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農業園工程被揭破壞農地,政府上周五(26 日)剎停,但《立場》發現約 1.7 公頃農地已受損。土拓署事隔一周回覆指,僅規限 0.61 公頃農地作通道及儲物,署方有監督施工,但無解釋為何仍有大幅農地遭破壞,以及承建商有否違規。

署方又指,承建商日後會「完全清除」臨時鋪設的石塊,以混入堆肥、綠肥等方法復修農地。不過,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對復修方法有保留,「唔係加錢買多幾包堆肥就搞得掂」,促請公布更詳細的復修方案。

土拓署稱僅限 0.61 公頃地作通道、儲物

佔地 11 公頃、位於古洞南蕉徑的農業園第一期,早前進行土地平整及行車橋工程,不過長春社揭發承建商施工時涉破壞農地,土木工程拓展署上周五(3 月 26 日)剎停工程。

事隔一周,土拓署本周四(4 月 1 日)回覆《立場》指,承建商早前需在「工地範圍內已荒置的農地」上,設立臨時通道及儲存物料的地方,又指規限該用地至「最小」,僅約 0.61 公頃,並已擬定土壤復修方法,但無說明該規限是由署方抑或承建商自行定出。

署方又指,承建商需按合約向駐地盤工程師提交施工計劃,包括臨時通道的興建、物料儲存和土壤復修等,「獲審批後才能展開工程」,而署方有駐地盤人員監督施工過程,確保符合相關施工指引和計劃。

不過,署方未解釋為何在署方有審批、有監工的情況下,仍有大幅農地於施工過程遭破壞,以致要急急剎停工程,署方亦無提及預計何時恢復工程。

承建商將完全清除石塊再復修

至於已遭破壞的農地,土拓署指承建商會適時移走石塊,然後進行土壤復修工作,主要是會「完全清除」用作臨時鋪設的石塊,並根據土質「改良土壤物理性及保養泥土,包括鬆土、混入堆肥、調理土壤酸鹼值及含鹽量、合理施肥及施用綠肥等」。

署方重申,將改以規劃作永久道路及非農耕的土地,為工程期間的通道及儲物地方,亦承諾定期與環保團體及其他持份者會面,保持良好溝通,改善施工計劃。

長春社質疑難恢復土壤原生態

不過,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質疑,署方所提及的只是「基本做法」,未必能恢復土地原有生態。他解釋加改良劑、綠肥無疑可提升營養參數,但指「數據好不代表修復好」。

吳希文解釋泥土有其複雜性,「例如原有的微生物生態、生物多樣性難以一時三刻複製出來,所以成日強調,冇必要就真係唔好搞片農地,唔係加錢買多幾包堆肥就搞得掂」。他促請署方公布更詳細的復修方案,讓持份者及公眾可詳細研究,

此外,吳希文又指日前署方與環團會面,引述署方稱承建商將改用「石屎板」,鋪置臨時道路,方便完工後拆走。他認同石屎板比用碎石鋪路,對農地的損害相對小。他指石屎板對土地亦非完全無害,因此會繼續與署方探討,盡量收窄鋪置範圍。

吳希文歡迎署方承諾定期與環團及持份者溝通,強調不論在農地復修、道路網絡、保護河溪等範疇,署方都應制定詳細方案才動工,避免再出現「先發展後修復」的情況。

航拍揭約 1.7 公頃農地受損 承建商未回應

《立場》上周調查發現,農業園工程造成大面積農地受損,按航拍及實地視察的情況推算,面積約 1.7 公頃,佔農業園一期總面積 15%;當中約 0.7 公頃農地被鋪上石塊作臨時車路,另外約 1 公頃農地有大量工程車輾過的痕跡。按政府的規劃圖,這些土地日後均屬耕地。

環保團體及農友稱破壞嚴重,憂日後難以復耕。記者曾當面向工人查詢,對方未解釋在農地鋪石的原因,僅稱「政府話點樣做咪點樣做囉」,而承建商軒誠進業聯營至今未回覆查詢。

政府 2016 年推動設立農業園,稱向「可持續發展」進發。不過,計劃屢被質疑「為發展農業園卻破壞農地」,早前收地時更逼走在蕉徑耕作多年的農戶,惟政府執意推行。

按土木拓展署資料,農業園(第一期)工程擬平整約 7.5 公頃土地,建設排水、排污、灌溉、供水等設施,提供基本留宿及農耕貯物設施。工程合約去年 9 月由軒誠進業聯營投得,合約價約 1.2 億元。工程隨後於去年 10 月 2 日展開。

 

記者:黃穎彤

報料俾《立場》:
Telegram 應用程式:@standnewsreporting
ProtonMail:standnews@protonmail.com
Signal 應用程式:9458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