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周五(9 日)將向立法會交代收緊公司查冊措施,當中擬遮蓋公司董事的部分身份證號碼,恐造成重大監察漏洞。《立場》調查發現,不少高官富商以「同人不同名」方式,註冊為多間公司的董事;公眾原本能以完整身份證號碼核實其身份,但日後無法再做到。

以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為例,他以 6 個不同的姓名組合註冊為 75 間私人公司的董事,如無完整身份證號碼,難以確定屬同一人。同一道理,如董事更改姓名,將能輕易隱藏身份,避過公眾監察。

會計界、工會及傳媒界均指,上述情況難以核實董事身份,形成漏洞,亦對業界工作構成障礙。獨立股評人 David Webb 早前警告,容許董事隱藏資料或致貪污罪案。《立場》向公司註冊處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同人不同名註冊 涉洋名、縮寫及疑錯名

公司註冊處一直接受以非身份證或護照上的姓名,註冊為公司董事,亦無規定每次註冊必須用相同姓名。以「陳大文」為例,申請人可連同英文名「CHAN, TAI MAN」註冊,或只用英文名註冊,又或者加上洋名「SAM」,甚至用英文縮寫「CHAN, T M」註冊。同一人可用不同的姓名組合,因此造成大量「分身」董事紀錄,而不少高官和富商都有類似情況。

今次力推收緊公司查冊的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有兩個「分身」紀錄。他以中英文名「HUI, CHING YU 許正宇」註冊為金發局、按證公司,以及香港國際主題樂園等 5 間公司的董事;另外只用英文名「HUI, CHING YU」註冊為港鐵董事。

行會召集人陳智思以「CHAN, BERNARD」、「CHAN, BERNARD C S」,以及「CHAN, BERNARD C S 陳智思」等 6 組包含中英文名、洋名及縮寫的姓名,註冊為 75 間私人公司的董事。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的太太黃雪兒,亦以 3 組包含中英文名及洋名的姓名,註冊為 8 間公司的董事。

紫荊黨其中一名創辦人、卓悅控股主席陳健文,以 4 組姓名註冊為 113 間公司的董事;其中一組的中文名為「陳建文」,未知是他曾經改名抑或註冊資料出錯。

現需完整號碼查董事紀錄 日後部分號碼亦可

現時公司註冊處的查冊系統,能以身份證號碼的字母及首 6 位數字搜尋董事紀錄,系統會列出所有相同號碼的結果,因此無論找到幾多個姓名組合,查冊者仍能百分百確定全屬同一人。記者正是憑這方法,找出上述高官富商的「分身」董事紀錄。

政府早前宣布收緊查冊,擬遮蓋董事的部分身份證號碼,只留英文字母及首 3 位數字供查閱。公司註冊處回覆《立場》時指,預計 2022 年 10 月實施新措施時亦會相應修改系統,容許以身份證號碼的英文字母及首 3 位數字搜尋董事紀錄。

處方又指,修改後的董事查冊程序與現時相類似,「用家可以此搜尋與該部分身分證明文件號碼相符的人士出任董事的所有公司名稱紀錄等資料。」

同人不同名紀錄 日後缺完整號碼 難核實屬同一人

政府一直的說法是經遮蓋後,餘下的身份證號碼足夠用作辨認董事的身份,但按公司註冊處的回覆,屆時恐造成無法核實董事身份的重大漏洞。

以身份證號碼「A123456」為例,現時能以完整號碼查冊,即使找到不同姓名的董事紀錄,亦可確定屬同一人。不過日後只能以「A123」查冊,搜尋結果中可能包括多名身份證起首均為「A123」的不同人士。在這情況下,如有「同人不同名」的董事紀錄,查冊者將無法核實相關董事實際上是否屬同一人。

如有董事更改姓名,更幾乎不可能從紀錄核實其身份。例如曾捲入沙中綫醜聞的港鐵前工程總監黃唯銘,他本名為黃乃強。記者以他的身份證號碼查冊,發現 3 項董事紀錄,姓名分別為「WONG, NAI KEUNG 黃乃強」、「WONG, NAI KEUNG PHILCO 黃唯銘」以及「WONG, PHILCO」,可見即使身份證起首相同,亦難以憑姓名斷定是否屬同一人。

《立場》就此問題向公司註冊處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政府 3 月底突然提出落實收緊公司查冊,令註冊制度透明度大減,引起多個業界憂慮。財庫局將於本周五(9 日)向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交代收緊查冊的措施;局方早前回覆《立場》時,避答會否重新諮詢,僅稱「各持分者可在過程中繼續表達意見」,但無說明途徑。

董事改名可隱藏身份 梁繼昌:無法完全核實

對於董事「同人不同名」甚至改名的情況,前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直言在收緊查冊後,無法核實身份,「呢個好難搞,一個(不完整的)身份證號碼兩個名,梗係不能完全確認(是否同一個人),要再用其他方法證明。」又指業界或需做額外工序,加重負擔,費時失事。

調查上市公司多年的獨立股評人 David Webb 早前已指出,公開董事的完整身份證號碼是唯一讓公眾知悉其身份的途徑,警告若容許董事隱藏能證明其身份的資料,將削弱民間研究及記者的調查工作,或會導致貪污、詐騙及其他罪案叢生。

蒙兆達:僱員難再追薪 楊健興:採訪調查行不通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指,多次透過董事查冊找到欠薪僱主經營其他業務,成功助僱員追薪,但憂慮日後查冊一旦出現多個姓名相似紀錄,核實身份難度大增,「(紀錄上的)那個人到底是不是當事人?對質時如無完整身份證號碼,對方大可否認,那你就死無對證、雞同鴨講」。

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解釋,傳媒採訪和報道「可大膽假設,亦必須小心求證」,如日後不能以公開資料確認董事的身份,未能肯定指控準確,「採訪調查根本就此路不通」。

他直言,收緊查冊令資訊透明度大降,亦令社會更易藏污納垢,「收緊查冊下最終得益的,是一些不想被人查到,有意隱瞞的人,政府現時的做法幫了他們,相信政府推出查冊的原意不應是這樣。」

 

記者/陳信熙、黃穎彤、FC

報料俾《立場》:
Telegram 應用程式:@standnewsreporting
ProtonMail:standnews@protonmail.com
Signal 應用程式:9458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