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可否不要老》、老人痴呆,和自殺
(作者按:本文並非詳細的影評,但也有少許劇透。編按:「老人痴呆症」現稱認知障礙症、失智症等)
《爸爸可否不要老》是套出色的電影 — 演員的精湛演技、故事的別出心裁,等等。對於我來說,它還有兩點特別吸引:題材關於老人痴呆症(電影裡好像沒說那父親是患了此症,但看他的行為表現,應該是吧)和看完了整套電影再細想其內容才突然發現其故事的很特別之處。
先說說第二點。我並沒有看過任何關於此電影的介紹或影評,我所說的「很特別之處」純粹是我自己的解讀,不知道別人是否這樣想或有否留意到。那麼,特別在什麼地方呢?
整套電影有不少奇怪、不合理的敍事,最初,我估計是它想表達患了老人痴呆症的父親有幻覺之類的毛病,而這個理解彷彿也可以說明整個故事。不過,當看完最後一幕,然後再想想,才發覺其實近乎整部電影是關於 — 父親腦海裏的失智混亂的狀態,當中夾雜、混合他對過往事件的真實記憶和他自己的幻想 — 而並非關於真實世界所發生的事情(除了最後一幕)!
我怎麼會有這樣的理解呢?關鍵在於:在最後一幕的安老院舍裡的一男一女醫護在很早第二幕的父親家居戲中已經出現了,這代表那時候父親已經身處安老院了,否則不會出現那兩醫護的形象;那麼,既然父親那時已身在安老院,就代表那家居情境不是真實的,而可理解為是父親腦海裏的失智混亂情境 — 確實別出心裁!
再說說第一點。我對老人痴呆症的題材特別感興趣,可能是因為我是個重智的人(而患此病者處於失智狀態)、曾經和現時有親友患此病,以及它和一些重要的人生問題如死亡或自殺有關。
於我而言,老人痴呆症最恐怖之處在於,它使一個「人」逐漸變成一件「物件」,而別人亦會某程度漸漸視該病人為物件而已。這不難理解:患者慢慢對世界失去認知,也喪失與人溝通的能力,逐漸接近沒有智力的物件的狀態。假如親身觀察並感受過自己的至親好友經歷過此「物件化」的過程,定會明白當中的痛苦與無奈。
一個相關的嚴肅問題是:如患上此病,應否考慮「及時」自殺呢?(病嚴重到某步時,就連自殺的能力也會失去!)自殺,聽落似乎好消極,可是,漸漸成為物件的生命有意義嗎?是敏感和沉重的話題,待有機會時再討論,而我自己的態度是,最低限度值得或應該認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