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創意劇場‧線上篇】另一種堅持 直播演出傳遞戲劇力量
疫情之下,工作、學習與生活仍須要繼續。我們在這不穩定的狀況中,漸漸開闢出一個新模式,變成一種新常態。學生上課的時間亦有所不同,到校巡迴演出的劇團又有何對應之策,減低學校的憂慮,令學生可繼續欣賞戲劇演出及提供工作坊?
「最理想的當然是到學校現場演出,而不是因為疫情而提供互動影片,或轉播、直播。我們會盡力配合學校的安排,但至少我們仍堅持直播演出。」大細路劇團藝術總監林英傑(Even)說。
「大細路劇團」成立至今已21年,多年來一直製作兒童劇目及各樣的學校巡迴劇及公開演出。在「【疫情下的創意劇場‧線下篇】演員與學生間的互動 口罩也擋不住的熱情」一文內,已展示出劇團如何在與學校的互相配合下,讓全校學生也能同時享受戲劇演出。
因疫情的影響,劇團暫時發展出三個表演新模式,其一就是演員戴着口罩下演出,部份同學在現場欣賞,其他同學在課室內看直播;其二,有些學校希望在完全沒有學生觀眾的情況下,劇團在學校禮堂表演,然後直播至各課室之中;最後一個選項,就是於劇團的工作室內,配置好直播所需的儀器,於Youtube進行直播,學生可在放學後於課室一同觀看,又或在家中看戲劇。
直播下的考驗
這次演出的原創劇《給你一個難題》,是劇團於2018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個為期三年、以「創作性戲劇」為中心的賽馬會大細路「童行戲劇」計劃下的作品。就讀小學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阿愁、阿勁及Wonderful,在老師的委託下,實地考察高年級的戶外考察活動地點。
演出沒有了現場觀眾,只有鏡頭,演員需一改日常演出的模式,如故事發展至阿愁、阿勁等人遇上難題時,過往都是由演員向現場學生提問及投票,現時演員想與學生互動時,眼神需望看鏡頭,而學生可在留言位置輸入自己的選擇。Even 闡述,不只是眼神交流技巧,地上的標誌顯示出鏡頭下的舞台空間,演員的走位便需顧及與鏡頭距離,因此與現場版演出有所不同。
能夠順利完成直播,其實也是汲取了過往經驗。由今年二月開始,疫情反覆不斷,學校先後停課,再改為線上教學等,使眾人無所適從,大家在尋覓疫情下最好的學習方法。計劃下的戲劇因此有了錄影版,兩個學校演出拍攝成兩集互動影片,同學因應自己作出的選擇,從而理解他們的選擇如何影響劇情的發展。
疫情下的靈活變通
賽馬會大細路「童行戲劇」計劃希望以「創作性戲劇」為核心,融入到校演出及工作坊,令學生在過程中,培養正向思維及人生價值觀。他們有了上半年的經驗,9月開學時也能因應學校需要而作出相應的安排。
Even 說:「我們會要配合學校的校曆,所以有些學校是先進行工作坊,因為第一、二個工作坊是與學生建立關係,之後才創作的,因此演出可於稍後的時間欣賞;大多都是按原本的計劃,先看劇場表演,後安排工作坊。」不過即使他們如何做足準備,如某些村校的網絡覆蓋不佳,亦未有完善的建設,即使想以線上形式走進校園,也難以進行。
在疫情下,仍然堅持着把戲劇推展至學校,學校巡演有何魅力?
大細路劇團教育及發展經理李惜英(Vivian)說:「我覺得巡迴有趣的地方在於,每一個地方,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多年在劇場,到達一個劇院已經知道化妝間在哪,已經熟悉每個場地,然後就是技巧上該怎樣提升。但巡迴演出,便需要重新適應場地、環境、小朋友等。這些未知也是充滿着驚喜和挑戰。」
Even補充道,在學校推行戲劇,不只是孩子得益,更希望家長看到子女的表演,可以感受當中的樂趣。無論是否支持孩子參與,最重要是曾接觸過戲劇。即使疫情橫行,亦無阻他們於學校播下戲劇的種子。
(本文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