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被抽起吧?《廿三樓.搞笑友》
(特約分享)
講笑包括兩個重要元素,「講」和「笑」。
「講」是主動的,「笑」是被動的。
我可以主動講很多,但只能被動等待你笑。
講需要的是空間,讓我自由講話的空間。
笑需要的是胸襟,讓你一笑置之的胸襟。
以前,香港人擁有過空間和胸襟,今天,我不知道還剩幾多。
以前我仍做《頭條新聞》,今天只能網上重溫。
所以,有機會做《廿三樓.搞笑友》的舞台劇,那可能是一個簡單而輕巧的測試:今天的香港還有幾多「講」的空間?又有幾多「笑」的胸襟?
這是一個經典的美國舞台劇劇本,是美國著名鬼才Neil Simon的《Laughter on the 23rd Floor》改編而成。被無數人翻拍演繹,甚至在YouTube會找到一個日本人的演出。
我承認第一次接觸《廿三樓.搞笑友》的劇名時,誤以為「23」是講「23條」,原來這是原著劇本「廿三樓」的設定,翻譯成廣東話的舞台劇亦在1996 年在香港首演。所以,這真是歷史的巧合。
舊瓶不斷添新酒,因為這個舊瓶容量很大,講的是一個傳媒機構發生的瘋狂搞笑事,當然是笑淚交纏,悲喜交集。有發癲的老總,有唯唯諾諾的管理層,有反抗到底的員工,有只求安穩的打工仔。這些角色幾乎都是跨越地域時空,不管是1990年的美國,還是今日的香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這些「角色」。
如有雷同,只是巧合。
我第一次看這齣劇,是2020年,那時這齣劇的主題是「求其新聞」,食了《頭條新聞》的諧音。那一年,傳媒界的大事,當然就是《頭條新聞》倒數告別。
導演余振球問我有無興趣演出,我做過楝篤笑,但未試過真正的做舞台劇,當然很有興趣。再加上,我以為就是演出「求其新聞」,就當是追思往事,馬上就「𦧲飯應」。更重要的是,這個劇還有電台的重量級前輩:倪秉郞丶楊吉璽參演,圓我一個心願,和前輩同框。
用毛主席的話,事情後來起了變化。香港每天都轉變,變得快不認得了,傳媒出事的又豈止香港電台?《蘋果日報》被搜查那一幕,誰不震動?國安法、每日的拉人、無止境的疫情⋯⋯《頭條新聞》的去留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何足掛齒了。
真的,要忘記傷痛最好的方法就是迎接更大的傷痛。
於是劇本也要更新,加添最新的元素,我只能這樣劇透﹕《頭條新聞》已經變成皮外傷,更多有血有肉的故事陸續發生。
我超喜歡這個劇本,因為等於是一個濃縮版的香港大事回顧﹕中美/中英/國安法/新疆棉/ M+ ⋯⋯應有盡有。
最重要的是,編劇司徒偉健用了輕鬆幽默的方法講述這段艱難的日子,正好給廣大香港市民一個借鏡﹕日子已經難過,心情不要難過。有人想你惶恐,我們一笑置之,用幽默化解怨恨,哈哈一笑,然後繼續迎接香港的下一幕。
開會圍讀劇本的時候,我感到無比愉快,演員讀出那些抽水對白時,我有種錯覺,好像又回到了當日在電台創作《頭條新聞》的美好日子,那是我自己,或者香港人最自由、免於恐懼的日子。前輩陳桂芬飾演的傳媒「大姐」,更讓人想起當年最美麗能幹的廣播處長張大姐﹗Those good old days﹗
沒有冒犯,也不是要誰人難堪,更不是要攻擊唱衰,只是想使用自由的空間去「講」,然後期望聽的人也有胸襟去「笑」。
一定有人會問,這個舞台劇在這種敏感時刻登場,有壓力嗎?怕犯禁嗎?會踩紅線嗎?
我想到一個比喻。
著T-shirt牛仔褲出街,有問題嗎?
視乎你在甚麼地方穿著了。
譬如在某些保守宗教社會,穿著T-shirt牛仔褲可能認為不莊重或者傷風化,是有問題的。
譬如在改革開放前的大陸,穿T-shirt牛仔褲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象徵,是有問題的。
但如果在自由開放的社會,這就只是一件T-shirt牛仔褲,普通到一點不起眼,有甚麼問題?
所以重點不是T-shirt牛仔褲, 而是,我們身處甚麼樣的社會環境,我們有幾多空間、有幾大胸襟?
未抽起前,來23樓,我們一起笑一笑吧。
《廿三樓.搞笑友》
演出地點
沙田大會堂 文娛廳
2021年4月8-11日 (星期四-日) 晚上8時
2021年4月9-11日 (星期五-日) 下午3時
門票正價:$280
(週五特別場 $100)
屯門大會堂 文娛廳
4月16-17日 (星期五-六) 晚上8時
4月17-18日 (星期六-日) 下午3時
門票正價:$200
荃灣大會堂 文娛廳
2021年4月22-24日 (星期四-六) 晚上8時
2021年4月23-25日 (星期五-日) 下午3時
門票正價:$250
(週五特別場 $100)
特惠門票:只適用於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