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申:筆者為「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下稱「教協會」)應屆理事,此文內容雖然以「教協會」為說明對象,但是有關專業備受政治打壓的現實,完全是當前香港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其他專業界別的組織和個別人士,同樣面對沉重的政治壓力,因此筆者並非純然從「教協會」本位出發撰寫此文。

較資深的教育界同工應該曉得,在香港教育發展歷史上,成立「教學專業議會(General Teaching Council)」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包括組成結構和代表性的爭議,以至「公會」被「工會」壟斷的疑慮等等,當局最終借故推翻許下的承諾,「公會」模式的教育專業組織未成胎已死於腹中,逾三十年後的今天說來經已正式「有疾而終」了。

須知在一個正常的公民社會中,不同專業界別所形成的專業力量,對掌權當局產生一定程度的監察和制衡作用,在民主政體中是良性、健康和互動的效應。可是,這卻是威權政府眼中被視為施政的大忌,必然想方設法剷除有關專業團體力量的阻障,以期達到所謂「全面掌控」和「有效管治」的政治目的。環顧當前情勢,被馴化、被收編和被豢養的專業組織已成為「忠誠廢柴」,只是為政權硬撐墊底的樁腳,和應式的掌聲和歡呼聲,才是當權者所樂見願聞的!

更嚴重的是,近年政治環境的惡化有目共睹,「政治正確」的有形之手已明目張膽伸進香港社會不同層面,挖牆鑿洞的破壞原有制度的行事規章,以及興風作浪的顛覆本來行之有效的運作,企圖拆掉專業界的屏障,瓦解專業力量。近月來黨媒和建制派人士掀起文革鬥爭式的狂飆,橫掃 M+ 博物館的展品,直捲香港電台的節目,並且吹向大律師公會的衣袍和假髮。事實上,政治力量的影響經已在不同專業範疇內觸發嚴重衝擊,對於醫療界如是、法律界亦然、社會服務界也難逃一劫,教育界更被定性為國民教育政策失誤的「代罪羊」,首當其衝,承受著猛烈的政治干擾,有如內地慣常的整肅和清算手法,成為重災區。

在教育界層面,「教協會」創會時已明確表明是教師的「職工會(Trade Union)」。可是,這樣的「工會主義(Unionism)」定位並沒有淡化或混淆其「教育專業性(Teaching Professionalism)」,「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如此的取名凸顯出揉合著這兩方面的特性,並行不悖,在教育界、社會事務以至政治參與方面發揮過重大的影響力。四十餘年以來,「教協會」積極投入教育專業上,無論是政策的討論、制訂、檢視和執行,一直秉持務實態度,推動之餘進行監察工作,在關注教育專業、維護學生福祉和捍衛教師權益這幾方面,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走著「教育專業工會(Teaching Professional Union)」的道路,顛簸中步履審慎。

如今的形勢日趨險峻,政治壓制專業的現象極其惡劣,「完善」選舉制度後的「議會政治」空間愈來愈狹窄,「教育專業工會」之路日後更不容易走。上一代的司徒華先生已離去,繼任的張文光也退了下來,如今葉建源極可能被逼放棄競逐立法會的教育議席,那麼,「教育專業工會」實在有必要在新政治勢態下重新檢視未來的工作方向!據了解司徒華先生曾經預示:在政治環境最惡劣不利的情勢下,「教協會」必須回歸到「教育專業工會」的初衷本位,致力做好工會的團結和服務會員工作。在可見的將來,議事堂內教育專業界被滅聲,廣大教師必須在「教育專業工會」呼召下凝聚力量,強化工會事務運作,才能持續發展。具體來說,教師會員透過會方通訊、社交平台和互聯網絡等,保持交流訊息,出席活動,或者購物和享用服務,以至參與管理會務,旨在維繫著緊密接觸,與工會建立唇齒相依的關係。

勢之所趨,大時代的「真.香港人」別無選擇,尤其對於專業人士而言,風波中改寫歷史還是有賴他們勇於承擔艱巨的使命。無論如何,教育界專業教師必須避免在政治壓力下被分化而零散紛亂,才可以在「教育專業工會」的道路上抖摟精神繼續上路。最後,艱困險惡中以一句勵志警語作結:我們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卻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