各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从开展实际出发制定生产方针,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4)组织经济发达省、市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

(5)实行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6)根据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人文地理上的优势,建立开放试验区,探索民族地区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