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忘人】

近來新疆棉花成為全球焦點,面對國外有關人權指控,中國官媒則傾力唱好新疆棉花。然而,新疆棉是否真如官媒所言的「雪白無瑕」、「世界頂級」?《未忘人》翻查近年中外報告,嘗試還原新疆棉產業的真實面貌。

新疆棉簡介

新疆為中國主要棉產地,產量達520萬噸,佔國內產量比重約87%。但新疆棉其實只是一個統稱,其中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細絨棉,一種是長絨棉。簡單來說,細絨棉主要於南疆種植,質素低但產量高,全中國超過九成棉花都屬此類。一般而言,平日於大眾化連鎖時裝店可以買到的100%綿產品都以細絨棉為原料。至於長絨棉則主要產於北疆,因為纖維長所製成的衣料較為細滑,但因為產量低而價格較高,主要用於高級時裝或名貴手帕等,而且標籤亦多會標明「長絨棉」或「ELS」(特長絨棉)。

新疆採棉70%機械化 = 沒有強逼勞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早前稱去年新疆棉花機械採摘率已達70%,故不存在強逼勞動[1],此番話固然難以核實,但即使屬實,亦無法完整反映新疆棉花產業的完整狀況。中國細絨棉早在幾年前已經可以機收,但長絨棉的機收技術則直至2020年底才成功研發[2]。機收所以困難,很大程度是因為機器容易把長絨棉的纖維割短,讓收獲的棉花質素大大下跌。[3] 因此,以人手採集棉花並未為市場淘汰,現階段亦很難被完全淘汰。

新疆棉品質是否如官方所言的「頂級」?

面對多個品牌抵制,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賣花讚花香」,聲言不用新疆棉反而是相關企業自己損失。新華視點就格外強調長絨棉的品質:「新疆長絨棉,世界頂級,做衣被,暖和、透氣、舒適,長年供不應求。」[4]

到底新疆棉品質是否真的那麼優秀?根據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的公檢質量匯總表[5],新疆棉品質在全國毋庸置疑首屈一指,但如果與國外比較又如何呢?

作為最大棉花出口國,美國棉是新疆棉的其中一個主要競爭對手,本文將透過Cotton Incorporated 的每周美國棉花品質報告[6],比較兩種棉花的品質,而兩者同為2021年3月的最新數據。

首先,長度是其中一項最影響質素的因素,因為越長的纖維織出來的布料越順滑。美國棉平均長度為1.158吋(即29.4mm),長於新疆棉(以品質較好的鋸齒棉計,下同)的28.6mm。馬克隆值(Micronaire)是衡量纖維的纖細度與成熟度的指標,但卻並非越高越好。一般而言,馬克隆值3.7至4.2的棉屬於最優質,[7] 而中國亦把此範圍評為最高的A級。美國棉平均為馬克隆值4.27,中國數據未有提供平均馬克隆值,但分級中屬馬克隆值A級的新疆棉僅9.0%。至於長度整齊度方面,美國棉平均為81.20%,中國雖無平均長度整齊度,但78.5%的屬中等評級(80.0%至82.9%),相信兩者接近。強度影響衣服韌度與耐用程度,美國棉平均強度為30.61,而新疆棉則只有27.8。新疆棉唯一優勝為白棉比率,達92.6%,而美國則為90.5%。

上述僅為整體表現,而如果單計長絨棉的話,新疆長絨棉放諸世界亦屬一線水平,但相比之下,美國Pima長絨棉在纖維指標及纖維雜質等方面都更為優勝[8]。而新疆長絨棉的另一問題是品質參差,最優質的固然是搶手貨,但其他次級的貨源在市場上銷情則不太理想。[9]

新疆棉供不應求?

自從傳出國際抵制,中國官方就不斷強調新疆棉花中國自用尚且供不應求[10]。對於此問題,首先應該明白中國的棉花產業,中國2020/21年棉產量將達588.7萬噸,排名全球第二,僅次印度。但縱使有如此驚人的產量,中國卻同時是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年進口217.7萬噸,相反每年棉花出口卻少於20萬噸。[11]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棉花需求自然巨大,所以自用已供不應求最少在數字上屬實。

然而,我們亦知道,中國的製衣廠不少都是為外國品牌代工,而現時BIC牽涉的很多都正是這些國際品牌。如果抵制持續,那新疆棉是否仍可維持現時的銷情則頓成疑問。

此外,雖然同是棉花,卻不是每一種類的銷情皆如此理想。中國棉花信息網日前的文章就引述長絨棉商家表示:「去年10月份以來,細絨棉需求火爆,但長絨棉却溫吞吞,慢悠悠,整體起色不大」,又稱「細絨棉紡的紗好銷,産量大且利潤高,長絨棉紡紗工藝相對複雜,且利潤率不具備足够的吸引力」,認為「長絨棉前景不容樂觀」。[12]

事實上,自美中貿易戰以迄,美國Pima於中國的售價已降至每噸21,000人民幣,與新疆長絨棉相若甚至更低。而美國Pima長絨棉因為質素更好,因此吸引力已高於新疆棉。[13]

沒人種的困境

事實上,中國種棉花並無盈利。中國科學院旗下《科學網》在2015年刊登文章「中國棉花困境:快沒人種了」,[14] 入面有提過價格。2015年棉花市場價格大約1.3萬元/噸,而在新疆,生産一斤棉花的成本就要6.8元。一噸等於中國2,000斤,即是1.36萬/噸,成本與市價幾乎一樣。

由於種棉花沒有錢賺,中國其他地方都減少種植棉花。在2015年就出現一個情況,有中國專家稱,「今年農業部專家顧問組安排我們幾個專家去河南調研,大家都發愁到哪兒去『調』呢?[15] 以棉花大省河北為例,2010年該省棉花種植面積約為1000萬畝,2015年只有500萬畝上下。因此,新疆棉在中國其他大省不種棉花之下,成為佔中國產棉近九成的棉花大省。

不可不種的棉花

問題來了,既然沒有盈利,為何還要在新疆種棉?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棉花話語權的問題。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育種崗位科學家、河北農業大學馬峙英在2015年解釋過:「我們至少要保證60%的用棉靠自己,否則我們對棉花的話語權、定價權就沒了。讓其他國家決定我們的用棉,將來的風險會更大。」[16]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作為紡織大國。紡織業的產業鏈長,由種植、加工、物流至銷售,影響超過1億人的生計,所以中國政府不可只買外國棉花,否則中國的勞動人口無事可做則容易出現社會問題。在這個前提下,新疆作為一個適合種棉的土地,有大量維吾爾族的勞動人口,無論在經濟,又或是「維穩」的角度,都極為適合種植棉花。

中國出招穩定新疆棉

新疆棉的最大優點實際上並非官媒所言的頂級質素,而是產量夠多。儘管紡紗廠等棉花大戶更傾向質優價廉的進口棉,但中國仍然有殺手鐧。一如其他中國行業,就是國家隊出手。中國一方面用補貼資助農民,壓低成本;另一方面,中國國家儲備倉庫大量囤積新疆棉,以便調節棉花價格,再加上早前傳出擬向澳洲棉花施加40%關稅,壓低對手市場。結果新疆棉在國家隊支持下,價格變相有競爭力。即是說,中國用補貼及收購,養活了新疆棉。

直至2020年11月末,中國棉花商業庫存量為457.07 萬噸,比2019年前期增加137.8萬噸,增幅43.19%,其中新疆庫存 359.66萬噸。[17] 即是說,中國超過7成棉花商業庫存是新疆棉。外界亦相信,未來一年的中國棉花的庫存只會增加。

結語

即使並非業內人士,都可看出中國的棉花產業結構上的問題很可能在新疆棉被抵制下引爆。如此看來,也就難怪國家機器為何大動肝火。然而,抵制問題似乎只是近因,遠因卻是棉花成為社會經濟維穩手段。亦正正是這種對社會的影響,方導致新疆棉產業結構問題難以改善。

後記:如果從網上搜尋新疆棉與外國棉的品質比較(例如這篇),多半只會介紹新疆棉評分比美國Pima更優勝,然後便猶如旅遊雜誌似的講解新疆作為產地氣候、土壤、雨水如何優秀,說了半天就是不見實際評分。然而,當最後找到真實評分,卻與這套說法大相逕庭。

 

[1] 新疆棉機械採摘率70% 趙立堅:難道是強迫機器勞動?
[2] 新華社:新疆首個機採長絨棉品種試種成功
[3] Handpicked cotton is better than machine harvested
[4] 对于一些公司拒用新疆棉花 中国外交部称不用新疆棉花是相关企业的损失
[5]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6] Weekly Cotton Crop Quality Report
[7] What is a Micronaire in Cotton, and Why Does it Matter?
[8] Cotton Outlook 2020
[9] Cotton Outlook 2019
[10] 新華視點:新疆棉花中國自己還不夠用
[11] 供应压力逐渐下降,棉花长期消费可期
[12] 【CNCE年会】会间访谈:长绒棉前景不容乐观
[13] Cotton Outlook 2020
[14] 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
[15] 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
[16] 中国棉花困境:快没人种了
[17] 供应压力逐渐下降,棉花长期消费可期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中國棉花產業真實情況〉)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