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變國教】教育局通過高中四核心科改動 通識科鐵定 9 月改「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教育局今日(1 日)接納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聯席會議」建議,通過高中四個核心科,即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科「優化方案」,現有通識科正式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在一片反對及爭議聲下,鐵定 9 月在中四級開科。
該科首屆文憑試將於 2024 年舉行,並由現有兩卷縮至一卷,成績分級由現有 1 至 5** 級,改成只分「達標、不達標」,並設有「適用書目表」,教科書必須送交當局審批。
教育局今日向全港中學發通告,指已接納四科「優化方案」,相關改動將於 2021/22 學年,即今年 9 月開學時實施。雖然通識科已落實「重新冠名」,但教育局尚未發布課程文件,細節仍欠奉。
通告附錄僅重覆早前已曝光的新科目三大主題、課程理念及宗旨、學習成果。三大主題即「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各佔 45 至 50 個小時課時,即多達 3 分 2 課時與中國國情有關;學習成果則包括要「認同國民身份」、「認識、欣賞與傳承中華文化」等。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三大主題:
懶理學界反對
中學校長會早前撰文批評四核心科「優化方案」,質疑有多少汲納了前線教師意見,抑或只是「長官意志」(詳見報道);中學校長會另一文章更點名批評通識科「改革」推行過急,學界難以配合,新科目恐難以實踐課程「慎思明辯」理念(詳見報道)。
不過,教育局在新聞稿中對學界反對、質疑之聲隻字未提,只「感謝學界積極回應和配合」,形容學界以學生學習利益為大前提,整體考量高中課程的安排,並預備在 2021/22 學年在中四級推行新措施,「讓學生盡早受惠」。
事實上,教育局早前就四個核心科改動,曾向全港中學發問卷,惟當中未有查詢是否贊同改動,只問改動可帶來什麼好處、學校落實時有何困難、相關科目人手安排等,被批評形同「假諮詢」。
教育局指,未來將為學界提供不同方面支援,以「有效落實優化後的課程」,包括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課程、學與教資源等,並持續與學界、大學及考評局保持密切溝通,確保措施順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