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手「改革」通識科,重新冠名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社科)今年 9 月於中四級開展,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早接受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訪問,對於公社科大部分課時有關中國國情,課程框架被質疑避談負面訊息,楊潤雄稱不應二元分化,「認識國家就係認識國家,認識國家,唔好成日講好同壞。」

楊舉例,在教授國家經濟、科技、參與國際事務等課題,可以提及當中的「困難及挑戰」,但重申重點是令學生明白課程目標、配合宗旨,「唔係特別斟酌於分邊啲係『好』,又夾硬搵啲叫『壞』。」

公社科未來分三大課題、下分多個學習重點,多達三分之二內容與中國國情有關,被問到為何重新冠名為「公社科」而非「國民教育科」,楊潤雄稱,科目名經課程發展議會專業討論,無須斟酌。

他又重提 2012 年政府想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當時很多社會討論、將國教「污名化」,強調國民教育是應該做,「如果有一日,政府話要成立一個國民教育科,我覺得亦冇乜問題,當然社會要有多啲討論。」

被問到是否現有的通識科,做不到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楊潤雄避答。他稱,「改革」是整體考慮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旨為學生釋放空間、促進全人發展等等,並非只針對通識科,也不是針對過往某方面做得好或不好。

刪法治等議題 楊:要信專家討論

被問到公社會提及中國國情的學習重點,刪走通識科現有提及的內地法治等議題,是否因課時有限已「被犧牲」。楊潤雄指「知識咁多,時間係有限」,但重申相關內容是經過課程發展議會的專業討論,他沒有參與,不知當中取捨。

「學哂梗係最全面啦,但今次改革目標係釋放空間呀嘛」,楊希望公眾信任課程發展議會,「我哋必須要相信,議會專家坐埋一齊,覺得高中生可以學到幾多樣嘢呢?課題之間如何連貫呢?要相信專家討論,就係課程內最好選擇。」

指 MC 題亦可思考討論

公社科今年 9 月於中四級實施,2023 年舉行該科首屆文憑試,由現時通識科兩份試卷、縮減至一份,刪走了卷二「延伸回應題」,只設多項選擇題(MC)等資料回應題型。楊潤雄再次指出,相關改動是由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的聯席會議做決定,指考試要跟課程互相配合。

他說,公社科未來只分達標、不達標,跟以往要將成績等級細分,題目設計必定有不同,強調決定是考評局「專業判斷」。他又指,即使採用 MC 題目,都可以有「好多思考同討論」,強調科目宗旨仍然是培養學生的明辨慎思能力。