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專訪】社運疫情嚴重影響收入 余顯華無悔堅持走全職路
【體路專訪】從社會運動到新型肺炎疫情爆發,過去兩年香港本地體壇幾乎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運動員出賽的機會寥寥無幾,教練又因場地被封導致收入銳減。在百物騰貴的香港,近兩年的時間對於自資的全職運動員可算是無盡的折磨,沒收入的同時亦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然而即使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余顯華仍然無悔地堅持他心中的長跑路。
儘管資源已經較昔日豐裕,現時在香港當運動員依然是難以生存,但仍有人為著夢想,即使自資亦要走全職運動員這條路。早在 2016 年,余顯華已經是香港 3,000 米障礙賽排名第一,不過他渴望更高的舞台,於是驀然辭去教學助理的工作,全心全意在跑步上發展,挑戰自己的極限,「當時在兼顧上班同時仍能夠跑到不錯的成績,比已經全職練習的朋友快,甚至能夠看到香港紀錄的影子,所以開始想『如果我有更多時間休息結果會是怎樣?會不會跑得更快,甚至打破香港紀錄?』」為了解答心中的疑問,余顯華用行動尋找答案,就此展開他的全職生涯。
社運及疫情令生活大受影響
這幾年間,余顯華在 3,000 米障礙賽以外的項目亦有顯著進步,1,500 米、5,000 米、10,000 米、10 公里等不同距離的項目都躋身過香港前三。不過運動員的路注定不容易,在成績穩步上揚之際,從 2019 年中旬起卻先後遇上社會運動及新型肺炎疫情襲港,令本地體壇幾乎全面停頓。作為自資的全職運動員,余顯華的收入來源全靠練習前後空餘時間教跑所得,惟在這段時間面對接連不斷的封場,令他的收入大減近九成,「社會運動期間已經接連停班,始終要保障學生安全,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有混亂或封路。19 年 12 月底情況慢慢好轉,但又遇上疫情,不少學生都要顧及家庭,所以自己都不建議大家出來練習。」及至運動場實施人數限制,余顯華為了在街坊使用的權利及自己教班中取得平衡,才開始恢復小班教學。
在收入嚴重受挫下,余顯華開始擔心衣食住行,為維持生活而苦惱,然而這段時間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其實這段時間是『雙面刃』,雖然收入大減,但從運動員的角度出發,這反而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練習,可以改善以往忽略的細節,而且有更多時間休息。」對於疫情下的生活,余顯華會形容是多姿多彩:「疫情前只是專注比賽,沒心思處理贊助商的產品,疫情下反而有多些不同機會嘗試不同的用品。」不過余顯華認為運動員並不是 KOL,因此他仍會以成績為首,獲得贊助商賞識只是額外獎勵。
人生總要為自己下決定,慶幸自己能夠走自己喜歡的路。
談到贊助,余顯華提到早前有朋友主動為他尋找資金,更甚有人願意投資在他身上,但余顯華卻婉拒這份好意,「始終這是高風險的投資,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如果自己收錢但跑不出好成績,自己會感到不好意思。」資金往往是自資全職運動員憂心的因素,但相比起別人無條件資助,余顯華更希望透過成績來獲取別人的認同。
為了成績能夠更進一步,余顯華近年更開始與熟識的跑友組成訓練團隊,一同提升香港長跑的整體實力,「香港練長跑的條件較其他地方差,除了天氣外,跑手都是一個因素,因為大家都很少一起練習,大多各自為政,所以近年不斷邀請以不同距離為主項的跑手一起練習,全方位提升大家的長跑水平。」
在余顯華的生命中,跑步就如呼吸、飲食般的生活品,沒有賽事、團隊訓練的日子會感到空虛、寂寞,但即使面對這兩年不可抗力的環境,他亦無悔選擇全職運動員這條路,「人生總要為自己下決定,慶幸自己能夠走自己喜歡的路。」以往的余顯華只放眼在本地賽的獎牌,但如今他已經將目光放得更遠,「現在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就,香港甚少中長跑運動員能夠踏上亞洲級賽事,2018 年亞運自己差一點未能達標,最後與資格失之交臂,但未來仍會不斷努力嘗試,期待有一天能夠在亞洲級賽事看到自己的名字。」
圖、文:彭淬祺
原刊於《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