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興(自由撰稿人)】

面對政府持續製造的人為「疫」境,本地經濟持續轉差,最初形成「黃色經濟圈」的瓏門冰室旗下分店相繼結業,多間「黃店」亦陷入經營困難之際,不禁令人深思在由反修例運動引伸的良心消費習慣,能夠如何延續下去。

當親中媒體早期對「黃色經濟圈」口誅筆伐,認為是「攬炒經濟」的同時,美國政治學者 Lauren Copeland 於 2020 年 3 月在《國際政治科學研究》文章指出,政治消費主義(political consumerism)在世界各地其實非常普遍,甚至可追溯至上世紀 50 年代的蒙哥馬利巴士抵制行動。而這種消費模式與人們的心靈參與(psychological engagement)息息相關,並可政治志趣、意識形態力量及政治信任三個面向等分析。

以「罷買」為例,動物保護者提倡罷食魚翅、罷買皮草等,就是從消費行為上杯葛殘害對待動物的企業及捕獵者,就如民主派支持者「罷買」親政府立場的商家,如美心、優品 360 等等,以示對他們在政治上否定;另外,「懲罰」黃店(Buycott)的行為就如購買公平產品或環保產品一樣,支持者了解到其背後生產意念,所以願意花費比平常略高一些的價錢,購買黃店產品。不論「罷藍」和「懲黃」,也是印證了大家願意以政治志趣出發,改變自己的生活、消費習慣。

另外,1955 年,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發生了一件巴士司機要求非裔美國人讓座予白人事件,後來演變為黑人平權運動的序幕,當時黑人民眾為抗議政府白人優先政策,以共乘、單車、步行等方法來抵制無理的種族隔離政策,這正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展現。Copeland 認為,正當政府持續以歧視性政策對待人民時,受壓的民眾就會從體制外發聲,引伸在香港「黃色經濟圈」發展,早期的瓏門冰室、阿布泰國生活百貨等相繼崛起,其實就是支持者相信消費的力量,能夠為同路人帶來支持,並從經濟行為表達對政權對民主派訴求置若罔聞的不滿。

自 2003 年起,五一黃金周都是內地人專利,水貨客、內地同胞橫行,誰能料到上年的五一,那些金鋪、藥房水靜鵝飛,而在反送中運動表態支持的商家就在真正的「黃金周」中門庭若市,疫情下錄得超過一億的營業額,行動逾二千間「黃店」參與,令「黃金周」真正得到港人的參與。Copeland 分析此現象源於政府無力於解決一些政治上的重大議題,引起民眾的不信任,從而轉化實質行動表達訴求,包括政治性消費。

這些心靈參與因素,就是付諸行動的先決條件,正因為我們有這鼓力量,很多「黃店」得以在長達一年的限聚令下生存,也多虧支持者以「一帶一」的方式,感染身邊的朋友、長輩改變消費習慣,每使用一分錢時,也多行一步,嘗試先了解商家的政治取態,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自己真正支持的人身上,再以「黃金周」為例,當時參與人數就多達 40 萬人。同樣地,若在復活節長假期,「黃店」能夠繼續被「懲罰」的話,相信「黃色經濟圈」的效益仍能持續。

借用教育家安娜.拉佩(Anna Lappe)的一句:「每一次你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但願大家想要的世界,不是多一間 Starbucks、太興和「燉」,而是一些一直堅持不懈,能夠代表香港人的黃色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