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出軌事故,造成 50 死 211 傷,台灣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取得肇事列車的車頭監視器,以及俗稱「黑盒」的行車紀錄儀,今日(6 日)下午公布事發詳情。主委楊宏智說,按照現時評估,工程車滑落路軌至列車撞擊工程車的時距只有 1 分多鐘,而列車司機能夠見到工程車的距離最多只有 200 多米,反應時間只有 7 秒左右。楊宏智指出,列車司機有及時作出應變,但始終無法避免事故。

完全煞車需時 10 數秒

運安會下午召開事故重建說明會,表示根據肇事列車的行車紀錄影像,現階段能以 0.1 秒為單位整理時序。楊宏智說,列車在事發當日(2 日)早上 9 時 28 分 38.5 秒駛出和仁隧道,司機發現工程車後煞車,到了 28 分 43.6 秒,系統出現與緊急煞車記錄,但始終未能及時將列車停定。到了 28 分 45.5 秒,列車撞擊到工程車,並在 28 分 46.6 秒撞擊清水隧道北口東側。

根據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數據,9 時 28 分 45 秒的肇事列車車速為每小時 126 公里,之後降速,到 28 分 47 秒紀錄停止時,列車車速為每小時 121 公里。楊宏智強調,雖然現時資料指緊急煞車記錄在 9 時 28 分 43.6 秒才出現,但並不代表司機在該時才開始煞車,司機有及時作出應變,但始終無法避免事故。

被問到要用多長距離才能夠將列車停定,運安會委員李綱表示,當時列車車速每小時 120 公里以上,列車每秒前進 30 多米,要完全停定列車「估計需要 500、600 米」,再加上該處屬於轉彎路段,而且列車滿載乘客,要煞停整列列車的距離、時間都要更長。根據楊宏智今早說,和仁隧道和清水隧道兩者距離 287 米,而剛出隧道的列車就跟工程車距離僅 250 米,司機從發現工程車一刻起,已經無可能完成煞車。

運安會指,列車撞擊路軌的工程車後,車頭左偏衝入隧道。由於列車底盤跟車頭完全分離,因此車頭的第 8 卡和第 7 卡車廂與第 1 至 6 卡分開。根據現場數據,第 8 卡撞到隧道後出軌,之後在隧道內滑行,去到距離清水隧道北口約 320 米的位置才停定,而第 8 卡車廂在事故中全毀。

工程車於斜路過彎   卡著樹叢後滑落

至於關於工程車的細節,運安會表示獲得工地附近的蘇花公路閉路電視片段,顯示工程車在 8 時 49 分 59 秒進入工地。楊宏智表示,從現已掌握資料顯示,當日工地有工程需要用到工程車的吊臂,工程車於是往斜路行駛,但是行駛時角度有偏差,因此到過彎位置就卡著樹叢,工程車引擎停止,之後就從斜坡滑落,停在路軌上,最後以「車頭撞車頭」方式跟列車相撞。

對於工程車從斜坡滑落時間,楊宏智表示,細節要跟檢察部門協調,不適合由運安會公布,但現時初步估計,工程車滑落到路軌的時間,約在事故發生前約 1 分多鐘。楊宏智並說,太魯閣號列車當天幾乎滿載,重 358 噸,工程車重 7.5 噸,如果在一般空曠處,工程車可以被列車容易踢開,惟事發現場距離隧道非常近,又無足夠煞車距離,導致列車跟工程車都被撞進隧道並出軌。

相關報道:中央社 / 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